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陽市折柳中心幼兒園 朱 蕓
梅雨季過后,幼兒發(fā)現(xiàn)園內(nèi)的一棵柳樹倒了,一頭“秀發(fā)”散落在草地上,沒了往日的婀娜多姿。帶著憐惜之情,幼兒通過探索、推理、實驗等方式,深入挖掘了柳樹倒下的真正原因,全心投入,挑戰(zhàn)自我,提高了認知水平,拓展了思維能力,學會了分析與解決問題,并產(chǎn)生了對自然環(huán)境的愛護之情。
涵涵:“柳樹斷掉的地方有一個很大的洞?!?/p>
月月:“我發(fā)現(xiàn)洞里都是螞蟻,柳樹成了螞蟻的家,柳樹肯定是被螞蟻咬斷的。”
天天:“螞蟻那么小,怎么可能咬斷柳樹?”
文文:“螞蟻是不折不扣的大力士,肯定是它咬斷的?!?/p>
天天:“你怎么知道螞蟻是不折不扣的大力士???”
文文:“我看過螞蟻搬家,搬的都是比自己身體大好幾倍的東西,那它肯定是大力士?!?/p>
月月:“我也看到了,它們把東西都搬回了樹洞?!?/p>
兮兮:“螞蟻把柳樹咬出了大洞?!?/p>
事后,教師將繪本《螞蟻的地下世界》投放到閱讀區(qū),幼兒閱讀后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螞蟻的洞真的又大又多?!薄耙驗槲浵伜芏啵孕枰芏喾块g?!薄翱磥硭鼈兡馨颜麄€地咬空?!薄霸诳床灰姷牡叵戮尤挥羞@么多洞,那柳樹是不是被咬斷的呢?”
教師思考:大班的幼兒好問、好學,倒了的柳樹引起了幼兒的疑問和猜測,并激發(fā)了他們探究的興趣。作為教師,應遵循《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科學領(lǐng)域的建議:“成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追隨幼兒的興趣,“柳樹倒了”這一事件為園本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內(nèi)容。
戶外活動時,幼兒圍著倒下的柳樹這里看看、那里摸摸,教師建議他們?nèi)スぞ呶蓊I(lǐng)取一些需要的工具來探索螞蟻洞。涵涵說:“這個洞口有很多木屑,我要用刷子把它們都刷掉,看看究竟?!彼昧艘话阉⒆佣自诹鴺湔蹟嗟牡胤?,仔細看著洞口,右手握著刷子輕輕地刷掉洞里的木屑,沒過一會兒便驚呼道:“老師,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洞?!蔽奈哪昧艘桓L長的樹枝伸進樹洞里,也有所發(fā)現(xiàn):“老師,快看!樹枝伸進去這么多,螞蟻洞真的很深。”月月用電筒照了照樹洞,說:“折斷的地方還有折痕呢,我有一次折斷樹枝后就是這種折痕?!蓖瑫r,在另一棵柳樹前探秘的天天告訴大家:“這棵柳樹也有螞蟻洞?!眱煽脴渫瑯佣加形浵伓矗菫槭裁粗挥幸豢脴涞沽四??
教師思考:幼兒借助工具進一步探究螞蟻洞后,排除了柳樹被螞蟻咬斷的可能性。柳樹倒了,我懷疑與近期的梅雨有關(guān),可是幼兒居家避雨,對梅雨天氣并未直接感知。我想,若能通過間接經(jīng)驗輔助大班幼兒構(gòu)建認知,引導他們在探究中思考,并嘗試進行簡單的推理,將有助他們發(fā)現(xiàn)植物與生長環(huán)境的關(guān)聯(lián)。
回到活動室,我們觀看了惡劣天氣下大樹被折斷的視頻,幼兒驚呼惡劣天氣會破壞植物的生長。接著,教師提議幼兒將近期的天氣情況做一個統(tǒng)計,統(tǒng)計后幼兒發(fā)現(xiàn):柳樹倒了的前一天是雷雨天并有6 級大風,且近兩周來幾乎都是下雨天。教師趁機告訴大家,在每年6—7 月份出現(xiàn)的連綿不斷的陰雨天叫作“梅雨季節(jié)”。
有幼兒提出,是大風將柳樹刮倒了。為了驗證這個猜想,結(jié)合螞蟻洞的探究結(jié)果,幼兒準備做一做“實心”和“空心”的承重實驗。手動扇扇子充當風,卷起的紙筒充當“空心柳樹”,實心積木是“健康柳樹”,將兩棵“柳樹”放在同一條水平線上,用臂力來調(diào)整扇扇子的風力大小,風力小時,兩棵柳樹沒有變化,風力大時“空心柳樹”很快就倒下了。幼兒驗證了自己的猜測,是惡劣天氣將有洞的柳樹刮倒了!
教師思考:幼兒結(jié)合觀察柳樹、探索螞蟻洞、觀看視頻和做實驗的經(jīng)驗,聚焦問題、分析問題、解答問題,一步一步嘗試用嚴謹?shù)姆绞絹眚炞C自己的猜想,這場實驗讓幼兒拓展了思維、深化了學習、提升了探究力。
正值黃梅雨季,大風大雨天氣非常頻繁,月月說:“如果再有柳樹倒了就太可憐了?!痹鯓颖苊馄渌鴺涿媾R同樣的命運呢?幼兒提議保護柳樹。
幼兒認為柳樹上的螞蟻會不斷啃咬柳樹,于是想辦法讓螞蟻“搬家”。涵涵說:“大蒜頭很臭,用大蒜頭熏走螞蟻。”天天說:“用火燒,因為螞蟻怕熱?!痹略绿嶙h用水把螞蟻沖走,文文提議用殺蟲劑。經(jīng)過討論思考,在不傷害柳樹、螞蟻和自己的情況下,我們決定采用兩種安全的辦法——放大蒜頭和沖冷水。
雖然有辦法治理螞蟻,但是樹上的螞蟻洞已經(jīng)存在了,會增加被惡劣天氣傷害的概率。有什么辦法保護柳樹呢?教師建議幼兒可以去采訪農(nóng)民伯伯,因為農(nóng)民伯伯一輩子和大自然打交道,肯定積累了很多經(jīng)驗。
第二天,幼兒帶來了好消息:農(nóng)民伯伯通常搭建支架來支撐大樹,以防止它們被風刮倒。怎么搭建支架?師幼合作一起上網(wǎng)查找方法,并利用園內(nèi)的資源為所有的柳樹搭建了支架,幫助柳樹順利度過梅雨季節(jié)。
教師思考:大班幼兒在這棵倒下的柳樹身上看到了生命殘缺的一面,并通過深度學習分析出了柳樹倒了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想辦法保護園內(nèi)的柳樹,更在心中埋下了尊重生命、愛護自然的種子。期待這顆“種子”能生根發(fā)芽,伴隨幼兒探究更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