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玲
早期預警評分(EWS)是一種使用標準化量表量化記錄生命體征的方法,可早期識別潛在危險因素,及時給予干預,避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同時適當提高護士的護理水平[1]。目前EWS系統(tǒng)廣泛應用于疾病的各個領域的研究,能夠準確、客觀地評定病人病情相關變化,提醒醫(yī)護人員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取得了值得推廣的研究成果,EWS多用在外科、ICU、院前急救等[2-3]。關于新生兒的預警評分系統(tǒng)也在不斷研發(fā)中,2010年,英國ROLAND等[4]編制了首個新生兒預警評分量表(NEWS),該量表包括體溫、呼吸、心率、意識、血氧飽和度、吃奶情況和皮膚顏色7項指標,并將色彩分級監(jiān)護法應用于其中,開啟了新生兒預警評分的研究。韋婷等[5]使用EWS和改良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表(MNEWS)[6]對120例極低出生體質量兒進行死亡風險預測,黃曉波等[7]使用NEWS、Brighton兒童早期預警評分(BPEWS)對237例早產兒疾病惡化前1 h內惡化風險進行預測。馮小芳等[8-9]編制的MNEWS針對所有新生兒群體,且界定了轉入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ICU)預測分值,因此,本研究采用MNEWS系統(tǒng)對新生兒群體進行驗證評估,探討其對新生兒NICU轉入率的預測作用。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6-8月來我院就診的新生兒,納入標準:住院時間超過24 h;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在復蘇室進行氣管插管或輔助呼吸氣囊;中途轉院或者放棄治療者;資料不全者。所有新生兒家長均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共333例新生兒,排除1例28周窒息復蘇后攜氣管插管入院,4例未滿24 h出院的,剩328例。其中早產兒70例,足月兒258 例;男159例,女169例;胎齡28~42周;出生體質量1 030~ 4 500 g;曾入住NICU 168例,未入住NICU 160例。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MNEWS。NEWS包括8項新生兒評估的重要指標,分別是體溫、心率、呼吸、吸氣性三凹征、血氧飽和度、意識、末梢血糖和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每項指標(體溫除外)根據(jù)其臨床數(shù)據(jù),由好到差依次評分0分、1分、2分、3分,其中體溫只有三級評分;血氧飽和度指標根據(jù)出生是否足月,單獨制定足月兒(含過期產兒)、早產兒的評估標準??偡?0~23 分,分數(shù)越高病情越嚴重。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 0.865,條目的內容效度指數(shù)為0.801,量表的內容效度為0.82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當總分≥6分或任一指標達3分作為轉入NICU的預測分值[8]。MNEWS指標及賦值見表1。(2)NEWS。采用鄧平蘭等[9]在Briton PEWS的基礎上改良而來的NEWS,觀察指標包括體溫、心率、呼吸、有無呼吸窘迫、意識狀態(tài)和餐前血糖(根據(jù)實際情況是否監(jiān)測),評分最低分0分,最高分3分,總分0~15分,較高的分值代表較差的病情,其中體溫、餐前血糖和意思狀態(tài)是三級評分,心率和呼吸是四級評分。當總分≥2 分時作為轉入NICU的預測分值[9]。NEWS指標及賦值見表2。
表1 MNEWS指標及賦值
表2 NEWS指標及賦值
1.2.2 研究方法 研究前成立新生兒預警評分評估團隊,團隊成員由各級護士組成,護士長組織并進行量表評估知識培訓,熟悉MNEWS和NEWS的評估方法。由責任護士對研究期間的所有新生兒均采用MNEWS和NEWS進行評估,評估時間為:患兒入院時、發(fā)生病情變化時和入住NICU前,根據(jù)患兒是否入住NICU分為入住NICU組和普通病房組,比較2組新生兒的MNEWS和NEWS評分所用時間。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χ2檢驗和ROC判別分析。
2.1 MNEWS對新生兒轉入NICU的預測 入住NICU組新生兒MNEWS總分≥6分、單項≥3分例數(shù)及新生兒總分均明顯高于普通病房組(P<0.01),且單項分指標的預測率(87.50%)明顯高于總分預測率(70.24%)(χ2=15.02,P<0.01)(見表3)。
表3 MNEWS對新生兒轉入NICU的預測[n;百分率(%)]
2.2 NEWS對新生兒轉入NICU的預測 入住NICU組新生兒NEWS總分≥2分例數(shù)及新生兒總分均明顯高于普通病房(P<0.01)(見表4)。
表4 NEWS對新生兒轉入NICU的預測[n;百分率(%)]
2.3 MNEWS和NEWS評估量表對新生兒轉入NICU的預測比較 MNEWS對新生兒轉入NICU的預測的ROC曲線下面積(AUC)、95% IC、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0.899、0.889~0.934、89.28%、81.13%,NEWS對新生兒轉入NICU的預測的AUC、95%CI、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0.712、0.687~0.765、69.12%、76.65%。MNEWS評估患兒入院時得分所用評估時間為(54.12±3.51)s,明顯長于NEWS的(49.15±3.25)s(t=18.81,P<0.01)。
3.1 MNEWS對新生兒轉入NICU的預測 張夢瑜等[10]通過分析改良版兒童早期預警評分系統(tǒng)[11]、床邊兒童早期預警評分系統(tǒng)(Bedside-PEWS)[12]、NEWS與新生兒危重病例評分法(NCIS)[13]的關系中發(fā)現(xiàn),在區(qū)分病情危重程度級別中,Bedside-PEWS效能最高,與NCIS有更強的相關性,其次是NEWS。因此,馮小芳等[8]結合Bedside-PEWS系統(tǒng),在新生兒疾病譜特點的基礎上對NEWS量表進行改進,形成本研究采用的MNEWS。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際入住NICU組新生兒MNEWS得分明顯高于普通病房組,且單項分指標的預測率明顯高于總分預測率(P<0.01),因此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可以將MNEWS評分單項指標≥3分作為普通病房患兒早期病情加重的預測指標,更為簡單、易操作。
3.2 NEWS對新生兒轉入NICU的預測 NEWS主要包括體溫、心率、呼吸、有無呼吸窘迫、意識狀態(tài)和餐前血糖(根據(jù)實際情況是否監(jiān)測)6個指標,其中餐前血糖的評估要根據(jù)新生兒進食情況來選擇性評估,因此主要指標為前5個。鄧平蘭[9]設計了病例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NEWS評分≥2分,對入住NICU的敏感度(87.6%)與特異度(97.2%)之和最高。因此,本研究將NEWS評分≥2分作為臨界值,結果顯示,在新生兒轉入NICU的預測中,實際入住NICU組新生兒NEWS評分明顯高于普通病房組,入住NICU組總分≥2分者明顯高于普通病房組(P<0.01),可見利用 NEWS對新生兒進行危重癥狀的預測,與MNEWS預測相一致,表明兩種新生兒預警評分在NICU的轉入中,均具有較強的預測作用。
3.3 NEWS、MNEWS對新生兒轉入NICU的預測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MNEWS對新生兒轉入NICU的預測的AUC、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是0.899、89.28%、81.13%,高于NEWS的0.712、69.12%、76.65%。究其原因,可能與NEWS、MNEWS的指標設置有關,兩種評分表除心率和呼吸的分值一致外,MNEWS的體溫設置更貼切新生兒的標準,細化了體溫的區(qū)間,將36.0~36.4設置為1分,而非NEWS認為36.0~37.4都是正常的,設為0分;MNEWS增加了血氧飽和度、末梢血糖和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其中血氧飽和度和區(qū)分了足月兒和早產兒的區(qū)別,呼吸窘迫癥狀和意識狀態(tài)的區(qū)間設置也更加細致。MNEWS較NEWS更加細致化,涵蓋了更多新生兒相關疾病的變化指標,在新生兒疾病的預警上,可能就更加敏感,更具有特異性。
本研究顯示,MNEWS評估患兒入院時得分所用評估時間為(54.12±3.51)s,明顯長于NEWS的(49.15±3.25)s,可見兩種新生兒早期預警評分時間均較短,較NCIS對于危重癥狀的識別更具有便捷和實用的特點,這符合臨床護理人員對于新生兒病情觀察的基本要求[14]。NEWS的評估雖然敏感度和特異性均較MNEWS低,但NEWS評估時間更短,因此在實際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可根據(jù)新生兒病情等級靈活選擇早期預警評估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