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驍
(上海交通大學海洋裝備研究院,上海 200240)
我國高校實驗室管理改革探索開始于上個世紀90 年代,在過去幾十年中,高校實驗室管理實踐已經取得了不少成就,實驗室管理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但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投入不斷加大,高校實驗室數(shù)量急劇增長,實驗室管理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如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基本建設前瞻性不足、安全管理亟需加強等,并且缺乏有效的評估機制。隨著高校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化,院系在實驗室管理中承擔的事權與責任越來越重。在“院為實體”背景下構建實驗室管理水平評價體系,對更好地發(fā)揮高校實驗室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的作用有著重要意義。
《良好實驗室規(guī)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是指在開展非臨床衛(wèi)生和環(huán)境研究的過程中,針對研究計劃、實施、監(jiān)測、記錄、報告、保存(或存檔)的一種管理質量控制體系。GLP 定義了在GLP 系統(tǒng)中運行的實驗室管理部門、研究負責人、研究人員和質量保證人員的職責,以及有關設施設備、標準操作程序、原始數(shù)據(jù)文件、研究報告、記錄存檔是否適合進行研究的最低標準[1]。這個體系是國際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由1978年成立的GLP專家團在化學物質控制組織特別規(guī)劃會制定的,經相關的政策機構審議,于1981年被國際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理事會正式推薦給成員國使用[2]。1997 年,國際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對良好實驗室規(guī)范進行了修訂,并沿用至今[3]。
為服務于我國的出口貿易,使我國的產品在國內就能獲得GLP 實驗室的檢測服務,建立我國統(tǒng)一的GLP實驗室評價體系,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認監(jiān)委”)于2008 年3 月發(fā)布了《關于開展良好實驗室操作規(guī)范(GLP)評價試點工作的通知》(國認實[2008]10 號),開始組織開展GLP實驗室評價試點工作[4]。2008 年6 月,經組織有關專家研討,國家認監(jiān)委就良好實驗室規(guī)范(GLP)及評價程序的有關文件進行了公布,形成了《良好實驗室規(guī)范(GLP)原則》(試行)等文件[5]。2013 年2 月,為進一步加強良好實驗室規(guī)范(GLP)監(jiān)控體系建設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根據(jù)認監(jiān)委良好實驗室規(guī)范評價試點工作實踐經驗,經組織有關專家研討,國家認監(jiān)委對2008 年發(fā)布的《良好實驗室規(guī)范原則》(試行)等相關文件進行了修訂和完善,形成了《國家認監(jiān)委良好實驗室規(guī)范原則》[6]。
Delphi專家咨詢法是20 世紀50 年代美國蘭德公司與道格拉斯公司合作研究出的一種咨詢方法,這種方法可以通過有控制的反饋更為可靠地收集專家意見。Delphi專家咨詢法是專家會議預測法的一種發(fā)展,其核心是通過匿名的方式函詢征求專家意見,并對專家意見進行匯總整理,在下一輪函詢時提供給所有專家作為參考,直到專家意見趨于一致[7-8]。
Delphi專家咨詢法具有以下主要特點:①匿名性。通過匿名形式進行函詢,保證參與咨詢的專家互不了解,消除了專家心理因素的影響。②反饋性。Delphi專家咨詢法一般要經過2~4 輪,通過多輪反饋機制,使參與咨詢的專家掌握每一輪所有專家的反饋意見,并作為反饋時的參考,從而使得最終結果能較為客觀地反映出專家意見的一致性。③統(tǒng)計性。通過量表設計將專家咨詢意見量化,從而可以選擇合理的統(tǒng)計學方法作進一步的定量分析[10-11]。
(1)系統(tǒng)性原則。構建評價體系時,要從多層次、多角度出發(fā),全面、完整地總結梳理高校實驗室管理的整體情況和重要特征,從而獲取對實驗室管理有影響的主要因素。對于評價指標的設置,既要考慮評價的總體目標、邏輯緊密,又要防止重要指標的遺漏,確保能夠綜合反映出高校實驗室管理過程中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情況。
(2)科學性原則。評價體系的構建要以高校實驗室管理水平評價為導向,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結合文獻研究和工作實踐,分類分級提煉評價指標。評價體系要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出高校實驗室的管理情況和管理水平,其形成的過程要科學嚴謹,有據(jù)可依。
(3)可操作性原則。構建的評價體系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各類評價指標要有著簡單明了的定義內涵。同時,評價指標應數(shù)量中等、客觀可測,實際操作時可應用的評價方法簡單,便于數(shù)據(jù)收集。
(1)成立專家協(xié)調小組。本研究成立了5 人組成的專家協(xié)調小組,其中副研究員2 名、助理研究員2名、實驗師1 名,擁有博士學位的2 名、碩士學位的3名,均為長期在高校實驗室領域工作的管理人員和專業(yè)技術人員。
專家協(xié)調小組的主要任務是構建初始評價體系、選擇咨詢專家、編制專家咨詢表以及分析討論專家意見,通過專家咨詢最終構建出高校實驗室管理水平評價體系。
(2)建立初始評價體系?;凇读己脤嶒炇乙?guī)范》和《國家認監(jiān)委良好實驗室規(guī)范原則》,通過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并對高校實驗室的管理人員、專業(yè)技術人員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訪談,獲取對實驗室管理水平有影響的指標因素。同時,結合工作實踐進行總結分析,經專家協(xié)調小組討論,初步建立綜合管理、基本建設、人員隊伍、儀器設備、環(huán)境安全5個維度構成的評價體系。
(3)選擇咨詢專家。專家的選擇是Delphi 專家咨詢法成敗的關鍵,如果專家對咨詢的方向不具備廣博的知識,就很難作出正確的判斷、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專家數(shù)量的多少要視研究規(guī)模而定,咨詢的精度隨著專家數(shù)量的增加而提高,一般情況下,專家數(shù)量以15~50 人左右為宜[7,11]。
根據(jù)研究目的和規(guī)模,本研究遴選了20 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具體標準如下:①對高校實驗室領域較為熟悉,從事該領域相關工作或研究至少10 年以上;②自身的知識儲備較為豐富,擁有本科以上學歷;③自身的專業(yè)技術水平較高,擁有中級以上專業(yè)技術職稱;④對本研究有著良好的積極性,愿意支持本研究,能保證參加全部的2~3 輪函詢。
(4)開展專家咨詢。專家協(xié)調小組在初始評價體系的基礎上編制了專家咨詢表,并通過電子郵件函詢的方式進行第一輪咨詢。專家咨詢表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念內涵界定,是對研究概念和指標內涵的界定。第二部分是指標咨詢,采用Likert5 級評分設計量表,由專家根據(jù)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對評價指標提出修改意見,并對其重要程度進行打分。第三部分是專家基本情況調查,對參與咨詢專家的基本情況、作出判斷的主要依據(jù)和影響程度,以及對評價指標的熟悉程度進行調查。
第一輪咨詢結束后,共收到專家反饋意見74 條。專家協(xié)調小組根據(jù)Delphi專家咨詢法的統(tǒng)計學要求,以重要性賦值均數(shù)>3.5、滿分比>0.2 作為評價指標的篩選標準[12],結合專家反饋意見對評價體系進行了修改調整,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第二輪專家咨詢表,與第一輪專家反饋意見一并再次發(fā)送給所有專家,開始第二輪咨詢。第二輪咨詢結束后,通過對第一輪、第二輪咨詢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專家意見基本趨于一致,經專家協(xié)調小組討論,結束咨詢[7,13]。
(1)專家基本情況。本次專家咨詢共有20 位來自國內高校實驗室領域的專家參與,專家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專家基本情況表
(2)專家積極系數(shù)。專家積極系數(shù)是指參與咨詢的專家對本研究的關心程度和重視程度,用問卷回收率表示,問卷回收率=(回收問卷數(shù)/發(fā)出問卷數(shù))×100%。本研究共進行兩輪專家咨詢,第一輪發(fā)放問卷20 份,回收問卷20 份,回收問卷均為有效問卷,問卷回收率100%,有效回收率100%;第二輪發(fā)放問卷20份,回收問卷20 份,回收問卷均為有效問卷,問卷回收率100%,有效回收率100%。一般認為問卷回收率50%以上可以用于統(tǒng)計分析,70%以上是一次很好的調查[13-14]。本次兩輪咨詢的問卷回收率均為100%,說明專家對參與本研究非常重視,積極性很高。
(3)專家權威程度。專家權威程度(Cr)是指專家對于某一研究方向或問題的權威程度,主要來自于專家的自我評價,由專家在咨詢過程中作出判斷的依據(jù)(Ca)和對研究方向或問題的熟悉程度(Cs)兩個因素決定,其計算公式為:Cr=(Ca+Cs)/2。
專家在本研究咨詢過程中作出判斷的依據(jù)由實踐經驗、理論分析、文獻資料和直觀感覺4 個維度構成,專家根據(jù)其影響程度分別從大、中、小3 個量級進行自我評價,具體賦值標準見表2。
表2 判斷依據(jù)及其影響程度量化表[14]
專家對本研究咨詢內容的熟悉程度分為很熟悉、比較熟悉、一般熟悉、不太熟悉、不熟悉5 個等級,具體賦值標準見表3。
表3 專家對咨詢內容的熟悉程度系數(shù)表[14]
專家權威程度對咨詢的可靠性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專家權威程度越高,預測精度越高,咨詢結果越可靠[7]。一般認為,當專家權威程度≥0.7 時,專家對此次咨詢的權威程度較高,咨詢結果可信[13-14]。通過計算,本次兩輪咨詢的專家權威程度均大于0.7,說明專家的權威程度較高,咨詢結果可信(見表4)。
表4 專家權威程度表
(4)專家意見集中程度。兩輪咨詢后,專家對研究概念和指標內涵的同意率在80%以上,并且沒有對各項評價指標再次提出修改意見,說明專家認可對研究概念、指標內涵和評價指標的表述,意見基本一致[10,12]。
變異系數(shù)表示專家對各項評價指標相對重要性的波動程度,變異系數(shù)越小,專家意見集中程度越高。第一輪咨詢各項評價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在0~0.21 的范圍內,第二輪咨詢各項評價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在0.05~0.19 的范圍內,均符合變異系數(shù)<0.25 的標準,說明專家對各項評價指標相對重要性的波動程度較小,意見集中程度較高[10-13]。
肯德爾和諧系數(shù)(W)反映的是參與咨詢的全部專家對于全部評價指標的協(xié)調程度[7,15],其取值范圍為0~1,數(shù)值越大,專家協(xié)調程度越好。通過計算,本次兩輪咨詢的肯德爾和諧系數(shù)顯著性檢驗P值均小于0.05,在95%的置信水平下顯著,咨詢結果可信[9,16](見表5)。
表5 肯德爾和諧系數(shù)表
通過專家咨詢,本研究最終確立了包含一級指標5項、二級指標23 項、三級指標73 項的高校實驗室管理水平評價體系,并通過專家評分法確定了每項指標的具體權重(見表6)。
表6 “院為實體”背景下高校實驗室管理水平評價體系
續(xù)表6
續(xù)表6
本研究以GLP 原則為指導,基于《良好實驗室規(guī)范》和《國家認監(jiān)委良好實驗室規(guī)范原則》,結合文獻研究及工作實踐,利用Delphi專家咨詢法構建了由綜合管理、基本建設、人員隊伍、儀器設備、環(huán)境安全五個維度構成的高校實驗室管理水平評價體系,將管理評價引入實驗室領域,進一步豐富了高校放管服改革以及院校兩級管理的實踐工具。
在實際工作中,該體系已經在我校新成立的工科交叉創(chuàng)新平臺——海洋裝備研究院進行了試點應用。通過利用評價體系對海洋裝備研究院的海底集礦裝備研發(fā)測試實驗室、流動智能水槽實驗室、材料磁性測試實驗室等實驗平臺進行評價,對標對表各項指標,較為客觀地評價了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水平。后續(xù),將適時推廣應用至全校,從學校角度對各院系實驗室進行評價,依據(jù)評價結果進一步總結分析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找到差距、補強短板,為實驗室規(guī)范化的建設運行以及管理體系的完善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