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華
常言道:“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一個良好的興趣不僅僅在孩子的成長中充當“老師”的角色,更應成為孩子的朋友。如今,絕大多數(shù)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特別重視,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吃穿用上滿足孩子,然而,只重視物質層面的滿足,對孩子的成長與未來發(fā)展是遠遠不夠的,家長應當在孩子幼年時就幫孩子培養(yǎng)一項或幾項興趣愛好,不但有助于陶冶孩子的情操,平和孩子的心性,而且還能讓孩子在成長中找到方向、明確目標,從而讓興趣愛好之花在孩子的成長中一路絢麗盛放。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雖然孩子們的物質生活比較充裕,但精神生活卻顯得有些空虛,很多家長都說:“現(xiàn)在的孩子什么都有了,可是卻沒有我們小時候快樂了?!闭\然,現(xiàn)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卻終日郁郁寡歡、悶悶不樂,有一些孩子即使到了周末有了放松休閑的時間,也只是躺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刷短視頻或用手機玩游戲,成了名副其實的“宅娃”。
悠悠是一名剛剛結束了中考的學生,然而他的快樂也僅僅持續(xù)了放暑假的第一周,從第二周開始,悠悠就開始唉聲嘆氣,小聲嘀咕道:“放假的生活一點也不好玩兒?!庇朴频膵寢尠偎疾坏闷浣猓好髅鲀鹤咏K于考完了升學考,有了放松和休息的時間,為什么還會覺得心情苦悶呢?悠悠的媽媽耐下心來仔細詢問兒子其中的緣由。誰料,悠悠竟說:“放暑假太無聊了,這個暑假沒有暑假作業(yè),我都不知道該干什么了,電視看久了也沒意思,我好像根本不知道該怎么打發(fā)時間,也不清楚自己喜歡干什么……”悠悠的話引起了媽媽的反思,回顧兒子的成長歷程,悠悠的媽媽愧疚地發(fā)現(xiàn):原來,細數(shù)兒子走過的成長歲月,竟然沒有培養(yǎng)出任何愛好。“我真后悔沒有為他培養(yǎng)一項興趣特長……”悠悠的媽媽如是說。
悠悠的情況反映了當今青少年的常態(tài)。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這些孩子的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被學習占據(jù),等到終于有了閑暇的時光,卻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什么特別喜歡的事情,也沒有什么特別想要去做的事情,于是頓感生活乏味。
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不僅僅是一項優(yōu)于常人、可以在人前展示的特長,更是孩子內(nèi)在的一種精神動力與需求,甚至可以稱作是孩子生活的意義之一。有了這種精神的動力與支柱,孩子會感受到生活的樂趣與美好。同時,孩子在學習、發(fā)展這些興趣愛好的時候,更容易燃起對生活的熱愛,并且在這些愛好的引導下結交“同道中人”,認識志趣相投的伙伴。
一位家長曾經(jīng)這樣和我訴苦:“不是我不想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是我們家的孩子真的不爭氣,我給他報了400元一節(jié)的鋼琴課,可他就是哭著喊著不愿意去,老師您說,這樣的孩子怎么培養(yǎng)愛好?”聽完事情的原委后,我反問這位家長:“請問,彈鋼琴是孩子的愛好還是您的愛好呢?”這位家長當時就啞口無言了。
很多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興趣愛好的過程中受阻,是因為家長培養(yǎng)的不是孩子的愛好,而是自己的愛好,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實,愛好是人心中的內(nèi)在驅動力,只要是孩子自己真心喜歡的愛好,他們一定會拼盡全力去學習、發(fā)展和提高。
給孩子培養(yǎng)一項興趣愛好,不僅有助于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修煉孩子的心性,還有利于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與抗挫折能力,幫助孩子建立戰(zhàn)勝困難、頑強拼搏的信心。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因為一時想不開就放棄自己的生命,凡此種種悲劇事件讓人痛心,更引發(fā)了人們的反思——為什么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此脆弱。其實,從某一角度講,這是因為很多家長都習慣于在孩子的成長中幫孩子遮風避雨,以至于孩子從未面對或經(jīng)歷過太大的困難與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
鼓勵孩子去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是一件好事,因為孩子在發(fā)展興趣愛好的道路上一定會遇到困難、受到阻礙,這有利于磨煉孩子的品性,讓孩子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學會戰(zhàn)勝挫折。
榮榮是一個聰明的男孩,他的數(shù)學成績很好,在班里總是名列前茅,可是這學期轉來一位新同學。這位同學的數(shù)學成績比榮榮優(yōu)秀,這讓好勝心極強的榮榮內(nèi)心產(chǎn)生了極大的挫敗感。每當榮榮的考試成績不如這位同學時,他就會聲嘶力竭地大哭大喊,父母因此被“折騰”得精疲力竭。后來,媽媽針對榮榮對棋類比較有興趣的特點,送他去學了圍棋。一開始,媽媽只是想給榮榮增加一個新的興趣愛好,幫助他轉移注意力。誰知時間長了,榮榮的身上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新同學的成績依然比榮榮好,可是榮榮的反應卻沒有從前那么激烈了,到最后,榮榮甚至能心平氣和地看待這件事情。榮榮的變化讓爸爸媽媽很納悶,終于,媽媽按捺不住好奇心向榮榮問了其中的緣由,沒想到榮榮只是平淡地說:“人生有輸有贏,就像下棋,贏了自然是好,輸了也是在磨煉技藝。更何況,不是每一場對局都是比賽,也可以是練習,如果把人生的每一件事都看作是比賽,那么人生該多累呀!”后來,榮榮和這位同學還成為了好朋友。
在學習圍棋的過程中,榮榮成功地掌握了正確面對“輸贏”的心態(tài),也領悟了面對人生之路的態(tài)度。
“媽媽,我感覺我是一個廢物,根本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上五年級的多多對媽媽說出了這樣一番話,著實把媽媽嚇了一跳。媽媽趕緊抱住女兒,心疼地問她其中的原因。多多流著眼淚說:“媽媽,我一無是處,學習不好,我簡直就是個垃圾人,我不配做您的女兒……”多多的這番話讓媽媽感到驚訝和愧疚。多多的媽媽開始反思——長久以來,是不是自己太在乎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女兒的感受?
一直以來,分數(shù)的高低似乎成了評價一個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社會、學校、家庭的評說影響著孩子,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幼年時期就將自己的“人生價值”與“學習成績”牢牢地綁定在一起,似乎自己學習不好就注定一事無成。這種想法不僅是錯誤的,還會危及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心態(tài)失衡。老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边@句話放在現(xiàn)今依然適用。一些孩子成績不好并非是因為自己不努力,可能是天賦、環(huán)境等因素造成的。如果孩子在學習方面雖然非常努力,但依舊無法“優(yōu)秀起來”,家長不妨另辟蹊徑,讓孩子換條路走。
古今中外,許多著名人物的故事都告訴我們,有很多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雖然在學業(yè)上往往“成績一般般”,但他們都曾經(jīng)是一個懷揣夢想、對某一項興趣愛好保持有極高熱情的孩子??梢哉f,挖掘并且支持孩子的興趣,有利于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的天賦,更有助于讓孩子在學習興趣愛好的過程中建立自信,保持良好的積極心態(tài)。
總之,為孩子培養(yǎng)興趣愛好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如果讓孩子帶著屬于自己的興趣愛好成長,讓興趣之花綻放在最美的童年,多年以后,孩子或許能在自己的成功、成才之路上收獲一個意想不到的“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