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兒,朱春霞,胡桂梅
目前胃部疾病的診斷基本均需要通過胃鏡聯(lián)合組織病理學檢查明確,雖然這是確診的“金標準”,但檢查過程較為痛苦,并不適用于常規(guī)體檢或者疾病篩查。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G)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黏膜細胞、腺體的數(shù)量及分泌功能,目前已有研究顯示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的水平與胃黏膜萎縮有關(guān)[1]。本研究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的方法檢測血清中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胃泌素17(G-17)及PGI/PGII 比值(PGR),分析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患者血清PGI、PGII、PGR 和G-17 水平差異,探討上述指標在胃部疾病診斷以及篩查中的意義,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4 月寧波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消化科門診及住院患者中曾檢測PGI、PGII 和G-17 并同時行胃鏡檢查的患者850 例。排除標準:(1)近1 個月內(nèi)使用抑酸劑、胃黏膜保護劑、非甾體類抗炎藥及抗生素;(2)合并其他器官惡性腫瘤;(3)合并其他嚴重疾??;(4)有消化系統(tǒng)手術(shù)史者。根據(jù)胃鏡以及組織病理學結(jié)果將入選病例分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組、消化性潰瘍組、胃癌組、非萎縮性胃炎組。4 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入選病例的基本情況
1.2 方法 胃鏡檢查均由有經(jīng)驗的內(nèi)鏡醫(yī)師操作,規(guī)范活檢,并得到組織病理學檢查證實。PGI、PGII、G-17 采用ELISA 檢測。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t 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各指標診斷胃部疾病的診斷價值。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組PGI、PGII、PGR、G-17 水平比較 慢性萎縮性胃炎組、胃癌組PGI 水平均低于非萎縮性胃炎組、消化性潰瘍組(均P <0.05),消化性潰瘍組PGII 水平均高于其他3 組(均P <0.05),慢性萎縮性胃炎組、胃癌組PGR均低于非萎縮性胃炎組、消化性潰瘍組(均P <0.05),消化性潰瘍組、胃癌組G-17 水平均低于非萎縮性胃炎組、慢性萎縮性胃炎組(均P <0.05)。見表2。
表2 各組PGI、PGII、PGR、G-17 水平比較
2.2 PGI、PGR對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的診斷價值 PGI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ROC 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64(95%CI=0.59~0.69,P <0.001),截斷值為161.80 g/L 時,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2.08%和15.54%;PGR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的AUC 為0.77(95% CI=0.73~0.81,P <0.001),截斷值為11.8 時,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4.91%和62.77%;PGI 聯(lián)合PGR 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的AUC 為0.80(95%CI=0.76~0.83,P <0.001),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4.91%和65.85%。見圖1。PGI 診斷胃癌的AUC 為0.60(95%CI=0.55~0.64,P <0.001),截斷值為147.80 g/L 時,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67.12%和55.69%;PGR診斷胃癌的AUC 為0.83(95% CI=0.79~0.87,P<0.001),截斷值為9 時,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3.56%和74.46%;PGI聯(lián)合PGR 診斷胃癌的AUC 為0.84(95%CI=0.80~0.88,P <0.001),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3.56%和76.00%。見圖2。
圖1 ROC 曲線分析PGⅠ、PGR 以及PGⅠ聯(lián)合PGR 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價值
圖2 ROC 曲線分析PGⅠ、PGR 以及PGⅠ聯(lián)合PGR 對胃癌的診斷價值。
胃蛋白酶原可分為PG I 和PGII。當胃黏膜發(fā)生急慢性炎癥時,受炎癥因子刺激,PG I 和PGII 均可升高,但PGI在胃體黏膜腺體萎縮時則明顯降低,而PGII 在萎縮進展時合成仍增加,因此PGI 更能反映胃泌酸腺功能[2]。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慢性萎縮性胃炎組的PGI、PGR 均顯著低于消化性潰瘍組和非萎縮性胃炎組(均P <0.05),與以往相關(guān)文獻報道相符[3-5]。慢性萎縮性胃炎被公認為是癌前病變,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胃癌組PGI、PGR 均較消化性潰瘍組和非萎縮性胃炎組降低(均P <0.05)。PGI、PGR 降低提示可能存在廣泛的胃黏膜萎縮或胃癌可能,近年來有較多文獻報道PG 水平可以用來篩查進展期萎縮性胃炎,而且研究顯示PGI、PGR降低的人群有較高的風險發(fā)展為胃癌[1,6]。
PGI、PGR 對慢性萎縮性胃炎和胃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有文獻報道PG用于胃癌早期篩查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67%和47%[7]。另一文獻報道PGI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72.1%、61.8%,PGR 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61.60%、77.90%[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PGI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2.08%和45.54%,PGR 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更高,分別為84.91%和62.77%。如果PGI 聯(lián)合PGR,則敏感度和特異度均較單獨的指標有進一步提高,分別達84.91%和65.85%。PGI、PGR診斷胃癌的敏感度雖然不及慢性萎縮性胃炎,分別為67.12%和83.56%,但特異度均更高,分別為55.69%和74.46%。PGI 聯(lián)合PGR,敏感度和特異度也要高于單獨檢測,分別達83.56%和76.00%。
本研究結(jié)果還提示潰瘍組PGI、PGⅡ水平均顯著高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癌組(均P <0.05)。消化性潰瘍一般發(fā)生于高酸環(huán)境,由于各種因素刺激泌酸腺,導(dǎo)致胃酸、胃蛋白酶原分泌明顯增加,從而引起潰瘍,因此消化性潰瘍的患者可出現(xiàn)血清PGI、PGⅡ水平升高,本研究結(jié)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研究顯示,G-17 在胃酸分泌的調(diào)節(jié)中起關(guān)鍵作用,血清G-17 比總胃泌素更能準確地反映胃竇萎縮的嚴重程度[9]。本研究中慢性萎縮性胃炎組的G-17 水平與消化性潰瘍組和胃癌組相比明顯升高(均P <0.05),但和非萎縮性胃炎組比較卻無顯著差異;胃癌組的G-17 水平顯著低于非萎縮性胃炎組。早期有一項研究收集了3 906 份血清樣本,分析了血清G-17 水平和年齡、性別、HP 感染、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異型增生及胃癌的關(guān)系,結(jié)果顯示60 歲以上人群G-17 水平顯著高于年輕組;G-17水平在健康對照組、非萎縮性胃炎組、胃潰瘍組呈遞增狀態(tài);萎縮性胃炎伴異型增生組的G-17 水平高于不伴有異型增生組;胃癌組的G-17 水平最低;幽門螺桿菌陽性組的G-17 水平高于陰性組[10]。本研究中胃癌組的G-17 水平較低,與上述報道相符,但是另有一些報道卻表明胃癌患者的血清G-17 水平升高[11-12],且有研究顯示血清G-17 水平越高,發(fā)生胃癌的風險越高[12]。此外近年來也有很多文獻報道了G-17 水平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價值,但是在這方面也尚存在爭議[1,3,8,13]。關(guān)于G-17 的這些研究存在差異的原因可能與影響G-17 的因素較多有關(guān),比如年齡、HP 感染、人種等,還有研究顯示G-17 水平與胃炎的嚴重程度相關(guān),嚴重的中性粒細胞浸潤的病例G-17 水平更高[14]。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血清PGI 水平及PGR 降低可能提示慢性萎縮性胃炎,而胃癌的PGI、G-17 水平以及PGR均明顯降低,聯(lián)合PGI 和PGR可提高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的特異度和敏感度。因此可根據(jù)血清PGⅠ水平和PGR對慢性萎縮性胃炎和胃癌進行篩查,但對篩查陽性患者仍需胃鏡及活檢進行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