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麗,陳海燕(通信作者),彭 璇
(1 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超聲科 云南 大理 671000)
(2 大理州婦幼保健院超聲科 云南 大理 671000)
隨著我國三胎政策的放開,近年來高危、高齡產婦日益劇增,高危新生兒也越來越多,隨之而來顱內出血的新生兒也逐年增多。顱內出血可稱為出血性腦血管病或者出血性卒中,是腦血管破裂使血液外溢至顱腔所導致的[1]。新生兒顱內出血是顱內出血其中的一種,也是新生兒早期的重要疾病與死亡原因[2]。主要的發(fā)病因素是產傷及缺氧,由于產傷導致的顱內出血正在逐漸減少,但是由于缺氧所導致卻在不斷增加。主要發(fā)生于胎齡較小的未成熟兒、早產兒,特別是出生時體重很低的新生兒[3]。為了使顱內出血的新生兒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改善,早期的診斷以及接受合理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隨著醫(yī)學影像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顱腦超聲和MRI 相繼引入到了對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檢查中,不僅提高了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早期診斷率,還使嬰兒的生存率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4]新生兒顱內出血常見于早產兒,死亡率高,存活者也常會留有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5]。
新生兒不會說話,生長發(fā)育較迅速,若顱內出血短時間內發(fā)現(xiàn)概率較低。顱內出血會降低新生兒存活率,需提高診治警惕性。研究對比顱腦超聲和MRI,顱腦MRI 雖然也能較好觀察新生兒的顱腦情況,但檢查時間長、檢查條件嚴格(需要鎮(zhèn)靜)且費用高。隨著超聲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彩色多普勒顱腦彩超具有方便、快捷、無放射性、可重復性高、檢測費低等優(yōu)點,并且能夠正確快速地做出診斷,應作為新生兒顱腦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
隨機抽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大理州婦幼保健院收治的200 例顱內出血新生兒,隨機均分為US 組與MRI 組兩組,各100 例。家長已簽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臨床檢查或影像學證實為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患兒。
彩色多普勒顱腦超聲:用GE Voluson E10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選用高頻淺表探頭與腹部凸陣探頭相結合,首先使用高頻探頭,將探頭頻率調整到(5 ~7)MHz,新生兒仰臥,將探頭涂上溫熱的耦合劑(因為涼的耦合劑有可能會刺激到新生兒,造成新生兒受驚或哭鬧,從而影響檢查甚至造成顱內出血更嚴重),由于顱內出血的新生兒大部分不會哭鬧特別嚴重,所以在做彩色多普勒顱腦超聲檢查前無需給予特殊鎮(zhèn)靜,在安靜狀態(tài)下即可檢查,首先從新生兒的前囟開始探查,前鹵獲得為新生兒顱腦的冠狀位和矢狀位,其次從新生兒的后鹵及側鹵進行多切面多角度連續(xù)掃查,并存下動態(tài)和靜態(tài)切面圖待分析,記錄下相關的數(shù)據(jù)。檢查內容需保證完整性,包括透明隔腔、腦實質、側腦室,脈絡叢、第三腦室、第四腦室、胼胝體、小腦、后顱窩池等結構,當囟門過小探頭穿透力不足時可以用腹部凸陣探頭輔助檢查。
MRI:用東芝VANTAGE TITAN 3T MRT-3010核磁共振檢查儀,因檢查時間長,需遵醫(yī)囑在檢查前使用一定劑量的鎮(zhèn)靜藥,在頭部放好線圈、墊好海綿墊使頭部固定。使用快速自旋回波,T1WI TR/TE 為477 ms/15 ms,T2WI TR/TE 為4 060 ms/120 ms,F(xiàn)LAIR TR/TE 為6 000 ms/110ms,T11 900 ms,彌散加權成像中TR 1 000 ms,TE 100 ms,b 值為1 000 s/mm2,分別從矢狀面、冠狀面、橫斷面對新生兒顱腦結構進行掃查,必要時需進行增強掃描。
參照組和觀察組均需由2 名專業(yè)醫(yī)師重組、分析、審核、確診。
統(tǒng)計兩組確診例數(shù),并比較診斷結果正確率。利用確診例數(shù),統(tǒng)計室管膜下出血、腦室內出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腦實質內出血、硬膜下出血例數(shù),生成檢出率[6]。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新生兒顱腦彩超與新生兒顱腦MRI 檢查診斷顱內出血的檢出率如表1 顯示:顱腦彩超檢查顱內出血的檢出率顯著高于顱腦MRI 檢查(P<0.05)。
表1 兩組檢出情況對比 單位:例
顱腦彩超聲像圖特征:①室管膜下出血:側腦室前角或體部外下方可查見斑片狀高回聲,或者高回聲周邊或內部可見無回聲,以無回聲的室管膜下囊腫較為多見。②腦室內出血:脈絡叢增粗、形態(tài)不規(guī)則,回聲不均質,側腦室內可查見高回聲團塊,伴或者不伴有腦室的擴張(見圖1、圖2)。③腦實質內出血:表現(xiàn)為腦實質內不均質的高回聲區(qū),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界欠清,常伴有腦室內出血(見圖3、圖4)。
圖1 頭顱矢狀切面A
圖2 頭顱冠狀切面
顱腦MRI 影像學特征:①腦室內出血:在T1WI 上,血腫從周圍到中心表現(xiàn)為低-等-高的信號特征,在T2WI 上,血腫表現(xiàn)為低信號(見圖3、圖4)。②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出血灶在T1WI 上,呈蛛網(wǎng)膜與軟腦膜之間腦溝內的高信號,在T2WI 上則呈低信號(見圖5、圖6)。③腦實質內出血:血腫在T1和T2均表現(xiàn)為周圍低信號環(huán)包繞的高信號圖像特征,如血腫吸收后,T1和T2則呈不均勻的低信號(見圖7、圖8)。④硬膜下出血:在蛛網(wǎng)膜和硬膜之間,T1WI 和T2WI 上均為“新月形”的高信號。
圖3 頭顱矢狀切面B
圖4 頭顱矢狀切面C
圖5 頭顱橫斷面A
圖6 頭顱橫斷面B
圖7 頭顱橫斷面C
圖8 頭顱橫斷面D
顱內出血會快速增加顱內壓,腦內耗氧量、神經系統(tǒng)和血管受壓等快速變重,死亡率極高。若能盡快確診,可縮短顱內損傷時間,提高新生兒存活率。研究比較彩色多普勒顱腦超聲和顱腦MRI,發(fā)現(xiàn)兩種檢查、診斷均都能給出一定影像和數(shù)據(jù),各具有優(yōu)缺點。
新生兒顱腦出血發(fā)病率高,早產兒為高發(fā)群體,其易導致新生兒出現(xiàn)死亡,且存活患兒也容易出現(xiàn)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殘留[7]。新生兒不會說話,無法及時準確地表達出病情情況,且病情變化快,可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血壓下降、抽搐、昏迷、呼吸心跳驟停等危急情況,如何快速準確地明確顱內出血程度,增加新生兒存活率,降低顱內出血引起的一系列后遺癥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顱腦超聲檢查適用群體主要為低于2 歲的囟門未閉的小兒,依靠囟門作為“聲窗”實施掃查,在檢查時通過患兒的顳窗、眶窗以及枕窗實施探查,可對其大腦動脈予以顯示,依據(jù)顱內血管的頻寬、流速、音頻異?;蛄飨虍惓5?,來分析出現(xiàn)的腦血管疾病類型與病因[8-9]。有資料顯示,在新生兒出生后3 ~7 d 內為其開展顱腦超聲檢查,可檢出90%~95%顱內出血患兒[10]。從資料上不難看出,新生兒顱腦彩超在顱內出血疾病中的檢出率是很高的。所以在臨床懷疑或排查新生兒顱內出血時,都可先選擇新生兒顱腦彩超進行初篩。對于危重患兒還可進行床旁新生兒顱腦彩超檢查,這是也是MRI 無法做到的。彩色多普勒顱腦超聲不僅可以快速清楚地明確患兒顱腦出血情況,并且檢查費用便宜,可重復性高。檢查過程中也不用搬動患兒,并且新生兒顱腦彩超沒有放射性,不會對患兒造成放射性損傷。但在對于大腦硬膜下血腫合并中線移位、幕下出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的患兒,彩色多普勒顱腦超聲診斷效果不及顱腦MRI 檢查,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對患兒進行顱腦MRI檢查。
顱腦MRI 檢查可以通過斷層掃描明確患兒顱內出血情況,必要時還進行增強掃描檢查,了解病變周圍血管情況,確定病變詳細情況,還可以清晰顯示顱腦周圍軟組織結構。同樣,MRI 檢查也不具有反射性,不會對患兒機體造成輻射損傷。但MRI 檢查費用相對于彩超費用昂貴,檢查耗時較長,檢查條件要求嚴格,必須給有鎮(zhèn)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彩色多普勒顱腦超聲和顱腦MRI 都可完成新生兒顱內出血診斷,彩色多普勒顱腦超聲對于室管膜下出血的檢出率明顯高于MRI,MRI 對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檢出率更高,兩者均具有一定的診斷應用價值,但衡量優(yōu)缺點后,彩色多普勒顱腦超聲應作為新生兒顱內出血的首選和復查的首選檢查方法,對懷疑有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的患兒再行顱腦MRI 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