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 陳志虎
議論文是作文的重要體裁形式,也是高中生在學習文章寫作知識的過程中要面對的重要類型。關于議論文的教學,在整個高中語文教學中都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教師在解讀文章寫作要求以及提升學生議論文寫作質量相關教學策略制定方面都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筆者對高中議論文從基本寫作要求和學生文章寫作狀況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并從文章結構的確定、論點的科學確立以及論據(jù)的合理組織這三個方面提出相關的教學策略。
對高中議論文教學分析,本文從議論文本身的寫作要求分析和學生的文章寫作狀況這兩個方面展開論述:
結合自身的教學專業(yè)能力和實踐教學經驗,本文將議論文的寫作要求歸納成以下幾點:
第一,論點必須突出且鮮明。論點是一篇議論文的核心,也是學生組織整篇文章語言的過程中要緊緊圍繞的關鍵所在。所以,在一篇議論文中,關于論點的確立必須非常突出且鮮明,閱卷者在開始閱讀整篇文章時或在閱讀工作結束后能準確判斷本篇文章持有的基本論點或立場。而關于論點,又可以分為主論點和分論點,主論點主要面向整個文章,是整篇議論文最核心的觀點。分論點是由主論點衍生出來的,主要在文章的各個段落或細節(jié)部分出現(xiàn),分論點存在的作用就是為了進一步佐證主論點,所以主論點和分論點之間必須有著非常密切的邏輯關系和一致性。主觀點和分論點的科學確定是支撐整篇文章的關鍵,也是學生在文章寫作的過程中必須處理好的部分。
第二,論據(jù)的選擇要體現(xiàn)科學性?;菊擖c的提出只是構建了整個議論文的框架,若想實現(xiàn)文章寫作工作的順利完成,論據(jù)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將一篇議論文比作人體,那么論點就是人體的骨架,論據(jù)則是人體的血肉。因此,論據(jù)的重要性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絲毫不亞于論點。而論據(jù)的引用要符合為基本論點服務的原則,也就是說,一篇議論文中的論據(jù)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和理念要和整篇文章的基本論點具有一致性,不能出現(xiàn)背道而馳的情況。
第三,議論文常用的寫作結構有總分式、并列式、遞進式和對照式這四種。每一種結構形式在寫作過程中都有著具體的不同的表現(xiàn),而且每一種寫作結構的掌握難度也有所不同,其中總分式整體寫作難度相對最低,并列式和對照式寫作難度適中,遞進式結構難度最大,因為這種結構形式非常注重對一些表面事物或道理的深層次挖掘。
明確議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后,參照要求的具體標準對學生的文章寫作狀況進行分析。綜合來看,學生在文章寫作方面的狀況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論點確立鮮明,但文章結構相對不合理。學生在寫作議論文的過程中能將自己的中心論點非常鮮明地表達出來,這說明他們對議論文的寫作是有一定認識的。但是在文章結構形式的選擇方面,部分學生的表現(xiàn)并不理想。例如,有些學生非常青睞遞進式結構,但這種結構形式的整體掌握難度相對較高,尤其是在對一些基本道理進行深層次挖掘的過程中,由于學生自身的文學專業(yè)素養(yǎng)相對薄弱,社會閱歷相對缺乏,導致對某個道理的深層次分析不夠專業(yè)和有效,甚至會出現(xiàn)偏差和錯誤的情況。
第二,論據(jù)選擇基本合理但是缺乏新意。學生能確立整篇文章的基本論點,并且在組織論據(jù)的過程中也有強烈的論據(jù)服務于論點的基本意識,這意味著他們已經初步掌握了議論文的基本寫作方法,但是距離寫出一篇讓閱卷教師眼前一亮或留下極為深刻印象的文章還是有差距的。這種差距主要表現(xiàn)為論據(jù)的使用缺乏新意,尤其是大量引用一些老生常談的相關案例或句子。例如,在以“忍耐與成功”這一基本論點指導的議論文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使用了“韓信受胯下之辱”這一事件為論據(jù),雖然論據(jù)本身和基本論點是符合的,但是這種論據(jù)出現(xiàn)頻率極高,所以很容易引起閱卷教師的審美疲勞,留下不良印象。
第三,論證語言的選擇和組織不甚恰當。議論文是一種用于闡述個人某種觀點或看法的文章,從某種角度而言,議論文指的是作者在提出個人觀點后通過一定的道理論證和事實論證讓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所以這種文章形式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征,因而在整個文章語言組織的過程中應更加側重于語言組織的邏輯性和結構的嚴謹性,不必過分拘泥于整個文章語言表達的華麗性。但是在當前高中生寫作議論文的過程中,尤為看重整個文章語言的華麗性,經常使用大量的成語和修辭手法表述個人的觀點。雖然這種寫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擁有較為扎實的寫作功底,但是這種行為不可避免地遮蓋了議論文的本質屬性,導致學生在文章寫作的過程中不能牢牢把握住最基本的要點,而這也與教學初衷相違背。
立足上文研究結論,本文針對議論文教學策略共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建議:
文章結構的確定是議論文寫作的一個重要前提,因為不管中心論點為何,都要通過具體的寫作結構和形式詳細展開。所以在議論文教學的初始階段,文章結構教學非常重要。那么該如何指導學生確定議論文的寫作結構呢?筆者認為要秉持注重基本難度標準,弱化個人興趣的理念。注重難度標準,弱化個人興趣是指要求學生選擇比較簡單的文章結構作為整篇文章的寫作邏輯框架,而不是自己喜歡哪種就選擇哪種。議論文的結構一共有四種形式,其中總分式的結構難度最低,所以應成為教師在文章結構選擇教學中的重點??偡质浇Y構要求文章之間必須有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分論點的確定要圍繞整個總的論述中心展開,總述部分應是各個分述部分的總和。除了講解總分式的基本概念,教師要選擇一些比較經典的總分式結構的議論文作為案例在課堂上詳細講解,從而加深學生對這種文章結構形式的理解深度。
除了總分式結構的講解,教師也可以選擇并列式、對照式這兩種寫作結構,只不過在整體的教學時間安排方面要作出一定的調整。本文不建議將遞進式結構作為文章結構教學的重點,一方面是因為整體教學難度相對較大,另一方面是因為這種結構所指導的文章相對其他難度更低的結構形式所指導的文章并沒有突出的優(yōu)勢和額外的加分選項。
在議論中,論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決定了整個文章的議論主題和基本的組織結構。所以,在議論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科學確立一篇文章的論點。由于論點一般分為主論點和分論點這兩種形式,所以具體的教學工作也從這兩個方面展開:
1.主論點的選擇
關于主論點選擇的教學,教師必須指出依據(jù)作文題目要求或相關材料的核心內容確立論點。這也是保障整篇文章不會發(fā)生跑題現(xiàn)象的重要支撐。作文題目一般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直接給出文章寫作的話題。這種類型的文章主論點的確立相對容易,由于整個論文的主題是已知的,所以學生根據(jù)論文主題定好主論點即可。例如,題目“請圍繞‘環(huán)境保護與社會發(fā)展’這一主題完成一篇文章”便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題干中已經非常明確地給出了整篇文章的主題,所以教師要求學生在這一主題的基礎上確定自身文章的論點即可,例如,“只有保護好環(huán)境,才能實現(xiàn)社會發(fā)展”“保護環(huán)境是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前提”等觀點都可以作為整篇文章的核心論點。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種類型文章的論點確立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強調論點的選擇要有科學性,不可以為了追求標新立異提出一些違背客觀規(guī)律和已經達成共識的觀點。第二種,材料性的題干。這一類的作文題目關于寫作主題的闡述相對隱晦,主要是向學生介紹一則材料,學生需閱讀并分析整則材料才能確定這篇文章的主要論點。例如,2021年全國高考一卷的作文題目便是如此,作文首先給出材料“1974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fā)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學生如果選擇議論文的體裁,必須對整個材料的核心內容進行解讀。針對這種形式的文章,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抓住材料中的一些關鍵性的表述,尤其是材料中個人觀點的表達,這往往是整個材料的核心所在。按照這種思維解讀上述材料,“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卑也”這句話是整則材料的核心內容,學生議論文的選擇也應立足于此。為了增強學生對材料性作文的掌握能力,教師也要注重增加學生的材料性議論文的分析量和練習量,讓學生經過一系列的實踐鍛煉逐步提升個人的議論文材料分析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這也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
2.分論點的選擇
分論點是對主論點的進一步闡釋和說明,體現(xiàn)了學生在議論文中能從多個方面和維度佐證主論點論述的基本能力。在主論點確立后,關于分論點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要強調分論點服務服從于主論點這一點原則即可。具體的教學工作形式可以選擇論點專題練習的方式開展:教師首先給出學生一個主要的論點,然后要求學生根據(jù)主論點寫出自己的分論點。在學生分論點寫作結束后,教師針對分論點和主論點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評價,針對具體的寫作情況予以指導。例如,教師給出的主論點是“新時代的青年應自強不息”,學生給出了兩個分論點:自強不息體現(xiàn)了新時代青年的良好風貌、自強不息是決定取得成功的唯一因素。針對這兩個分論點,教師進行評價:雖然兩個分論點都和主觀點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但是第二個論點在表述形式上比較絕對和極端,所以要做出修改,消除其中相對極端的表達方式。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分論點確立的準確性,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一定的模擬演練和現(xiàn)實操作:教師自主選擇文章主題和中心論點,要求學生結合中心論點確立分論點,最重要的是確立的分論點的主要依據(jù)是什么。通過這種練習工作,增強學生確立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確保學生文章寫作的整體框架具有嚴密的邏輯性,不會被讀者挑出問題。
論據(jù)的合理選擇同樣是影響一篇議論文整體質量的關鍵所在,由于學生在論據(jù)選擇方面能保障自身與文章觀點之間的一致性,只不過在具體選擇的過程中缺乏新意,所以教師可以將整個教學工作的重點傾向于有新意的論據(jù)的使用。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措施增強學生論據(jù)使用的新穎性:第一,教師自身搜集比較新穎和經典的論據(jù)并在議論文教學中向學生介紹,然后要求他們記錄下來。第二,教師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接觸社會熱點事件,尤其是反映正能量的事件。例如,每一年的《感動中國》欄目中都會介紹大量的先進的人和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觀看此欄目,這不僅可以有效豐富學生的議論文寫作素材,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除此之外,教師也要額外強調在論據(jù)引用的過程中盡量選擇那些知名度較高的真實的案例,不可以選擇自己身邊的普通的人和事,更不可以憑空捏造,因為這樣反而會降低文章的整體質量和表達效果。第三,論據(jù)的合理選擇。在議論文教學過程中,語文基礎素養(yǎng)相對較差的學生由于缺乏必要的作文素材積累,在寫文章的過程中自行杜撰一些案例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但是這種行為是非常不可取的,杜撰的案例是虛假的存在,也是不誠信的寫作表現(xiàn)。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尤為強調學生不可以自行杜撰虛假的案例。對語文學困生群體,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在想不到新穎案例的條件下可以引用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案例,但是個人對這些案例的闡述一定要精簡,將整個文筆的重點放在對案例的分析上,遵循舊瓶裝新酒的基本寫作思路。個人觀點的詳細表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案例使用頻率過高所導致的缺乏新意的問題不斷弱化。
綜上所述,議論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至關重要,所以每位教師都要準確把握其基本命題方式然后據(jù)此采取科學教學措施,真正提升學生的文章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