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霞
(定西市安定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甘肅 定西 743011)
當今社會,乳腺癌為女性發(fā)病率最高、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且其發(fā)展呈年輕化趨勢,位于女性惡性腫瘤首位[1-2]。近年來,乳腺癌死亡率也逐漸升高,嚴重危害女性健康及生命[3-4]。疾病早期,患者并無明顯癥狀,大多患者發(fā)現(xiàn)時已為中晚期,乳腺異常增生及淋巴結轉移均可導致乳腺癌病情發(fā)生惡化,降低患者生存率,嚴重影響患者預后[5]。故采取何種方式可早期診斷乳腺癌以進行早期治療、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預后為目前全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以往多通過臨床診斷及紅外線篩查乳腺癌,目前多采用X 線鉬靶、核磁共振及超聲等方式,其中超聲具有運用廣泛、安全準確、簡單快捷、技術成熟等優(yōu)點,已成為乳腺癌篩查的首選方式[6-7]。超聲BI-RADS 分級可根據(jù)乳腺占位幫助醫(yī)生正確判斷患者病情,提高乳腺癌診斷率[8]。本研究對在定西市安定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進行乳腺癌篩查的患者進行分析,以探究超聲BI-RADS 分級在乳腺癌篩查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5 月進行彩超檢查的乳腺腫瘤患者200 例,經(jīng)彩超檢查均發(fā)現(xiàn)病灶直徑未超過2 cm,共計226 個。臨床檢查時可觸及腫物89 個,因腫物位于乳腺組織后方、腫物較小且扁平、乳腺組織致密不均勻、乳房體積較大等原因未觸及腫物者137 個。有對側乳腺癌手術史10 例,對側良性乳腺疾病手術史23 例,乳房脹痛史68 例,乳腺增生史患者98 例。
共分為0~6 級[9]:①0 級:使用超聲檢查無法對病變情況進行評估,需與其他影像學檢查相結合;②1 級:行超聲檢查,未發(fā)現(xiàn)有異常情況,顯示為陰性,應對患者進行為期12 個月的隨訪;③2 級:經(jīng)超聲檢查顯示為良性征象,應給予為期6—12 個月的定期隨訪;④3 級:超聲檢查顯示為良性病變,應進行為期3—6 個月的隨訪;⑤4 級:超聲檢查,為可疑惡性,可能性為3%~94%,建議進行取樣活檢;⑥5 級:高度提示為惡性,惡性危險度超過95%,應給予積極處理;⑦6 級:患者已于治療前進行活檢,確診為惡性病變,應積極采取措施進行對癥治療。經(jīng)分析所有納入患者均為超聲BI-RADS 分級為3~5級。本研究將0—3 級歸屬良性腫瘤,4—6 級為惡性腫瘤。
超聲BI-RADS 分級應用于不同年齡段患者的特異度、準確度、靈敏度。準確度=(真陰性病例數(shù)+真陽性病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病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100%。靈敏度=真陽性病例÷(假陽性病例數(shù)+真陽性病例數(shù))×100%。
選擇SPSS 18.0 分析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以n(%)表示計數(shù)資料,按照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采用四線格分析BI-RADS 分級對乳腺癌篩查的診斷價值。
所有患者年齡38~66 歲,平均年齡(50.62±3.82)歲,其中不足40 歲者62 例,≥40 歲者138 例;病灶直徑為0.2~2 cm,平均直徑(1.35±0.23)cm;共計病灶226 個。
病理檢查結果是由上級醫(yī)院檢查確診,本院隨訪得知。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良性病變患者135例,惡性病變患者65 例。其中導管內(nèi)乳頭狀瘤6 例,浸潤性小葉癌21 例,導管內(nèi)癌38 例。≥40 歲良性腫瘤患者85 例,惡性腫瘤患者53 例。<40 歲良性腫瘤患者50 例,惡性腫瘤患者12 例,見表1。
表1 病理診斷結果
超聲BI-RADS 分級結果顯示,3 級患者78 例,4 級患者101 例,5 級患者21 例。40 歲及以上3 級患者34 例,4 級患者88 例,5 級患者16 例,惡性率為75.36%(104/138)。不足40 歲3 級患者為44 例,4級患者13 例,5 級患者5 例,惡性率為29.03%(18/62)。
<40 歲患者中超聲BI-RADS 分級診斷乳腺癌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分別為91.67%(11/12)、81.13%(43/53)、87.10%(54/62)?!?0 歲患者中超聲BI-RADS 分級診斷乳腺癌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 分 別 為61.18%(52/85)、38.82%(33/85)、61.59%(85/138),見表2、表3。
表2 超聲BI-RADS 分級對<40 歲患者的診斷效能
表3 超聲BI-RADS 分級對≥40 歲患者的診斷效能
由于環(huán)境污染、社會壓力等原因,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正在逐漸上升[10]。因此,加強乳腺癌的防治工作,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乳腺癌異常重要。這就需要提高女性防治意識,做好宣傳工作,包含基本知識、常見病癥,日常飲食、高危因素、高發(fā)年齡與乳腺癌的關系,自我檢查乳腺時間與方法等,以此提高對乳腺癌的認知水平。乳腺篩查也是對乳腺癌進行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的重要方法,能夠幫助患者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11-14]。以往多采用二維超聲診斷,但是只有惡性及良性結果,特異度相對較低,對病情的描述沒有統(tǒng)一標準,且不規(guī)范,說法多樣,易受主觀因素影響,誤導臨床醫(yī)生做出診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醫(yī)療資源的浪費,也為患者帶來了不必要的痛苦[15-19]。在判斷方法上,常規(guī)超聲根據(jù)腫瘤形狀、內(nèi)部回聲、位置等進行判斷,良性病灶多呈橢圓形,形態(tài)較為規(guī)則,邊界清晰,回聲均勻。惡性病灶常向周圍組織縱向生長,縱徑大于橫徑,易改變腫塊邊緣,血供較為豐富,內(nèi)部回聲不均勻。因超聲儀器性能的影響,診斷特異度及靈敏度均不高。超聲BI-RADS 分級作為一種質控手段,篩查乳腺癌時運用統(tǒng)一術語客觀、詳細對病灶進行描述,使超聲報告更加規(guī)范化、標準化,減少混淆狀況,也可使診斷的主觀性降低,有效提高診斷特異性、敏感性及正確性;另一方面,超聲BI-RADS 分級也能夠避免過度診斷許多良性腫塊,減少醫(yī)療資源的浪費,避免進行不必要的活檢,為患者爭取更多的診療時間,延長生存周期,為患者及社會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及經(jīng)濟效益[20-24]。
本研究選用在本院進行彩超檢查并接受手術的乳腺腫瘤患者,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以超聲BI-RADS 分級分析顯示,<40 歲患者中超聲BIRADS 分級診斷乳腺癌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分別 為91.67%(11/12)、81.13%(43/53)、87.10%(54/62)?!?0 歲患者中超聲BI-RADS 分級診斷乳腺癌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分別為61.18%(52/85)、38.82%(33/85)、61.59%(85/138)。提示,超聲BI-RADS分級對<40 歲患者和≥40 歲患者診斷乳腺癌均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說明超聲BI-RADS 分級診斷乳腺癌敏感性較高,有利于篩查出可能的惡性患者以進一步檢查,有利于降低漏診率,不過對40 歲及以上患者的特異度及準確性較低,誤診率較高,臨床應用時應注意這些問題。另外,行超聲BI-RADS 分級能夠減少醫(yī)務人員的主觀判斷,使超聲診斷的正確率得以提高,為臨床提供更加有利的診斷依據(jù),進而使乳腺癌診斷率得以提高。
綜上所述,超聲BI-RADS 分級用于篩查乳腺癌方便、經(jīng)濟,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但是對于40 歲及以上患者特異度及準確性較低,應注意減少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