文/中山市沙溪初級中學 朱 瑛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習慣,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筆者嘗試把群文閱讀運用到閱讀教學中,設計前置性閱讀、多篇閱讀整合、課外讀寫延伸等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在閱讀中自主探索,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部編版教材中的自讀課文,設計了旁批、閱讀提示,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自主閱讀、獨立閱讀,從而加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但由于農(nóng)村學生本身的知識儲備不足、缺乏閱讀策略、閱讀能力低下、生活體驗少等,自主獨立閱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就算有旁批和閱讀提示,自主學習的結果也差強人意,更不要說在閱讀中學會思考了。
因此,在進行自讀課文教學之前,有必要增加前置性的群文閱讀,尤其是針對那些離學生年代比較久遠、要拔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有較高要求的自讀課文,我們可以利用前置性的群文閱讀,讓學生提前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進行自主性群文閱讀,打開學生視野,讓學生對即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有初步的了解和印象,一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啟動學生的思考,引發(fā)學生對后續(xù)內(nèi)容的探究;二是讓學生能更全面地把握學習內(nèi)容,構建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
例如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回憶魯迅先生》,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單元要求是要學生領略人物風采,了解杰出人物的成就和襟懷,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形成自己的理想與抱負。我以魯迅作為議題列了兩組文章,一組是郁達夫的《懷魯迅》、周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唐弢《瑣憶》,設計了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幫助他們感受這組文章中的魯迅?!稇阳斞浮纷寣W生感受到魯迅在中國的影響,世人對他的敬愛;周曄讓學生從生活真切的角度感受魯迅的品質;從《瑣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魯迅對青年的愛護和對敵人的橫眉冷對。這些文章都能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的為人、品行、思想、貢獻,學生腦海里建立起魯迅偉大又平易近人的立體形象。另一組是魯迅的作品《風箏》《他們的園》《明天》,可以讓學生感受一下魯迅的寫作風格和作品思想,同時也鼓勵他們查找這些作品的相關資料,更廣泛地了解當時的社會時局和魯迅的思想。群文閱讀、查找資料的同時可以讓學生進行交流分享,打開他們的視野,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在這些基礎上,學生就會聯(lián)結他們在不同文本中收獲的信息,自發(fā)地多角度地去看待魯迅,多方面的比較就會有更多的思考,為第二課時《回憶魯迅先生》的課堂自讀打下基礎。
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應該把握好自讀課的寶貴時間,圍繞教師在單元要求或者教學重難點中挖掘的議題,在課堂上把單篇自讀課文變?yōu)橐黄獛Ф嗥?、多篇齊讀的群文閱讀,讓學生在多文本的整合聯(lián)結中感知文本掌握技能。課堂上,學生順著教師提出的具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組內(nèi)學生根據(jù)自己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來感知、理解、思考,在開放自主的課堂中,在多文本中,學生去求同、比異、整合、分析、判斷,使他們的思維不斷得到?jīng)_突、碰撞,學生原有的認知得到更新和重組,開拓思維,不斷深入從而形成更高層次的感悟,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建構成新的知識體系。
例如七下第三單元的自讀課文《臺階》,這篇課文的難點在于理解“臺階”的含義從而多元解讀文章的主題,欣賞父親的人物形象,思考中國農(nóng)民物質理想和精神追求的錯位現(xiàn)象。單元要求是感受“人”、理解“人”、思考“人”,從而促進自身的成長,用小人物身上的平凡美來溫暖自己的心靈。因此,在開展教學時,我安排第一課時精讀《臺階》,第二課時進行《臺階》《手》《父親與土地》《我們的農(nóng)民父親》群文閱讀,引導學生在四篇文章中尋找細節(jié)分析、整合、求同,感受中國農(nóng)民的艱苦、勤勞、節(jié)儉、無私、上進、堅忍,深入思考農(nóng)民骨子里的謙卑從何而來,領悟父輩們對泥土的熱愛是怎樣的一種亙古不變的堅守,而精神追求、精神寄托何去何從。引導學生自讀,抓住細節(jié)做批注,深入挖掘文本,不斷進行探索,小組進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與觀點。這樣多篇文章進行比較,文本和文本之間互相參照,最大限度地豐富了學生對中國農(nóng)民的理解,中國的筋骨和脊梁就在學生心中立起來了,形成了最深層次的領悟。
我們的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獨立閱讀,最終是為了指向學生的課外閱讀和課外語文生活,而為了讓課外閱讀更有效、更有序,我們可以用閱讀單來引導和督促學生進行課后的群文閱讀,加強讀寫,并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認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的思想心靈充分得到滋養(yǎng),從而增加自主閱讀的厚度。
表 課后閱讀單
例如本學期我上了一節(jié)以插敘為議題的群文閱讀,在課堂上比較《紫藤蘿瀑布》《一顆小桃樹》《驛路梨花》這三篇課文,讓學生分析總結三篇課文中插敘的特點和作用。但為了學生有更深的體會有進一步的延伸并把插敘這個技巧運用到表達中,我設計了課后閱讀單(如左表),讓學生比較閱讀三篇課外文章,并布置了一個作文題目,要求他們用上插敘的技巧。學生可以在課后根據(jù)閱讀單有目標地進行自主閱讀,自行思考后還可以在Q群上進行討論交流總結經(jīng)驗,然后運用到寫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