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凱光
天津港口醫(yī)院 (天津 300456)
急性膽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為臨床常見疾病。因局部炎癥水腫、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周圍組織粘連等影響,治療該病的手術難度較大,術中膽道損傷、出血、感染等并發(fā)癥較多[1]。隨著腔鏡器械改進、臨床手術經(jīng)驗積累,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AC 患者的優(yōu)勢逐漸顯現(xiàn),并逐漸取代開腹膽囊切除術[2],但如何預防腹腔感染成為新的治療難題。近年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術前給予藥物干預能減少AC 患者的術后炎癥反應,促進術后恢復[3]。作為治療膽囊疾病的常用藥物,消炎利膽片的抗炎作用較好,聯(lián)合腹腔鏡手術治療AC患者的效果顯著,能有效促進患者術后康復[4]?;诖?,本研究選取我院121例AC 患者,分析消炎利膽片預處理聯(lián)合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AC 患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8月至20 21年8月我院收治的121例AC患者,依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60例)和試驗組(61例)。對照組男43例,女17例;年齡29~58歲,平均(43.59±6.37)歲;疾病類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48例,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12例。試驗組男45例,女16例;年齡29~58歲,平均(45.01±6.12)歲;疾病類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47例,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1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符合AC 診斷標準[5];心、肺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標準: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禁忌證;膽管腫瘤;研究用藥禁忌證;膽總管下端狹窄;重癥膽管炎;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精神障礙。
對照組接受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患者取平臥位,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常規(guī)3孔法[臍下1 cm(探查孔)、劍突下1 cm(主操作孔)、肋緣下右腋前線向內(nèi)0.5 cm(輔助操作孔)]建立人工氣腹,維持壓力為13~15 mmHg;置入腹腔鏡,探查腹腔內(nèi)臟器情況,若粘連嚴重,可用電鉤分離粘連處,并可加穿第四孔(肋緣下右鎖骨中線內(nèi)0.5 cm)分離粘連組織,充分暴露肝十二指腸韌帶;尋找膽總管、膽囊,若患者膽囊腫大,可先在底部穿刺,抽液降壓,切開膽囊頸部漿膜,向后切開膽囊后三角,暴露膽囊壺腹部、膽總管下段、膽囊動脈,切開膽囊前三角,游離并切除膽囊;最后,留置引流管,縫合。
試驗組接受消炎利膽片預處理聯(lián)合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前7 d 給予患者消炎利膽片(遼寧中醫(yī)學院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1022046,規(guī)格0.25 g),1 g/次,3次/d,餐前口服,術畢當天停藥;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操作同對照組。
(1)治療效果:治愈,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傷口愈合,日常生活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傷口基本愈合,日常生活基本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體征緩解,傷口基本愈合,日常生活受到一定影響;無效,臨床癥狀、體征未見緩解,傷口愈合不良,日常生活受到明顯影響[6];治療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臨床恢復情況:記錄兩組退熱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3)肝功能:術前和術后1 d 分別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液約10 ml,離心(轉速3 500 r/min,離心半徑8 cm,時間10 min)后取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AU480型)測定谷草轉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谷丙轉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水平。(4)血清炎癥指標:術前和術后7 d 分別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液約10 ml,離心(轉速3 500 r/min,離心半徑8 cm,時間10 min)后取血清,使用固相免疫色譜法測定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使用免疫比濁法測定C 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5)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統(tǒng)計兩組住院期間膽囊壞疽、門靜脈炎、肝膿腫、腹腔膿腫的發(fā)生情況。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退熱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恢復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臨床恢復情況比較(±s)
住院時間(d)試驗組 61 3.40±0.81 25.11±4.28 4.81±0.93對照組 60 5.63±1.02 43.09±5.67 8.66±1.32 t 13.329 19.708 18.571 P<0.001 <0.001 <0.001組別 例數(shù) 退熱時間(d)術后肛門排氣時間(h)
術前,兩組AST、ALT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兩組AST、ALT 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肝功能比較(U/L, ±s)
表3 兩組肝功能比較(U/L, ±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aP<0.05;AST 為谷草轉氨酶,ALT為谷丙轉氨酶
組別 例數(shù) AST ALT術前 術后1 d 術前 術后1 d試驗組 61 88.25±10.26 60.17±8.93a 135.99±23.17 95.34±18.16a對照組 60 85.96±9.44 79.54±10.22a 129.84±26.08 117.05±20.11a t 1.277 11.107 1.372 6.235 P 0.204 <0.001 0.173 <0.001
術前,兩組PCT、CRP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兩組PCT、CRP 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炎癥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血清炎癥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aP<0.05;PCT 為降鈣素原,CRP 為C 反應蛋白
組別 例數(shù) PCT(ng/L) CRP(mg/L)術前 術后7 d 術前 術后7 d試驗組 61 12.03±1.25 4.99±0.58a 21.04±3.18 9.68±1.23a對照組 60 11.64±1.09 8.26±0.77a 20.57±2.97 15.27±2.05a t 1.828 26.414 0.840 18.223 P 0.070 <0.001 0.403 <0.001
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AC 為臨床常見、多發(fā)疾病,罹患人數(shù)僅次于闌尾炎,且具有不同性別、年齡發(fā)生率不同的特點。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壓力增加、飲食習慣改變,AC 發(fā)生率呈逐年升高趨勢。AC 患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右上腹急性、陣發(fā)性絞痛,伴有惡心嘔吐、發(fā)熱等全身癥狀,可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手術為AC 患者的首選治療手段,且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為臨床廣泛認可的優(yōu)選方式,效果確切,但因該病是由膽囊管梗阻、細菌感染、膽汁淤積等多種因素引起的急性反應,并發(fā)癥較多,需輔以藥物治療。
相較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為新型治療方式,具有操作簡單、微創(chuàng)、術后恢復快、美觀性好等優(yōu)勢[7-8]。但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單純手術治療對AC 患者相關癥狀緩解的效果有待提高。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退熱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與汪棟宇等[9]研究結果相似,提示消炎利膽片預處理聯(lián)合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AC 患者的效果顯著,能有效促進患者恢復,減少并發(fā)癥。消炎利膽片為中藥制劑,主要成分包括溪黃草、穿心蓮、苦木等。其中,溪黃草為君藥,能清熱利濕、逐瘀利膽;穿心蓮、苦木為臣藥,可清熱解毒、燥濕瀉火;全方共用,可發(fā)揮清熱燥濕、逐瘀利膽的作用[10-11]?,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消炎利膽片能松弛膽道括約肌,增加膽管壓力、膽汁流量,協(xié)調(diào)并促進膽道系統(tǒng)、十二指腸運動,還能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提高膽汁酸、卵磷脂水平,強化飽和微膠粒溶解作用,從而降低膽固醇水平,抑制結石形成[12]。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 d,兩組血清AST、ALT 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消炎利膽片預處理聯(lián)合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AC 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其主要原因為:消炎利膽片中的有效成分能改善機體的炎癥狀態(tài),調(diào)節(jié)轉氨酶表達水平,進而改善患者肝功能。
AC 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導致炎癥因子表達水平升高。PCT、CRP均為重要的炎癥標志物,能有效反應患者的術后炎癥狀態(tài)。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7 d,兩組PCT、CRP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消炎利膽片預處理聯(lián)合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AC 患者,可減輕機體炎癥反應。其主要原因為:術前接受消炎利膽片預處理,可使機體處于低炎癥狀態(tài),此時接受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手術治療,能有效減輕炎癥反應,降低機體炎癥因子表達水平。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未能對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差異化研究,今后可在此方面進行深入分析,以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好的指導。
綜上所述,消炎利膽片預處理聯(lián)合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AC 患者的效果顯著,能有效促進患者恢復,改善肝功能,降低炎癥反應,減少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