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小東
(秦安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秦安 741600)
秦安縣油料作物主要以冬油菜、胡麻為主,胡麻年播種面積1.47 萬hm2。近年來,由于胡麻品種老化,新品種更新緩慢,造成胡麻產量低下,極大地打擊了農民種植胡麻的積極性,胡麻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為擴大胡麻種植區(qū)域,提高胡麻產量,優(yōu)化胡麻品質,加快秦安縣胡麻品種的更新?lián)Q代,推廣抗病、抗倒伏、高產優(yōu)質新品種,秦安縣通過甘肅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引進12個胡麻新品種(系)進行比較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宜秦安縣推廣種植的高產優(yōu)質胡麻新品種。
試驗于2021年3月25日在秦安縣中山鎮(zhèn)孫趙村實施(東經105.96°,北緯34.92°),海拔1 877 m,年均氣溫10.4℃,降雨量507.3 mm,無霜期178 d,土質為黃綿士,前茬作物為馬鈴薯,士壤肥力中等。播前翻耕耙耱,結合翻耕基施農家肥4 000 kg/667m2、過磷酸鈣25 kg/667m2、尿素15 kg/667m2。
參試胡麻品種(系)共13 個,每個品種對應1 個處理。即處理1 為CP1901;處理2 為CP1903;處理3 為CP1909;處理4 為CP1914;處理5 為CP1905;處理6 為CP1916;處理7 為CP1913;處理8 為CP1912;處理9 為CP1910;處理10 為CP1907;處理11 為CP1917;處理12 為隴亞14 號(CK,當?shù)刂髟云贩N);處理13 為隴亞15號,均由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提供。
試驗共設13 個處理,3 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13.34 m2(2 m×6.7 m),行距20 cm,播種量1 200 粒/行,田間日常管理同當?shù)卮筇?。記載各個參試品種(系)生育時期,并在收獲時考種,測定植株的高度、單株結果數(shù)量、單果粒數(shù)和千粒重等,按小區(qū)收獲計產。
從表1看出,各處理胡麻品種(系)于4月5日出苗,4月中旬進入樅形期,5月下旬現(xiàn)蕾,6月上旬開始開花,6月中旬花期結束,除處理13 成熟較早外,其他各處理均在8月上旬成熟。13 個處理的全生育期為125~137 d,其中處理13 全生育期最短,為125 d,較處理12(CK)早熟6 d;處理9 為129 d;處理1 為130 d;處理2、處理5、CK 均為131 d;處理3、處理6、處理7 均為132 d;處理10 為133 d;處理8 為134 d;處理4 為136 d;處理11 的全生育期最長,為137 d,較處理13 晚熟12 d,較CK晚熟6 d。
表1 不同品種(系)胡麻的生育期
從表2可知,株高處理8 最高,為70.50 cm,較處理12(CK)高10.70 cm;處理4 最矮,較CK 矮10.47 cm。分枝處理6 最少,僅10.33 個;處理10 最多,有21.11 個。單株結果數(shù)處理10 最高,有45.00 個,較CK高6.85個;處理6最低,僅19.11個,較CK 低19.04個。單果粒數(shù)處理1、處理13、處理10、處理11 較CK 多,分別多0.81 粒、0.73 粒、0.42 粒、0.12 粒;其余各處理均少于CK,其中處理7 最少,為5.80 粒,較CK 少1.62 粒。千粒重處理1 最高,為9.20 g,較CK 重1.13 g;處理9 最輕,為5.85 g,較CK 輕2.22 g。處理9 的株數(shù)最多、單株產量最少,分別為122 228 株/667m2、0.67 g/株;處理10 的株數(shù)為98 427 株/667m2,單株產量最高,為1.62 g/株。
表2 不同品種(系)胡麻的主要經濟性狀
從表3可知,較處理12(CK)增產的處理有6 個,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處理10>處理1>處理8>處理2>處理13>處理5,其中處理10 產量第一,小區(qū)平均產量為3.19 kg,折合產量為159.64 kg/667m2,較CK 增產50.68 kg/667m2,增幅46.50%;處理1 產量第二,折合產量141.40 kg/667m2,增產32.43 kg/667m2,增幅為29.76%;處理8 產量第三,折合產量128.45 kg/667m2,增產19.49 kg/667m2,增幅為17.88%;其余3 個處理產量分別為113.44 kg/667m2、111.83 kg/667m2、110.95 kg/667m2,分別較 CK 增產 4.48 kg/667m2、2.87 kg/667m2、1.98 kg/667m2,分別較CK 增幅4.11%、2.63%、1.82%。較CK 減產的有處理9、處理7、處理3、處理4、處理6、處理11,折合產量分別為62.06 kg/667m2、74.44 kg/667m2、87.81 kg/667m2、97.74 kg/667m2、101.00 kg/667m2、102.11 kg/667m2,分別減產43.04%、31.68%、19.42%、10.30%、7.31%、6.29%。
表3 不同品種(系)胡麻的產量
處理間F=199.964 5>F0.01>F0.05,說明處理間差異極顯著;重復間F=3.143 5<F0.05<F0.01,說明重復間差異不顯著。處理10、處理1、處理8 間差異極顯著,且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處理2、處理13、處理5、處理12(CK)差異均不顯著;處理11、處理6、處理4顯著低于CK,且3 個處理差異不顯著;處理3、處理7、處理9差異極顯著。
在秦安縣開展的胡麻新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CP1907、CP1901、CP1912 均較對照隴亞14 號極顯著增產。CP1907、CP1912 較隴亞14 號晚熟2~3 d,生育期分別為133 d、134 d;CP1901 較隴亞14 號早熟1 d,生育期130 d。CP1907 產量最高,為159.64 kg/667m2,極顯著高于CP1901、CP1912,比對照隴亞14 號增產46.50%,且其他性狀較好,分枝最多,為21.11 個;單株結果數(shù)最高,為45.00 個;單果粒數(shù)7.84 粒;單株產量最高,為1.62 g/株,豐產性穩(wěn)定,抗病、抗旱能力強,適合在秦安縣推廣種植。CP1901、CP1912 產量分別為141.40 kg/667m2、128.45 kg/667m2,分別比對照隴亞14 號增產29.76%、17.88%,應在秦安縣繼續(xù)試驗,驗證其豐產穩(wěn)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