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迪 張運杰
大學階段是塑造青年人品格的重要階段。高校除了提供必備的學習條件外,還應提供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讓學生體會到家的溫馨與舒適。一個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社會對學生的關愛,展現(xiàn)人性化設計的魅力。本文根據(jù)高校學生行為特征與心理特征,重點探討高校公寓式宿舍人性化設計的原則及策略。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在公共空間設計中,居住者往往會忽視自身對空間的功能性需求。對于學生居住的公寓而言,人性化的設計更少。
大部分高校公寓式宿舍只能滿足學生的居住需求,在空間布置和裝飾上并沒有深入研究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由于室內空間功能單一,宿舍內除了必要的生活設施外,沒有娛樂和休息區(qū)域。
目前,高校公寓式宿舍普遍存在空間面積較小、規(guī)劃不夠合理的情況,不注重區(qū)分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缺乏私密性。
一般情況下,學生會在床鋪的周圍掛上布簾來定義他們的個人空間。公寓式宿舍應該是一個相對比較獨立和私密的空間,很多大學在設計大學宿舍時忽視了這一點。學生公寓的休息區(qū)域如圖1所示。
圖1 學生公寓的休息區(qū)域
開放性的社會環(huán)境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在青年時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并且熱衷于表達自己的個性,因此有必要設計個性化的宿舍。但是由于資金限制和設計理念缺乏創(chuàng)新等各原因,高校學生公寓在空間布置上千篇一律,缺乏個性化。
2.1.1 規(guī)律性
大學生活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學生會在教室、食堂、宿舍之間來回奔波。但是這并不是說大學生活是單調乏味的。恰恰相反,大學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大學生的需求是多樣化的,需求決定了其活動的動機,活動動機的多樣化導致行為也必然是多樣化的。這就要求在設計公寓式宿舍時不僅要遵循學生生活的規(guī)律性,還要考慮校園生活的多樣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多層次、多功能的公寓式宿舍[1]。
2.1.2 集體性
校園生活是集體生活的一種典型代表,高校學生不僅需要一起討論學習,還要一起住在學生公寓內。因此,高校公寓式宿舍設計應滿足集體公共活動的需求,讓學生通過交流互動空間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2.1.3 私密性
高校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了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他們希望擁有一個私密的生活空間和個人空間。高校學生有許多課余時間是需要自己來安排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私密空間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反思和放松。
2.2.1 強烈的求知欲
高校學生擁有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實現(xiàn)自我價值。同時,高校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知道如何分辨善惡。
2.2.2 強烈的參與感
為了提高組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很多大學生都會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社團活動,希望通過活動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大學生作為最具活力的群體,在學習和社交活動中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獨立意識和自信,他們希望別人可以給予幫助、指點和評價。
2.2.3 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
當代大學生的個性鮮明,擁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雖然學生之間每天形影不離的接觸使得他們的行為擁有高度的一致性,但是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使得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打造更舒適的居住空間。
例如,很多學生會通過各種方式布置公寓式宿舍的內部環(huán)境。他們期望通過空間設計,擁有一個獨立的私人生活空間,對空間所能帶來的安全感有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人們希望將“人性化設計”更多地運用在空間設計中,但在實際的空間設計案例中,人性化設計很容易被忽視。高校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需要一個溫馨舒適且具有人性化設計的住所,因此在設計高校公寓式宿舍時既要打造可供居住、娛樂、休息的基礎設施,又要營造適合學習的內部氛圍。
3.2.1 安全性原則
在設計學生公寓時,應將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充分考慮學生的人身安全以及心理上的舒適性。例如,在集體宿舍中,學生總是愿意選擇減少其他人對自己生活和休息干擾的床位。因此,設計時可采用穿插空間和子母空間的設計手法,將大空間分隔成小空間更容易給人帶來安全感。
3.2.2 私密性原則
私密性是作為個體的人對空間最起碼的要求,只有維持個人的私密性,才能保證單體的完整個性[2]。保證個人私密性是公寓式宿舍設計的重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隨著年齡的增長更需要獨處的空間,因此小空間的重要性便彰顯出來。例如,一些大學的學生宿舍注重保護學生的隱私,床鋪上自帶簾子,而且在床的內側還安裝了小燈,解決了作息不一致的問題。
3.2.3 個性化原則
當今社會越來越尊重個性化的生活追求。在青少年時,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會塑造出不同的個性和愛好。然而因為資金和設計理念等各方面的原因,學校在進行公寓設計時采用了標準化、模塊化的設計方式,無論是家具還是空間結構都是統(tǒng)一的,缺乏個性。為了打造多樣化的居住環(huán)境,學校應在有限的空間中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法裝飾自己的居住空間。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居住環(huán)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今人們不再局限于建筑結構、裝修材料、性能功能等方面的要求,而更多的是對人性化設計的需求。人性化設計是指在設計中以人為中心,根據(jù)人體工程、環(huán)境心理學、審美心理學等學科全面了解人們的生理特點、行為心理和視覺感受,體現(xiàn)人文關懷和對人性的尊重,設計出富有美感、具親和力的產(chǎn)品[3]。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會對其生活質量和性格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影響。公寓式宿舍應采用人性化設計,從“以人為本”的視角深入研究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營造一個能夠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內部環(huán)境。
因為學生社會經(jīng)驗少,自我保護能力相對匱乏,而集體居住的環(huán)境人員混雜,安全性是學生公寓室內設計首要考慮的因素。目前,學生公寓的設施管理和安全監(jiān)控無法依靠現(xiàn)有的管理模式實現(xiàn)。使用自動化管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資源配置和安全監(jiān)控是未來發(fā)展的一種趨勢,在學生公寓的發(fā)展中不可或缺。建立完善的火災預警系統(tǒng)不僅能對發(fā)生的火情發(fā)出警報,還能夠啟動自動控制設備進行及時處理[4]。
學生宿舍室內設計不僅要為每個學生打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空間,還要營造一個便于交流的娛樂互動空間,滿足學生的多方面需求。集體生活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團結與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學生宿舍室內設計應考慮學生群體對公共活動的需求。學生對于隱私的渴望不僅體現(xiàn)在休息區(qū)、學習區(qū)、洗漱區(qū),還體現(xiàn)在社交區(qū)域,保證公共活動區(qū)的私密性和獨立性可以有效增加空間的品質和層次感[5]。例如,曼谷大學的獎學金宿舍都有廚房,餐桌可以立起隔板成為3個人獨立學習的小空間,彼此互相不打擾,營造了小型圖書館的氛圍,如圖2。
圖2 獎學金宿舍的廚房區(qū)域
學生公寓不僅是休息的地方,還是娛樂的地方。為了獲得更多的娛樂時間,他們會壓縮休息和學習的時間。所以在空間的設計上,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將交往和休閑娛樂的空間融入大學生的生活中,提高空間利用率。例如,在設計床鋪時可以加上床板和簾子,就像小窗戶一樣,想與別人交流時就打開,拉上簾子就是自己的私密空間。學生公寓的生活區(qū)域如圖3 所示。
圖3 學生公寓的生活區(qū)域
在進行室內空間設計時,首先要做到“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居住者的生活規(guī)律、行為特征、心理需求等因素,進而改善和提升居住質量,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居住環(huán)境,使人們的身心得到一定的滿足。在設計公寓式宿舍室內空間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在居住空間中的各方面需求,在確保室內空間設計安全性的前提下,打造一個舒適溫馨、功能多樣的公寓式宿舍,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