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去燕,唐 翠,黃小英
(河源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廣東 河源 517000)
在產科,危重癥孕產婦的病情復雜多變,處理需要護理人員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準確及時的評判思維、良好的臨床溝通能力和熟練的搶救配合能力[1-3]。通過培訓可提高護理人員的臨床應急處理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整個科室的工作質量。當前廣泛應用于護士培訓的綜合病例站點式培訓模式是從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演化而來的臨床護理過程,分為5個站點進行,培訓者按照“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病情變化依次對模擬臨床情景預設障礙或知識點組成不同站點,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對其進行案例分析評估及處理。我院實施產科護理一體化管理后,對是否能通過綜合病例站點式培訓方式提升低年資護士在應對危重癥孕產婦的綜合處理能力上進行了相關探索,現(xiàn)將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對產科低年資護士進行培訓后的綜合處理能力改善情況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產科30名低年資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所有人員均已取得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將低年資護理人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5名,觀察組年齡22~33歲,平均(27.1±2.0)歲,年資2~6年,平均(3.01±0.76)年,其中本科2名、大專8名、中專5名;對照組年齡22~34歲,平均(28.4±2.2)歲,年資2~6年,平均(2.98±0.74)年,其中本科2名、大專9名、中專4名。兩組年資、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培訓目標設定根據護理部要求和本院產科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培訓內容及考核目標,主要設定為對產科危重癥(重點選擇胎盤早剝、產后大出血、子癇、羊水栓塞4個病種)處理能力的考核。
1.2.2 培訓方法⑴兩組考核小組成員均由5名高年資護士組成。兩組培訓小組成員以自愿原則3人組合成一小分隊,每組共5個小分隊。⑵對照組每名考核成員負責一個培訓小組3名組員的全程帶教和考核;觀察組由考核人員共同對各個培訓小組輪流培訓。
對照組按傳統(tǒng)帶教方式進行產科危重癥的基礎理論知識講授和實踐技能操作標準示范及進行床邊護理要點、重點指導等。觀察組則由考核小組成員共同制定培訓的具體時間、地點和內容。參考臨床多個真實病例的情境提前設計并編制出標準化綜合病例,綜合病例按模擬情境內容分為5個站點,考核小組成員每人負責一個站點的設計和實施方案,并負責擔任該情境下的“標準化病人”。站點方式分以下5站:第1站進行護理理論知識培訓,以PPT形式制作相應的圖文課件進行講解和示范,加深培訓后的印象;第2站進行基礎護理培訓,時間控制在10 min;第3站進行重點專科技能護理,時間控制在15 min;第4站進行危重及突發(fā)情況的處理培訓及病情交接班培訓,時間控制在20 min;第5站采用情景模擬的方式進行綜合內容的操作流程培訓與考核[4]。
1.3 效果評價由護理部組織同一組考核人員對兩組低年資護士進行培訓前后的考核,對兩組人員統(tǒng)一進行產科危重癥的理論知識考核。觀察組分站點對危重病情評估能力、護理技能操作能力、臨床應急處理能力等情況進行評分,各站點總分均為100分,對照組按常規(guī)護理查房進行考核,參照觀察組各站點的評分標準設定分值,分項目打分。分數越高表明培訓效果越好[5-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培訓前兩組理論知識掌握、危重病情評估能力、護理技能操作能力、臨床應急處理能力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培訓后觀察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培訓前后綜合能力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士培訓前后綜合能力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培訓后89.32±3.12 82.28±3.54 5.770 0.001培訓后88.32±4.22 81.76±4.09 4.320 0.001危重病情評估能力培訓前65.83±3.72 66.78±3.64 1.010 0.320護理技能操作能力培訓前68.72±3.51 70.64±3.83 1.430 0.160 15 15 t P理論知識掌握培訓前63.24±2.54 64.38±2.68 1.200 0.240培訓后92.68±4.08 85.727±4.11 4.630 0.001臨床應急處理能力培訓前62.83±3.92 65.62±3.76 1.990 0.060培訓后93.18±4.58 86.32±4.39 5.810 0.001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多強調單項護理技能的培訓,內容通常機械單一,與臨床復雜多變的實際病情相差較遠,容易引起學習抵觸情緒。而綜合病例則糅合了臨床實踐中不同病人所體現(xiàn)出來典型或特殊的病情變化內容,既有熟悉的情景,又有不同的變化,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通過綜合病例下站點式培訓的方式可以避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出現(xiàn)的弊端,其特點主要是讓低年資護士進行分站點模塊化學習,及時全面了解培訓教師講解的內容,明確各個工作階段的方向;而培訓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疾病的應急處理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靈活多變地設計站點培訓重點內容,對其存在的不足進行及時講解和示范,共同探討、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7-9],從而使低年資護士可以更快全面掌握重點內容。近些年來,該類培訓考核逐漸應用于臨床各科的護理培訓中。鐘佳等[10]將綜合病例站點培訓模式應用于急救護理培訓,發(fā)現(xiàn)綜合病例站點培訓模式能夠有效改善急救護理教學護生急救護理能力;李艷艷等[3]將綜合病例下站點式考核模式應用于ICU新護士培訓中,發(fā)現(xiàn)能夠提高ICU新護士的整體護理能力、臨床搶救配合能力以及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的成績。本研究中每一個站點式培訓內容的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到基本病情的總結匯報、基礎護理的處理以及重點的護理操作技能的提升、臨床應急處理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培訓后觀察組護士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危重病情評估能力、護理技能操作能力、臨床應急處理能力均優(yōu)于傳統(tǒng)培訓方式的對照組。實施綜合病例站點式培訓方式激發(fā)了護士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興趣性,從而極大提升低年資護士對產科危重癥的綜合處理能力。
綜上所述,對低年資護士進行綜合病例站點式培訓可以提升其處理產科危重癥的綜合能力,從而提高產科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