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江
遼寧省丹東市中心醫(yī)院輸血科,遼寧丹東 118000
輸血對臨床并不陌生,雖然每次均嚴格檢查血液質(zhì)量,但也避免不了患者眩暈、乏力、胸悶等不良情況的發(fā)生[1]。為確保輸血檢驗質(zhì)量,本研究將低離子凝聚胺技術和卡式微柱凝膠試驗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兩種檢驗方式均能提高輸血檢驗效果。尤其在正反型檢驗、相關情況、不良反應等中表現(xiàn)突出,可展現(xiàn)出兩種檢驗方式的差異性和價值,為臨床提供不同的高質(zhì)量檢驗路徑[2]。兩種檢驗方式可根據(jù)臨床需求挑選,不管使用哪種都可提高輸血檢驗結(jié)果優(yōu)質(zhì)性,保障臨床輸血檢驗效率,應用情況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12月于本院進行輸血檢驗的2 235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 120例,對照組1 115例。對照組中男674例、女441例,平均年齡(36.78±1.24)歲。觀察組中男596例、女524例,平均年齡(35.94±1.37)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均為在院需行輸血檢驗的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認知和精神異常、暈針。
1.2方法 所有患者需在清晨、空腹時抽取兩份5 mL肘靜脈血。在血樣試管上標記好姓名、性別、采集時間等。
對照組:采用低離子凝聚胺技術,準備兩支試管,分別標記為A和B,將采集到的1份血樣均分到A、B兩試管中。在A試管中滴入2滴自體血清和1滴獻血者紅細胞懸液,添加0.6 mL LIM溶液,在常溫下混合,靜置1 min。再向內(nèi)滴入2滴Polybrene試劑[生產(chǎn)廠家:吉滿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貨號:GM-040901]充分混合,放在離心機上15 min,去除上清液,對紅細胞的非特異性凝集進行觀察。在B試管中滴入2滴獻血者血清和1滴自體紅細胞懸液,后續(xù)操作與A試管相同。需至少2名專業(yè)檢驗醫(yī)師認真記錄結(jié)果,并簽字確認。可逆性的非特異性凝集主要體現(xiàn)在檢驗時形成的較多正電荷和紅細胞表面已有的負電荷發(fā)生的中和反應上,能縮小紅細胞和紅細胞間的距離。
觀察組:采用卡式微柱凝膠試驗,將血樣均分到3支帶有不同抗體的微管中,做好抗-A、抗-B、抗-D標記,分別向內(nèi)添加50 μL濃度為0.5%的紅細胞懸液、患者自體血清50 μL和A、B、O型紅細胞懸液各50 μL,放入儀器中以900 r/min離心2 min,改為1 500 r/min離心3 min,同樣由至少2名專業(yè)檢驗醫(yī)師記錄、確認。
1.3觀察指標 統(tǒng)計正定型和反定型正確例數(shù),生成一次性正反定型檢驗正確率[3]。統(tǒng)計并比較檢測時間、檢驗滿意率。記錄輸血后出現(xiàn)的頭暈、胸悶、冷汗例數(shù),計算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
2.1兩組一次性正反定型檢驗正確率比較 檢驗后,觀察組的正定型檢驗正確率為99.11%,高于對照組的正定型檢驗正確率(99.10%),觀察組的反定型檢驗正確率為98.39%,低于對照組的反定型檢驗正確率(98.48%),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次性正反定型檢驗正確率比較[n(%)]
2.2兩組相關情況比較 檢驗后,觀察組的檢測時間為(16.32±1.21)min,長于對照組的檢測時間[(16.29±1.08)min],觀察組的檢驗滿意率為(92.51±6.04)%,高于對照組的檢驗滿意率[(92.18±6.01)%],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相關情況比較
2.3兩組檢驗后不良反應比較 檢驗后,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4%,低于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52%),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檢驗后不良反應比較[n(%)]
輸血檢驗能保障獻血血液與需求血液相匹配,減少輸血導致的問題[5]。臨床對輸血檢驗患者高度重視,為提高輸血檢驗優(yōu)質(zhì)性,本研究對兩種檢驗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兩種檢驗都可較好地反映出血樣情況,保障輸血檢驗質(zhì)量。兩種檢驗方式雖然操作路徑不同,但能靈敏地反映出血液情況,明確不同血樣的抗體情況,協(xié)助臨床盡快安排輸血。
低離子凝聚胺技術主要利用自身抗原細胞的溶血反應,通過觀察可逆性非特異性凝聚來判斷紅細胞表面的抗原信息,能同時完成血型、配血檢驗,判斷出患者的血液抗體,在安排輸血的時候盡量減少溶血性輸血等[6]。低離子凝聚胺技術可照顧到輸血和配血兩方面,檢驗靈敏度較高,能快速確定輸血類型,縮短等待時間[7]。
卡式微柱凝膠試驗主要利用紅細胞的凝結(jié)和非凝結(jié)免疫情況,鑒別血型和抗體,可直觀地判斷輸血類型[8]。此技術可縮短檢驗時間,突出抗體特異性,減少污染物對血樣的干擾,保障血樣能與試劑充分反應??ㄊ轿⒅z試驗的操作過程比較簡單,減少反復篩查的過程,提高臨床檢驗便捷性。兩種方式在輸血檢驗中都發(fā)揮出巨大效力,不管使用哪種方式都能得到正確率較高的結(jié)果,可有效推動臨床輸血。
兩種檢驗方式雖然操作路徑不同,但檢驗結(jié)果都針對血型、抗體、配血,目標一致,能提高臨床解決不同輸血檢驗的能力。檢驗醫(yī)師應認真觀察抗體、紅細胞等,綜合性調(diào)整輸血檢驗,讓檢驗高效進行。正反定型檢驗數(shù)據(jù)針對紅細胞的沉淀、凝聚情況,通過不同角度對血樣進行觀察,統(tǒng)計結(jié)果正確率較高[9]。兩種檢驗的正確率都高達95%以上,能確保檢驗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
低離子凝聚胺技術和卡式微柱凝膠試驗的檢驗情況都比較理想,可照顧到輸血和獻血兩個方面,能確保輸血檢驗質(zhì)量,有計劃地推進檢驗進程[10]。臨床能根據(jù)兩種檢驗方式的不同特點,安排輸血檢驗,減少檢驗中污染、反復操作、無效等情況發(fā)生的概率,讓檢驗能一次完成。掌握兩種檢驗可降低輸血檢驗難度,臨床能更合理地選擇檢驗方式,降低檢驗失誤率[11]。
若輸血時出現(xiàn)頭暈、胸悶、冷汗等不良反應,就表明輸血檢驗是有問題的,可能原因為患者血液與獻血者血液不相符。需要對二者的血液再次檢驗,觀察抗體情況,再做具體治療。有時候A型血的患者,血液中有抗-A和抗-B兩種抗體,但獻血者的血液類型雖然屬于A型,抗體中只有抗-A或抗-B[12]。有研究表明,利用卡式微柱凝膠試驗再次驗證血液情況花費檢測時間更短,能盡快干預不良反應[13]。兩種檢驗方式的分析、觀察方法不同,需要臨床結(jié)合實際使用。兩種檢驗方式都應在臨床中推廣,可減少輸血檢驗技術的單一性和局限性。本研究發(fā)現(xiàn),檢驗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一次性正反定型檢驗正確率、相關情況、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檢驗方式都能高質(zhì)量完成輸血檢驗。
綜上所述,臨床輸血檢驗中可使用低離子凝聚胺技術和卡式微柱凝膠試驗,兩種檢驗方式都可較好地反饋出血液情況,能滿足臨床需求,應用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