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嵐
432400 湖北省應城市中醫(yī)醫(yī)院心內(nèi)科,湖北孝感
高血壓現(xiàn)已成為老年人群的常見病,高血壓患者除了有血壓增高和頭暈表現(xiàn)外,還存在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該病可累及患者多個器官,導致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安全[1]。高血壓為慢性疾病,患者需長期用藥,常用藥物包括阻滯劑、利尿劑等,但臨床治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長時間服用藥物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如頭暈、嘔吐等,影響患者用藥依從性和治療效果[2]。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漿膽固醇,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提升動脈粥樣硬化指數(shù),可以對高血壓誘發(fā)的其他心腦血管疾病起到預防作用[3]。為此,湖北省應城市中醫(yī)醫(yī)院提出聯(lián)合用藥治療老年高血壓,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湖北省應城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74 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7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15 例;年齡66~87 歲,平均(76.4±3.1)歲;病程2~10年,平均(6.5±2.1)年;平均收縮壓(163.2±12.05)mmHg;平均舒張壓(112.0±12.50)mmHg;受教育程度:初中14例,高中12例,大專10例,本科及以上1例。研究組男23例,女14例;年齡67~88歲,平均(76.5±3.2)歲;病程3~11年,平均(6.6±2.2)年;平均收縮壓(163.5±12.05)mmHg;平均舒張壓(113.4±12.04)mmHg;受教育程度:初中12 例,高中15 例,大專8 例,本科及以上2 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總膽固醇(TC)<5.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1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DL-C)>1.04 mmol/L,甘油三酯(TG)<1.69 mmol/L;②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患者對本研究使用的藥物不過敏。
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器質(zhì)性疾病者;②中途退出研究者;③依從性差者。
方法:對照組給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生產(chǎn)企業(yè):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236)治療,5 mg/次,1次/d,30 d為1個療程。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阿托伐他汀(生產(chǎn)企業(yè):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819)治 療,20 mg/次,1 次/d,30 d 為1 個 療程。兩組患者共用藥3個月。
觀察指標:①比較患者用藥前后舒張壓、收縮壓、脈壓變化情況:患者靜坐,醫(yī)護人員使用水銀柱血壓計測量上肢血壓,2 次/周,共3 周,選擇平均值進行記錄。②觀察用藥期間患者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包括頭暈、惡心、胃腸道反應。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a.顯效:舒張壓下降>20 mmHg;b.有效:舒張壓下降10~19 mmHg;c.無效:較治療前血壓、脈壓無明顯變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④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情況,包括TC、LDL-C及TG。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應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血壓、脈壓變化情況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血壓、脈壓變化情況比較(±s,mmHg)
表1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血壓、脈壓變化情況比較(±s,mmHg)
組別 n 收縮壓 舒張壓 脈壓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7 163.2±12.0 111.9±11.0 112.0±12.5 73.9±8.1 53.6±4.5 32.1±3.6對照組 37 163.5±12.0 128.6±11.8 113.4±12.0 89.3±9.1 53.2±4.6 44.6±4.1 t 0.148 4 8.153 9 0.012 1 8.355 7 0.122 7 8.728 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血脂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TC、LDL-C 及TG 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血脂指標比較(±s,mmol/L)
表4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血脂指標比較(±s,mmol/L)
組別 n TC TG LD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7 4.62±0.51 4.24±0.30 1.30±0.71 1.10±0.60 2.60±0.30 2.41±0.51對照組 37 4.61±0.53 4.51±0.51 1.32±0.72 1.40±0.35 3.62±0.31 1.44±0.31 t 0.198 7 7.854 9 0.014 5 7.658 7 0.142 5 7.738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現(xiàn)階段,高血壓準確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分析與炎性因子水平、主動脈結構變化、血流動力學改變等因素關系密切[4]。交感神經(jīng)受到血管緊張素作用,使血管收縮,血流阻力增加,影響血管壁順應性,導致血液黏稠繼而誘發(fā)高血壓。高血壓患者有頭痛、疲勞等表現(xiàn),但無特異性特征[5]。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身體發(fā)生退行性變化可引起肢體麻木、心悸、胸悶甚至嘔吐、頭痛等癥狀[6]。所以要合理選擇降壓藥,防止患者其他臟器受損。
本研究中,研究組用藥后血壓、脈壓、血脂、治療總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研究組總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阿托伐他汀屬于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 還原酶抑制劑,能夠降低血膽固醇與脂蛋白指標,增加肝臟細胞表層低密度脂蛋白量,提升低密度脂蛋白分解與攝取和載脂蛋白A-1指標,改善血管彈性,抑制炎癥因子指標[7]。經(jīng)實踐證明,阿托伐他汀對老年高血壓的治療效果較好[8]。此外,苯磺酸氨氯地平屬于選擇性鈣離子拮抗藥,是治療高血壓的常用藥,該藥可舒張血管平滑肌,減小外周血管阻力,也可以取得一定降壓效果[9]。但是,臨床單一用藥降壓效果不理想,而且多數(shù)患者伴有高脂血癥。所以,治療時要重視降低血脂相關指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
綜上所述,阿托伐他汀應用于高血壓治療效果顯著,可在改善患者舒張壓、收縮壓的同時控制血脂指標,且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建議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