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敬芳
(內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
博物館起到記錄社會發(fā)展歷史、提供公眾學習娛樂等多元化作用,而其中一系列的展陳設計則是博物館與觀眾交流的直接形式。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博物館展陳工作的轉型升級需求更為突出,將故事性敘述手法應用到展陳設計中不僅有助于呈現出更好的效果,還可以進一步拉近展品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幫助觀眾加強對展品歷史故事的了解,更加主動地參與到互動交流中,從而構建起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
在博物館展陳中,對于故事性的呈現并不是杜撰和虛構的情境,而是基于對展品的研究成果,以故事性手法對事實進行構建,從而進一步發(fā)揮出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功能。對于觀眾來說,在看展的時候不僅要增強對于展品本身的了解,同時還應學習其背后的文化內涵與故事呈現,因此博物館所展陳的展品與場景應加深與故事性之間的聯系,也不得偏移真實性?,F階段,博物館展陳設計中故事性敘述手法的應用往往離不開情境化設計以及空間設計等手段,挖掘展品背后蘊含的故事并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加以展現,從而引起觀眾共鳴,提升其加深學習與了解的興趣[1]。以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人館的設計為例,“城市人”這一主題的抽象性較強,為加深觀眾的理解與印象,策劃團隊以世界不同地區(qū)的家庭故事為基調,以展現人的需求與發(fā)展為主題,通過對家庭、工作、交往、學習、健康五個要素的呈現來闡述“城市人”主題,將原本抽象的概念通過故事化敘述來展現具體的城市生活,更好地吸引觀眾進入到展陳中并加深理解,同時還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考與學習當中。
近年來,博物館建設工作的推進使得更多先進策展理念進入到展陳設計與規(guī)劃中,總體上也呈現出從關注“物”到關注“人”轉變。在該理念的影響下,博物館應不斷進行展陳創(chuàng)新,結合“以人為本”理念,強化對故事性敘述手法的應用。因此,博物館展陳設計應做到深入挖掘展品背后的故事,從觀眾的需求和感受出發(fā),深化博物館展陳的價值與意義。具體來說,故事化敘述手法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加深觀眾對展陳主題的理解。觀眾在觀看展覽的時候,往往會對與自身經歷相關聯或故事性較強的展品印象較深,展品故事性的呈現大多是從觀眾視角出發(fā),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建立有效的溝通方式,拉近展品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提升觀眾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與接受程度。而且,故事性敘述手法的應用進一步強調了與觀眾交流的過程,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幫助觀眾了解展品背后的歷史經歷,進而完成知識構建的過程。第二,提升整體展陳對觀眾的吸引力。以故事性敘述手法完成博物館展陳的設計可以將故事的發(fā)展過程融入到展品展示中,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來展現出其中的邏輯關系,進而激發(fā)觀眾的好奇心,并對展陳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2]。與此同時,在故事性敘述的支撐下還可以使得展品形象更加鮮活、豐滿,進一步提升整體展陳的立體性與吸引力。此外,博物館展陳故事性的呈現還可以進一步延伸到配展文創(chuàng)工作中,有效突出文創(chuàng)產品的創(chuàng)意性和歷史性,增強觀眾對展陳的印象以及對文創(chuàng)產品的興趣[3]。
故事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在敘述情節(jié)的過程中發(fā)揮出重要作用,因此故事性敘述手法在博物館展陳設計中的應用往往與文學敘述語言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通過故事來講述一個場景應做到在不贅述的基礎上強調動態(tài)性與情節(jié)性,從而讓人可以明白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生活由千千萬萬的故事構成,而一個故事中需要涉及到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進而通過這部分要素與公眾的生活經歷相聯系,激發(fā)其情感共鳴,并提升其對于故事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將故事性敘述語言應用到博物館展陳設計中,也可以利用觀眾對故事的興趣來提升展陳吸引力,不斷強化觀眾在故事中的沉浸式體驗。而在對相關故事進行呈現的時候,則可以將文學敘事語言融入到敘述過程中,從而為博物館展陳設計提供更多思路。博物館展陳的物品與人類歷史以及社會發(fā)展密不可分,其不僅是人類活動的產物,同時也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見證。而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會有相應的歷史背景與故事,而應用故事性敘述手法的目的就會實現對展陳物品背后故事的深度挖掘,從而提升博物館展陳設計對觀眾的吸引力。在故事的敘述以及場景的營造下,觀眾在看展的時候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每一個展品都在講述著自己的故事,而按照時間順序對展品進行排列,也可以實現對這部分故事的串聯,呈現出一整個當時社會背景的發(fā)展狀態(tài)。觀眾在了解這些故事的時候也會調動自身的情感體驗,體會展品故事所傳遞的內涵,從而也可以改變以往走馬觀花式的看展形式,更加深刻地與展品建立情感交流。站在博物館與展品的角度上來說,在故事性敘述手法的影響下,展品不再是冰冷的物品,而是賦予了更加鮮活的生命力。
故事化情節(jié)的構建是應用故事化敘述手法的基礎,在實際對博物館展覽進行陳列設計的過程中,策劃人員需要先確定整體展覽主題的故事性內涵,并延伸出與之相適應的故事情節(jié),以明確的故事線索來起到提升觀眾吸引力的作用。在此過程中,通過故事性敘述手法可以引導觀眾依照故事情節(jié)按參展路線進行參觀,逐步深化觀眾對于展覽故事與主題的了解,發(fā)揮出承上啟下的作用。與此同時,在設計相應的故事情節(jié)時,還需要更多關注到博物館空間的轉換,不同的展品內容會安排在不同的展示空間,隨著博物館中場景的轉換,特定的空間故事情節(jié)也需要產生變化,從而引領觀眾的情感變化,加深對展品內涵的解讀。因此,故事情節(jié)的設計往往需要具備開頭、發(fā)展、高潮、結局等要素,充分借助故事情節(jié)推動博物館展示空間的轉換。例如,陜西歷史博物館在進行展陳設計的時候就很好地運用了故事性敘述手法,在建筑外觀上通過集中緊湊布局的仿唐風格建筑群來展現了歷史上的盛唐風采;布局設計上也注重突出各個建筑之間的主次關系,同時通過建筑與古典園林的結合來呈現出古樸莊嚴的感覺。通過這樣的設計手法,觀眾在游覽的時候可以充分了解盛唐時期的時代風貌,并對當時的古代建筑特征也可以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陜西歷史博物館幾個典型陳列展覽的設計是根據不同時代文物的組合而成,同時在故事性敘述手法的加持下可以進一步向觀眾呈現出當時的社會發(fā)展情況,引導觀眾進入到由展品構建起的故事場景中,使人仿佛置身于當時的環(huán)境下,通過這樣的形式來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出博物館展品的價值。
場景化敘述是故事化敘述手法的重要呈現形式,博物館通過場景化敘述方法可以借助展品的排列組合來構建出下相應的故事氛圍。首先,在多元化敘述手法的應用下,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出故事情節(jié)的豐富多彩,實現提升觀眾吸引力的作用;其次,通過寓情于景的手法有助于營造出良好的故事氛圍,引導觀眾置身于故事場景中,充分調動起觀眾看展的興趣;再次,在應用場景化敘述的過程中,應充分抓住展陳空間、展品組合形式以及展品歷史內容的變化,以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來呈現對應的歷史關系,有效突出博物館展品的文化價值;最后,博物館場景的構建應以體現展品應用價值、深化展品內涵為目的,幫助觀眾深刻理解展覽的主題與情感。與此同時,在對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推進的時候還需要幫助觀眾梳理故事起因、理解其中的心理變化,因此可以將現代化設備應用到場景化敘述與管理中,通過動態(tài)展示來強化展品故事情節(jié)的呈現效果。現代化設備的應用應從觀眾的內心感受出發(fā),借助空間結構的變化來構建出良好的視覺效果,進而將觀眾觀看展覽的過程轉變?yōu)楦惺軞v史與現實相融合的過程。例如,福州三坊七巷歷史人物勤廉館在進行博物館展陳設計的時候就應用了這樣的方法,通過多樣化的展示活動與相關技術來突出博物館主題,引導觀眾可以在參觀與體驗的過程中感受故事情節(jié)?!瓣愊鍞喟浮睂n}展示中不僅打造了陳襄、小偷等人物雕塑,還借助聲、光、電技術來還原當時的斷案場景,使觀眾置身于故事情節(jié)中,并在了解故事人物、環(huán)境的基礎上體會北宋陳襄巧破謎案的故事。通過這樣的形式,大大提升了博物館展覽的趣味性,也讓整體場景的設計體現出獨特的技術魅力。
現階段,“人”已經成為博物館展陳中最關鍵的要素,因此通過故事性敘述手法進行展陳設計的時候也應將“人”作為主要的故事敘述動態(tài)因素。為進一步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博物館展陳設計中突出了對觀眾感受的關注,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觀眾參觀展覽時的視覺體驗。視覺體驗將會直接影響到觀眾看展的感受,因此博物館需要借助燈光、效果等多種技術來突出視覺上的沖擊力與美感。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展陳設計中,實現數字媒體或虛擬影像技術與故事性敘述手法的有機結合,進而呈現出更加精良的展示效果。例如,我國上海電影博物館在進行展陳設計的時候就通過與展品主題相適應的活動來強化觀眾的看展體驗。同時借助數字媒體技術來讓觀眾感受到電影的情節(jié),就像“光影記憶”展區(qū)中通過播放《水銀燈下的南京路》來讓更多觀眾感受到以往拍攝電影時所用到的場景與道具,引導其置身于不同時期的老上海,并在燈光照明以及空間層次的變換下使觀眾感受電影本身的魅力[4]。除此以外,上海電影博物館還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智能機器人和觀眾互動,通過這樣的形式來有效提升其注意力,并感受到整體展陳的趣味性,進一步拉近觀眾與電影之間的距離??偟膩碚f,將“以人為本”原則融入到展陳設計中就是通過故事性敘述手法將展品故事同觀眾的親身經歷聯系在一起,實現觀眾參與體驗的優(yōu)化與升級。因此,在各個博物館中,傳統單一的看展模式已經逐步轉變?yōu)轶w驗式參與模式,即在聲光電高新技術的支持下讓觀眾親身參與到故事場景中,賦予其更深刻地看展體驗。體驗式參與模式不僅轉變了博物館文化價值的傳播方式,同時還改變了觀眾對博物館的固有印象,突出博物館對于人文設計理念以及人本身的關注,從而為博物館展覽注入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博物館的展覽可以讓人感受到不同的時代特點,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不斷推進,觀眾的審美體驗也會出現相應的轉變,因此對于不同的歷史場景往往也會生出不同的理解與感觸。在這樣的情況下,博物館有必要就通過創(chuàng)新化的敘述手法來引導觀眾理解展品內涵,進而為博物館功能化發(fā)展提供保障。其中,故事性敘事手法的應用得到了廣泛關注,該手法的應用致力于滿足觀眾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并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推動博物館轉型與升級。與此同時,故事性敘述手法還進一步推動了博物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其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對展陳手段的創(chuàng)新。以往博物館展陳設計大多是靜態(tài)形式,而隨著數據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展陳模式也朝向動態(tài)化發(fā)展,集文化、技術、創(chuàng)意于一體,吸引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觀眾,同時更好地實現對事物價值及內涵感情的傳遞。其次,對展陳設計理念的創(chuàng)新。以往公眾對博物館展陳活動的參與主動性較低,因此展陳的看展人數也比較少。在故事性敘述手法的應用下,可以為展品注入新的活力,進而使得觀眾可以感受到創(chuàng)新化的博物館展陳理念,同時反向引導公眾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最后,展陳設計的創(chuàng)新。故事性敘述手法的應用強調以講故事的形式增強觀眾對展品的了解,在此過程中需依靠多學科知識的交叉應用來構建展品與觀眾更緊密的聯系,從而達到“講好故事”的目的,不斷深化觀眾的情感體驗與內涵感悟,發(fā)揮博物館的文化價值。
綜上所述,作為重要的文化學習場所,博物館展陳設計理念逐步從關注“物”向關注“人”轉變,在這樣的理念下,故事性敘述手法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故事性敘述手法不僅有助于拉近展品與觀眾的距離,還可以提升觀眾的看展興趣,引發(fā)更加深層次的思考。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故事性敘述手法涉及到構建故事化情節(jié)、呈現場景化敘述以及落實“以人為本”原則等等方面要點,以突出博物館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