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柳 于素維
1.遼寧省營口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精神科,遼寧營口 115000;2.遼寧省營口市第一??漆t(yī)院心理科,遼寧營口 115000
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SCH)是一組具體機制尚未明確的精神系統(tǒng)疾病的統(tǒng)稱,其影響因素涉及社會心理、生理以及遺傳等多方面。SCH 多在青壯年發(fā)病。青少年由于自身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尚處于發(fā)育期,且性格不穩(wěn)定,承受能力不佳,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因此也是SCH 的易發(fā)人群。調(diào)查顯示,青少年SCH 的發(fā)病率為10%左右。相較于成年SCH,青少年SCH起病急,主要表現(xiàn)為思維散漫、情感淡漠以及語言行為異常等,往往還伴有明顯的社會功能缺損。SCH 的發(fā)生不僅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學習,也不利于其身心系統(tǒng)正常的生長發(fā)育。齊拉西酮是SCH 治療的常用藥物,但是齊拉西酮單藥治療的效果不夠理想。青少年的身體耐受性也較低,且SCH 的復發(fā)率較高。有學者認為,SCH 的發(fā)生與心理社會因素存在緊密的關聯(lián),心理社會干預能一定程度地促進SCH 患者的康復。本研究就心理社會干預輔助齊拉西酮治療對青少年SCH 療效的影響進行探討。
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營口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8 例青少年SCH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藥物組和輔助干預組,每組44 例。藥物組中,男24 例,女20 例;年齡10~18歲,平均(14.4±2.1)歲;病程1~4年,平均(2.1±0.6)年。輔助干預組中,男25 例,女19 例;年齡10~17 歲,平均(14.2±2.0)歲;病程1~3年,平均(2.0±0.5)年。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診斷為SCH,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s,PANSS)評分≥60 分;②年齡10~18 歲。排除標準:①存在腦部器質(zhì)性病變;②合并嚴重的軀體性疾??;③智力發(fā)育遲緩;④有嚴重的激越癥狀。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2021.036),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
藥物組采用齊拉西酮(重慶圣華曦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078,規(guī)格:20mg,批號:20191004)口服治療,首次服用劑量為20 mg/次,2 次/d,持續(xù)用藥2周后根據(jù)患兒的癥狀控制和耐受性上調(diào)用藥劑量,調(diào)整間隔需在3 d 以上。最高劑量60 mg/次,2 次/d。
輔助干預組則在服用齊拉西酮的基礎上實施心理社會干預進行輔助治療,齊拉西酮的使用方法與藥物組相同,心理社會干預的實施方法如下。①認知性心理干預:每周開展1 次家庭教育講座,對青少年SCH 發(fā)病的影響因素、治療用藥、預后等精神衛(wèi)生相關知識進行教育,并對病情監(jiān)護注意事項、應用策略進行說明和訓練,提高患兒和家屬的正確認知,提升其合作意識。②支持性心理干預:由醫(yī)師定期對患兒家庭進行一對一的專門訪談,評估患兒的具體病情和心理狀態(tài),分析患兒發(fā)病的相關家庭社會因素,并提出改善的具體措施,予以積極的鼓勵疏導,幫助患兒逐漸建立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并進行藥物使用依從性的干預,促使堅持科學用藥。③社會功能康復干預:在藥物治療過程中,引導患兒進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堅持日常生活自理,指導家屬多與患兒進行互動交流,改善家庭關系,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并組織患兒多參加病友間社交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訓練其人際交往能力。對于存在認知功能缺陷的患兒,可以借助計算機認知矯正治療、手冊式認知矯正治療進行認知功能改善。
兩組均治療4 個月。
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的自知力和社會功能,具體如下。①臨床療效:根據(jù)PANSS 量表的減分率進行評估,減分率≥75%為治愈,50%≤減分率<75%為顯效,25%≤減分率<50%為有效,減分率<25%為無效??傆行?(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自知力:采用自知力與治療態(tài)度問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 進行評估,共11 個條目,總分22 分,分值越高則自知力越低。③社會功能:采用社會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進行評估,共10 個條目,總分20 分,分值越高則社會功能缺陷越嚴重。
輔助干預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高于藥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SDSS 評分和ITAQ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SDSS 評分和ITAQ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輔助干預組治療后的SDSS 評分、ITAQ評分均低于藥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自知力和社會功能的比較(分,±s)
近年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備受社會關注。SCH 是青少年的一種高發(fā)性精神疾病,其發(fā)生可能與患兒的家庭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以及其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關。青少年SCH 多為首發(fā)性,且患兒的生理和心理尚未發(fā)育完全,因此治愈的成功率也相對較高。抗精神藥物是SCH 治療的主要方式,齊拉西酮屬于第二代的抗精神藥物,主要通過拮抗多巴胺、5-羥色胺2 受體改善患者相應的SCH 狀,其安全性相較一代藥物有所提升,在青少年SCH 治療中應用廣泛。但是長期藥物治療畢竟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用藥依從性也會影響藥效,且單純用藥治療對于患兒社會功能和認知功能方面的恢復存在局限性。心理社會干預治療是精神疾病治療中的一種非藥物干預手段,主要通過心理學以及社會學方面的相關策略和技巧改善患者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等方面的缺陷。有研究顯示,心理社會干預聯(lián)合藥物治療能一定程度地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和重歸社會。本研究中,輔助干預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90.91%,高于藥物組的7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輔助干預組的SDSS 評分和ITAQ 評分均高于藥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趙麗等的研究結果相符,提示心理社會干預輔助齊拉西酮治療對于青少年SCH 患兒而言能改善其社會功能和自知力狀態(tài),有助于提升臨床療效。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心理干預中的認知性心理干預和支持性心理干預能促使患兒形成正確認知,調(diào)節(jié)其不良心理狀態(tài),從而提升其自知力與藥物治療的合作態(tài)度;而社會功能康復干預能幫助患兒學會生活自理和與他人交往的應對技巧,營造良好的家庭與社會環(huán)境,減少外界應激源,從而改善其社會功能,進一步促進癥狀的改善。于青等的研究結果顯示,藥物-心理-社會綜合干預模式對于SCH 患者而言,不僅能改善陽性與陰性癥狀,對于其社會功能缺陷以及整體健康狀況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楊玲等的研究也顯示,在齊拉西酮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心理干預治療對于青少年SCH 的療效從單純齊拉西酮藥物治療的67.6%上升至94.1%,且患兒治療后的陽性量表、陰性量表、一般病理及量表總分均顯著降低,驗證了本研究結果,提示心理干預聯(lián)合齊拉西酮藥物治療能提高青少年SCH 的治療效果,促進其臨床癥狀的改善,臨床應用效果良好。但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小,每組僅有44 例患者,且僅對近期療效進行分析,未進行長期隨訪,后續(xù)還需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以進一步深入研究心理社會干預輔助齊拉西酮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心理社會干預輔助齊拉西酮治療對于青少年SCH 患兒而言能改善其社會功能和自知力狀態(tài),有助于提升臨床療效,臨床應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