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馬祎喆 劉桂華
喘息是兒童最常見的下呼吸道癥狀之一。近年來,兒童喘息性疾病的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有研究顯示,在首次發(fā)生喘息的患兒中,有35.6%的患兒發(fā)展為支氣管哮喘,且首次發(fā)作癥狀越重,診斷支氣管哮喘的幾率越大[1]。國內(nèi)近期多中心大規(guī)模調(diào)研顯示,目前兒童乃至成人哮喘控制情況并不理想[2],急性期重癥發(fā)作、遠期氣道重塑等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所以對兒童期喘息性疾病發(fā)展為支氣管哮喘的危險因素的探討和研究有著一定臨床和社會價值。既往研究顯示,兒童喘息發(fā)展為哮喘的危險因素包括家族過敏史、嗜酸性粒細胞升高、過敏原存在、被動吸煙、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 升高等因素[3]。其中過敏原是預測機體是否為特異性體質的重要依據(jù)。在過敏原檢測方法中,sIgE 檢測有著高敏感度、無全身反應風險、藥物影響小、檢測方便、抗原穩(wěn)定性高等優(yōu)點,故本研究通過分析2016~2017 年在江陰市人民醫(yī)院兒科因喘息性疾病住院患兒的血清sIgE 檢測結果,了解本地區(qū)喘息性疾病患兒過敏原分布特點,并以同時間段住院的無喘息呼吸道疾病的患兒作為對照,以評估本地區(qū)喘息性疾病患兒過敏原分布特點,為疾病的診治和預防宣教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在江陰市人民醫(yī)院兒科住院治療的495 例患兒的臨床資料,所有患兒現(xiàn)住址均位于江陰市,住院期間取血標本1 周內(nèi)完成體外過敏原定量測定(均在使用糖皮質激素和抗組胺藥物前)。??漆t(yī)生詢問現(xiàn)病史、既往史、家族史、既往臨床診斷和治療進行綜合評估,根據(jù)疾病情況分為喘息組(281 例,診斷為毛細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喘息性肺炎、支氣管哮喘)和對照組(214 例,呼吸道疾病且既往無喘息史患兒)。喘息組患兒平均年齡(3.48±2.19)歲。對照組患兒平均年齡(4.73±2.57)歲。根據(jù)年齡分為嬰兒組(29 d~1歲,33例)、幼兒組(2~3 歲,141 例)、學齡前組(4~6 歲,220 例)、學齡組(5~14 歲,101 例)。嬰兒組包括喘息患兒22 例,無喘息患兒11 例。幼兒組包括喘息患兒98 例,無喘息患兒43 例。學齡前組包括喘息患兒123 例,無喘息97 例。學齡組包括喘息患兒38 例,無喘息患兒63 例。喘息組和對照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喘息組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 版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等重癥以及支氣管異物、先天性心臟病患兒。
1.2 體外過敏原sIgE 檢測方法 血清sIgE 檢測使用BeeBlot 全自動免疫印跡儀和德國Mediwiss 敏篩過敏原定量檢測試劑,應用免疫印跡法。檢測結果包括19 組過敏原:吸入性過敏原包括戶塵螨、屋塵、貓毛皮屑、狗毛皮屑、霉菌組合(點青霉、分枝孢霉、煙曲霉、黑曲霉、交鏈孢霉)、樹木組合(柏、榆、柳、櫟、樺、楓、胡桃、梧桐、楊樹)、蟑螂、桑樹、莧、雜草組合(矮豚草、艾蒿、葎草、藜草);食物性過敏原包括牛奶、雞蛋白、腰果、蝦、蟹、貝、牛肉、芒果、菠蘿。當某一過敏原sIgE 水平≥0.4 IU/ml 時表示該過敏原陽性致敏。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過敏源分布情況;比較喘息組和對照組患兒sIgE 陽性率,各年齡段喘息患兒和無喘息患兒sIgE 陽性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過敏源分布 495 例患兒中前6 位過敏原分別為戶塵螨(178 例,35.96%)、牛奶(167 例,33.74%)、腰果(157 例,31.72%)、雞蛋白(146 例,29.49%)、樹木組 合(137 例,27.68%)、霉菌組合(132 例,26.67%)。見表1。
2.2 喘息組與對照組sIgE 陽性率比較 喘息組前6 位過敏原分別為牛奶(114 例,40.57%)、戶塵螨(112 例,39.86%)、腰果(108 例,38.43%)、雞蛋白(95 例,33.81%)、樹木組合(86 例,30.60%)、霉菌組合(78 例,27.76%)。對照組前6 位過敏原分別為戶塵螨(66 例,30.84%)、霉菌組合(54 例,25.23%)、牛奶(53 例,24.77%)、樹木組合(51 例,23.83%)、雞蛋白(51 例,23.83%)、腰果(49 例,22.90%)。喘息組和對照組前6 位過敏原(吸入組和食入組各3 種)種類一致,陽性率高低順序有一定差異。喘息組戶塵螨、屋塵、牛奶、雞蛋白、腰果、蝦、蟹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喘息組與對照組sIgE 陽性率比較[n(%)]
2.3 各年齡段喘息患兒與無喘息患兒sIgE 陽性率比較 戶塵螨陽性率在喘息患兒和無喘息患兒中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霉菌組合陽性率在喘息患兒中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在無喘息患兒>1 歲的年齡段中變化不明顯。樹木組合陽性率在喘息患兒和無喘息患兒中變化不明顯。牛奶的陽性率在喘息患兒和無喘息患兒中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同程度下降。雞蛋白陽性率在學齡組下降。腰果陽性率在學齡組喘息患兒中下降,無喘息患兒隨著年齡逐年下降。嬰兒組喘息患兒戶塵螨、霉菌組合、樹木組合及牛奶、雞蛋白、腰果陽性率與無喘息患兒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幼兒組喘息患兒中牛奶陽性率明顯高于無喘息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81,P<0.05);學齡前組喘息患兒中戶塵螨、雞蛋白、腰果陽性率明顯高于無喘息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907、5.818、12.351,P<0.05);學齡組喘息患兒中戶塵螨、霉菌組合陽性率明顯高于無喘息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734、8.314,P<0.05)。見表2。
表2 各年齡段喘息患兒與無喘息患兒sIgE 陽性率比較[n(%)]
臨床多種疾病均可以喘息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包括支氣管哮喘、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氣管和支氣管發(fā)育異常和異物、呼吸系統(tǒng)一些少見病以及呼吸系統(tǒng)外疾病(如血管環(huán)畸形和胃腸道疾病)[5]。其中前兩種原因在兒童喘息性疾病中最為常見。在幼兒期和學齡前期年齡段,感染因素在喘息性疾病的發(fā)生占主導地位,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兒童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日趨成熟,支氣管哮喘在喘息性疾病中的比例在升高[6,7]。本次研究選取的病例也符合這一年齡和疾病種類規(guī)律。既往國內(nèi)外研究[8-12]提示,支氣管哮喘與sIgE 介導的免疫反應關系密切[13],過敏原sIgE 的檢測可以作為預測以及輔助診治哮喘的一項指標。因此,研究江陰市喘息性疾病患兒過敏原的分布特點以及sIgE 在不同年齡段患兒中的變化,可能提示某些過敏原在哮喘致病過程中有著更加明顯的參與作用。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江陰市喘息性疾病患兒常見過敏原包括戶塵螨、樹木組合、霉菌組合、牛奶、腰果、雞蛋白等。喘息組戶塵螨、屋塵、牛奶、雞蛋白、腰果、蝦、蟹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既往長江流域多城市的研究結果大部分一致[14],分析原因可能與長江流域地理氣候特點有關。長江流域呈多級階梯性地形,全年四季分明,溫差明顯,相對濕度加大,林木植被、漁業(yè)水產(chǎn)資源豐富,花粉、樹木、雜草孢子呈季節(jié)性釋放,環(huán)境利于螨蟲、霉菌等生物繁殖,成為本區(qū)域敏感體質人群致病的環(huán)境因素。但腰果sIgE 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研究,且臨床中食用腰果引起過敏性疾病(包括皮疹、鼻炎、哮喘等)表現(xiàn)并非很常見,考慮與以下因素有關[15,16]:腰果過敏存在攝入量的閾值;腰果過敏的臨床表現(xiàn)嚴重程度大部分弱于花生等其他堅果;腰果制作工藝的改進降低了致敏成分的比例;腰果可在人體內(nèi)形成耐受而逐漸脫敏[17-20]。此外,本研究進行了不同年齡組的sIgE 分析,結果顯示,幼兒組喘息患兒中牛奶陽性率明顯高于無喘息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學齡前組喘息患兒中戶塵螨、雞蛋白、腰果陽性率明顯高于無喘息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學齡組喘息患兒中戶塵螨、霉菌組合陽性率明顯高于無喘息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小年齡段兒童中,食物性過敏原陽性(尤其是牛奶、雞蛋白)在喘息性疾病中更為常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吸入性過敏原陽性者(尤其是塵螨、霉菌組合)比例明顯升高,可能一方面機體對食物建立了免疫耐受或宿主飲食規(guī)避后致敏減輕,另一方面兒童年齡增長后生活環(huán)境的不斷擴大,吸入性過敏原接觸幾率的增加引起機體致病幾率增加。
綜上所述,江陰市喘息性疾病患兒常見的過敏原包括牛奶、戶塵螨、腰果、雞蛋白、樹木組合、霉菌組合。幼兒期牛奶sIgE 陽性者與喘息性疾病有較強的關系,塵螨等吸入性過敏原在年長兒童中更為多見,所以在臨床工作中對于喘息性疾病患兒(特別是嬰幼兒)有食源性過敏者(牛奶、雞蛋白等)需進行飲食指導,適當規(guī)避或科學攝入誘導耐受,吸入性過敏原陽性者需適當注意居家環(huán)境衛(wèi)生,出門佩戴口罩,癥狀嚴重者可選用脫敏治療等。但本研究也有不足之處,由于收錄病例數(shù)受限,嬰兒組病例數(shù)偏少,導致嬰兒組過敏原資料缺乏統(tǒng)計學意義,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繼續(xù)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