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志國
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因為壓力、性格等原因,經(jīng)常會有一些反常的行為,如有的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會大哭不止,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又該如何解決?今天,我依據(jù)以下案例為大家解答——
這一天,我接待了一對緊急預約來訪的母女。我先與女孩母親單獨談話,女孩母親開口就說:“這孩子就是愛哭。”
聽我說要具體談談孩子的情況,女孩母親才介紹說:“這孩子別的都挺好,愛讀書,腦子聰明,學習好,寫作業(yè)總能想出新的解題方法,而且還考上了重點高中。老師也??渌?,說她聰明、有個性?!?/p>
我回應說:“這應該是個挺好的女孩,怎么說她愛哭呢?”
女孩母親輕嘆一聲:“唉,這孩子就有一個毛?。簮劭?。初中的時候就愛哭,現(xiàn)在都是高中生了,有事沒事還是哭,常常莫名其妙就哭起來了。這孩子平時內(nèi)向、心事重,凡事有自己的想法,可就是不愛說出來,總是無緣無故地流眼淚。有時候哭起來沒完沒了,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我引導說:“急切來訪是因為……”
女孩母親壓低了聲音:“就是因為昨天晚上回來又哭了,而且沒完沒了。先是自己流淚,我剛想勸勸她,又變成放聲大哭,一下子把我嚇著了。孩子就是這樣愛哭,這回可能是因為考試沒考好。我們平時不會因為學習給她壓力,孩子哭的時候,我們更是順著她,不敢說話,不敢批評,非常小心,都有點膽戰(zhàn)心驚了。有時候等她哭完平靜下來,我才敢安慰她。她自己也知道這樣愛哭不好,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病了。孩子這個愛哭的毛病真把我們愁壞了。您說,孩子愛哭是不是真有什么病了?”
為了深入探究,隨后我與女孩做了單獨溝通。初步溝通后,談到為什么來訪,女孩也開口就說:“我就是愛哭,很不喜歡自己愛哭的毛病,這讓我很困擾。”
心理咨詢中,來訪者常常這樣給自己貼標簽。但是,咨詢師不能給來訪者貼標簽,也不能根據(jù)來訪者的標簽來做診斷,必須把問題具體化,然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于是,我引導女孩說:“愛哭?能舉幾個例子嗎?比如……”
女孩說:“比如,這兩天我好像就特別愛哭,可能是因為考得不好吧!我們學校是重點高中,整個年級差不多1 000 名學生,平時考試我都在500 名左右,這次期中考試,我卻排到了700 名,一下就接受不了了。晚上放學,還沒進家門眼淚就流下來了。見到媽媽,我只說了一句考得不好,就放聲大哭,痛哭不止,晚飯也沒吃。整個晚上,我什么話也沒說,只是流淚……”
“看你流淚,媽媽是什么樣的反應?”
“媽媽嚇壞了,不敢說考試的事,一直安慰我……”
“好,就這樣舉例子。想想看,還有嗎?”
女孩又想到了一個例子:“還有,我不大喜歡當眾發(fā)言,有時候老師課堂提問,我也會流眼淚。所以,老師也很少提問我。前些天,新來的老師上課提問,我就擔心問到我,結(jié)果老師還是問到了我。我站起來還沒等說話,眼淚就下來了……”
“看你流淚,老師有什么反應?”
“老師也嚇壞了,不敢再問我,趕緊讓我坐下了?!?/p>
“除學習外,還有類似的情況嗎?”
女孩想了想說:“有時候同學之間聊天,話沒說幾句,我就先流淚了。比如,有一次同學說起填報志愿的事,我說想學心理學。一個同學聽了,對我說‘你可學不了心理學’。我心里突然就不高興,覺得她傷了我的自尊,眼淚就下來了……”
我笑著說:“馬老師猜想,看你流淚,那個同學也嚇壞了,對嗎?”
女孩說:“是,那個同學嚇得什么話也不敢說了。您怎么知道?”
我話題一轉(zhuǎn):“馬老師還知道,你覺得流淚不光彩,對嗎?”
女孩點頭,說:“對,大家都說我愛哭,這個愛哭的毛病多丟面子?。 ?/p>
我追問道:“大家都說你愛哭?”
女孩再次點頭,說:“是的。同學、老師,特別是我媽,總是說我愛哭。不光別人說,我自己也這樣認為。這次考試后哭得很厲害,媽媽擔心我得了什么病,我也擔心自己。您說,我這是不是有病了???”
綜上所述,女孩沒有任何心理疾病,她陷入“愛哭”的心理困擾,是她內(nèi)秀細膩和沉靜寡言的個性背景下,多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首先是從眾心理的作用。
心理學發(fā)現(xiàn),人們普遍有一種從眾的心理,即在對事情的認識和行為上向大家看齊,大家說好的,自己就覺得好,大家說不好的,自己也覺得不好。在對待流淚這件事上也是這樣。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在大眾的認知里,流淚成了軟弱的代名詞,成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于是,人們就產(chǎn)生了從眾心理,認為流淚是件不光彩的事,對流淚形成一種認知偏見。正是在這種從眾心理的作用下,這個女孩自己及周圍的人,對她流淚形成了一種負面的認知評價。這種負面評價,無疑造成了女孩的心理困擾。
其次是防衛(wèi)心理的作用。
女孩的流淚還有一種特別的心理意義,那就是,流淚成了她心理上自我防衛(wèi)的武器,而且她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很管用的武器。也就是說,女孩的流淚是有選擇性的,她不是愛流淚,而是在該使用流淚這個武器的時候才流淚。當然,這個“該不該”是女孩心理上的一種主觀界定。比如,前面的3 個例子:考試失利時流淚“戰(zhàn)勝”了家長,避免了家長的批評;課堂提問時流淚“戰(zhàn)勝”了老師,避免了老師的追問;同學聊天時流淚“戰(zhàn)勝”了對方,避免了對方的奚落。女孩覺得該用流淚這個武器的時候,她才使用,并且每次都取得決定性勝利,成功地“戰(zhàn)勝”了對方,有效地保護了自己。當然,這不是女孩有意設計好的,而是一種潛意識的心理活動,是女孩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現(xiàn)并學會了使用流淚這個武器。
最后是標簽心理的作用。
不管是從眾心理,還是防衛(wèi)心理,都不是最重要的。女孩陷入“愛哭”的困擾,最重要的是消極心理暗示導致的標簽心理的作用。心理暗示是一種特殊的影響人際的方式,它是在無對抗的條件下,以無抵制的接受為基礎,通過語言、行動、表情等符號,含蓄而間接地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chǎn)生影響。女孩的哭,原本可能是偶發(fā)的,但是同學、老師、家長都說她愛哭,女孩母親更是反復地說她愛哭,這就構(gòu)成了一種來自他人的心理暗示。這種心理暗示被女孩接受,又形成了自我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就好像給人貼上了一個標簽,人常常會如標簽所標明的那樣發(fā)展,這就是標簽心理的作用,有人管這叫“標簽效應”?!皭劭蕖钡臉撕炐睦?,讓女孩成了一個越來越愛哭的女孩。
怎樣幫助女孩擺脫“愛哭”的心理困擾?
首先是正確認識流淚。
我先講一個故事。一位民工開山時不幸身亡。妻子拖著3 個年幼的孩子來到丈夫尸體前,兩眼發(fā)直,呆呆地坐在地上。工友們不知所措。一位老大娘走上前來,將最小的孩子塞到這女人懷中,大聲而動情地說:“孩子,你再也沒有爸爸了,你們孤兒寡母往后日子可怎么過呀!”一句話撞開了女人感情的閘門,她撲在丈夫尸體上哭得死去活來……淚水傾泄出來了,極度緊張的神經(jīng)和情緒得到緩解,女人得救了。老太太事后說:“不讓她哭出來,眼看又要斷送一條命?!?/p>
老太太的話很有道理。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情緒壓抑時,體內(nèi)會產(chǎn)生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生化物質(zhì)。淚水能把這些物質(zhì)排出體外,從而減輕它們對人體的傷害。更為重要的是,消極情緒會造成心理上的緊張。當這種緊張得不到釋放時,勢必會累積成一股待發(fā)的能量,引起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的紊亂,從而造成心理傷害。這時候如果哭出來,就能緩解心理緊張,對人的心理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所以,人們應該丟掉對流淚的偏見。所謂“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該哭的時候哭出來才是人之常情。
回到這個案例中,遇到考試不好等失意的事情,情緒有所波動,原本自然。如此正確認識和坦然接納這件事,是擺脫“愛哭”困擾的第一步。溝通至此,女孩輕松了許多。
其次是運用多種防衛(wèi)機制。
除了流淚,其實還有很多更好的心理防衛(wèi)機制。我看著女孩,現(xiàn)場引導說:“比如,同學說你不適合學習心理學的時候,就可以用幽默來進行自我心理防衛(wèi)。想想看,自己可以怎樣幽默地回應?”
女孩想了想說:“如果同學再說我不適合學心理學,我就說:謝謝你的激勵!等我成了心理學家的時候,但愿你別為自己沒有眼光而自責?!?/p>
我鼓勵說:“你看,幽默豈不是比流淚效果更好?”
看女孩臉上有了笑容,我們開始聊適合在生活中運用的其他自我心理防衛(wèi)機制,如補償作用、升華作用、合理化作用等,這些也是比較積極的自我心理防衛(wèi)機制。隨著交流的深入,女孩對運用多種心理防衛(wèi)機制有了較好的理解和把握。
隨后我們又談到在人際交往中,可以繼續(xù)保持自己的沉靜寡言,但是在需要表達的時候要學會善于表達。這樣,該說的話說出來了,就不用讓眼淚“說話”了。
最后是盡快扔掉消極標簽。
扔掉消極標簽,是幫助女孩擺脫“愛哭”困擾的關鍵一步。有了前面的溝通,女孩很快理解了“愛哭”這個消極標簽對自己的危害。最后女孩表示,雖然不能保證再也不流淚,但是一定會扔掉消極標簽,再也不說自己是愛哭的女孩了。
幫助女孩扔掉消極標簽,母親的作用至關重要,因為人的自我認知很難排除重要的人對自己認知評價的影響。家長就是孩子生活中重要的人。一個孩子對自身的看法,主要是從家長及周圍人那里一次又一次地聽來的。孩子將來成為怎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的評價。由此說來,女孩母親要盡快徹底地扔掉貼給孩子的消極標簽,再也不說“孩子愛哭”這句話。
聽我結(jié)合實例表達了上面的意思,女孩母親觸動很深地說:“真的怪我,以前我總說孩子愛哭,就是給孩子貼了‘愛哭’的標簽。從今以后,我一定改,再也不說‘孩子愛哭’了?!?/p>
第二天,我收到了女孩媽媽發(fā)來的信息:“孩子回來之后狀態(tài)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僅不哭了,而且有了笑容,平時不愛唱歌的她,昨晚還戴上耳機一個勁哼歌。孩子能這樣,多虧了您!”其實,女孩媽媽最該感謝的是她們自己,感謝她們的自我領悟和自我救助的行動力。相信,很快女孩就能擺脫“愛哭”的困擾,走向心靈的光亮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