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鄭翌 鐘煥敏 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我國萬噸級泊位總數(shù)已達2500個以上,其泊位數(shù)30000個以上,為保證船舶進出港的安全要求,需對原航道進行疏浚等改擴工程。通常進行疏浚等工程原航道常處于同運營同施工情況,可能發(fā)生船舶碰撞等重大安全事故,研究港口航道疏浚施工安全影響因素指標體系,探究港口航道疏浚施工過程的安全綜合評價,對避免此類安全事故發(fā)生和提高作業(yè)水平有重要意義。
文章使用AHP法解決TOPSIS法權重不易分配和主觀因素導致的評價誤差問題,再使用TOPSIS法計算評價對象與理想化目標的距離并排序,得到港口航道疏浚施工過程的安全等級,根據(jù)結果分析指標體系中需加強管控與改進的指標,進而有效預防和減少港口航道疏浚施工事故的發(fā)生,研究結果可為港口航道疏浚施工安全評價問題提供研究思路。
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對原工程航道兩側增深拓寬,進出港區(qū)的船舶均需在本工程航道段航行,施工船舶在工程水域進行施工作業(yè)時需要占用航道,對進出兩港區(qū)船舶的正常航行造成一定的影響。
本標段為LYG-302-H1.3標段,外航道外段疏浚疏浚長度約25.87km,疏浚工程量總計2536.7萬m3,耙吸挖泥船疏浚裝滿艙后,自航運泥到指定的疏浚土傾倒區(qū)拋泥,平均運距9km。施工船舶在施工期間進出場次數(shù)耙吸挖泥船3次,交通船138次,供水船23次,航標船12次。
層次分析法(AHP)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適合解決生產(chǎn)過程中安全評估等多層次性和模糊可變性較強的問題。
2.1.1 判斷矩陣構造
依據(jù)層次結構模型,依據(jù)模糊理論9級標度尺(見表1),比較因素與相鄰因素的重要程度,得到其判斷矩陣B,見式(1)。
表1 標度尺
式中X——第i個因素與第j個因素相對重要性比值
2.1.2 指標權重計算及一致性檢驗
使用AHP 采用算數(shù)平均法得到權重W與最大特征值λ,如式(2)、式(3)所示:
檢驗判斷矩陣一致性,如式(4):
式中——判斷矩陣B的最大特征值
RI——隨機一致性指標
n——判斷矩陣B的階數(shù)
當CR<0.1時,視為矩陣B的一致性合理。
逼近理想排序法(TOPSIS)依據(jù)與理想目標接近程度對現(xiàn)有對象進行排序,當現(xiàn)有對象指標為效益型時,最接近正向理想解則為最優(yōu)解,最接近負向理想解則為最差解,成本型指標反之根據(jù)AHP法得到的權重值對各指標進行分配,通過TOPSIS法對已分配權重的指標進行排序,實現(xiàn)對施工過程進行安全評估。
決策矩陣構造如下:
(1)初始評判矩陣。
假定有樣本集={,…A},其中每個對象有n個指標值,則構成向量:
式中a——第i個樣本中第j個評價指標
(2)評判矩陣標準化。
進行標準化處理消除各指標的量綱,得到標準化矩陣R:
(3)加權決策矩陣。
(4)確定正負理想解距離與相對貼進度。
圖1 工程總平面布置圖
根據(jù)目標是效益型還是成本型,判斷最優(yōu)解是最大值還是最小值,如式(5)所示:
式中J——效益型目標屬
J——成本型目標屬
計算目標與正負理想解的距離:
計算相對貼進度:
將AHP法所得到各指標的權重W與TOPSIS法的相對貼進度C 綜合,得到目標的綜合評價向量Q為:
式中C——相對貼進度矩陣
W——準則層權重
建立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疏浚施工過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需要根據(jù)施工過程中影響因素進行整理分析,使用系統(tǒng)安全理論將其17個影響因素分為人的因素、設備狀態(tài)、工作環(huán)境和管理組織4個方面,最終建立其3級指標評價模型,見表2。
依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范將港口航道疏浚施工過程風險狀態(tài)分為重大、較大、一般和較小四個等級,并根據(jù)LYG-302-H1.3標段疏浚施工過程進行安全狀態(tài)打分。
根據(jù)現(xiàn)場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專家評分得到判斷矩陣A-B,B1-C4,B2-C7,B3-C11,B4-C16,計算得到各權重值,λ,CI,RI,CR,見表2。依據(jù)二級與三級指標權重值相乘,既可得到底層指標的最終權重值,如圖2所示。
圖2 底層指標最終權重
表2 A-B判斷矩陣權重值
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疏浚施工過程中各指標為效益型指標。
3.4.1 人的因素
依據(jù)表2進行現(xiàn)場打分得到人的因素初始判斷矩陣A:
計算得到加權矩陣V:
由式(8)可得正負理想解:
由式(9)可得正負理想解距離:
由式(10)可得正負理想解:
3.4.2 設備狀態(tài)
依據(jù)表2進行現(xiàn)場打分得到設備狀態(tài)初始判斷矩陣A:
計算得到加權矩陣V:
由式(8)可得正負理想解:
由式(9)可得正負理想解距離:
由式(10)可得正負理想解:
3.4.3 工作環(huán)境
依據(jù)表2進行現(xiàn)場打分得到工作環(huán)境初始判斷矩陣A:
計算得到加權矩陣V:
由式(8)可得正負理想解:
由式(9)可得正負理想解距離:
由式(10)可得正負理想解:
3.4.4 組織管理
依據(jù)表2進行現(xiàn)場打分得到工作環(huán)境初始判斷矩陣A:
計算得到加權矩陣V:
由式(8)可得正負理想解:
由式(9)可得正負理想解距離:
由式(10)可得正負理想解:
3.4.5 綜合模型構建
基于AHP法所得得到的二級指標權重W:
基于TOPSIS法所得得到的貼近矩陣C:
根據(jù)公式(11)綜合評價向量
通過計算可知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疏浚施工過程風險等級情況,如表3所示,可知樣本Q=0.8213,處于一般風險級別,與實際現(xiàn)場情況相符,說明AHP-TOPSIS模型對疏浚施工過程風險評估是正確可靠的。
表3 風險等級標準
構建航道疏浚施工安全評價指標體系,三級指標中安全距離(0.3216)和惡劣天氣(0.2022)所占權重較大,對航道疏浚施工過程安全影響也最大,需加強重視和管控,從分析結果來看,環(huán)境情況和機械設備的因素是疏浚施工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這與一些學者研究成果一致,而組織管理雖然在二級指標中所占權重不大,但其下屬三級指標安全檢查與整改在整體評估系統(tǒng)起較大作用,這也體現(xiàn)了隱患整改對航道疏浚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根據(jù)AHP-TOPSIS模型量化目標對象風險等級,得到處于0-1區(qū)間的量化值,較小、一般、較大和重大四個等級的風險量化結果為大于0.9087、大于0.4922、大于0.0124和小于等于0.0124,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疏浚施工綜合評價為0.8213,處于一般風險級別。
基于航道疏浚施工風險綜合評價模型的結果,提出降低施工風險建議如下:①密切注意附近海域的通航環(huán)境,關注其他船舶的航行動態(tài),與附近船舶保持安全距離,做好各項應急準備;②注意船舶的定位和作業(yè)精度,收聽天氣預報,風力大于6級停止施工,風力大于8級所有施工船舶應離開施工水域,前往指定避風錨地避風;③施工船舶與交管中心、航道主管部門建立良好溝通機制,每天互通通航、施工信息,并及時根據(jù)通航信息動態(tài)調整當天施工計劃,保障疏浚施工安全;⑤嚴禁駛入其他施工船舶施工警戒區(qū),避免彼此之間產(chǎn)生干擾。
雖然本研究提出了港口航道疏浚施工的評價指標體系,并使用AHPTOPSIS模型進行較客觀的綜合量化評估,但仍可能因評價人員的主觀因素影響評價結果,同時港口航道疏浚施工是動態(tài)過程,本研究主要對施工某一時刻的狀態(tài)進行評價,缺少動態(tài)性的考慮。
為了更好評估港口航道疏浚施工安全狀態(tài),后續(xù)研究可以增加合適的評價對象,進行反復驗證,不斷完善底層指標,修正評估模型,提高模型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另外,后續(xù)研究可加強對施工過程的動態(tài)風險評估,通過連續(xù)性評估得到港口航道疏浚施工過程完整的風險變化,分析施工過程中風險較大環(huán)節(jié),控制此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影響因素,從而降低港口航道疏浚的施工風險。
(1)本文以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疏浚施工為目標對象,綜合分析人的因素等4個二級指標和從業(yè)資格與專業(yè)能力等17個三級指標,對港口航道疏浚施工建立了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得到港口航道疏浚施工過程風險等級標準,其評價結果與實際相符,可依據(jù)評價結果對施工過程提出改進方案,對港口航道疏浚施工及時做出調整。
(2)根據(jù)航道疏浚施工過程中復雜性與不確定性等特點,使用AHP法解決TOPSIS法權重不易分配和主觀因素導致的評價誤差問題,使用TOPSIS法量化計算評價對象與正負理想解的距離,相互結合減小了主觀性帶來的誤差,提高了評價的真實可靠性。
(3)港口航道疏浚施工安全評價AHP-TOPSIS模型能夠有效得到港口航道疏浚施工過程的風險等級,可作為安全管理的理論依據(jù),為港口航道疏浚施工過程的安全評價提供一種新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