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巖
[摘 要]教育隨著科技的進步而進步,在網絡化的今天,教學方式也在逐步發(fā)生著變化,從以前的書面教學變成多媒體教學,從以前的面授教學變成網絡教學。教育科技化的步伐下,教師也應跟隨時代的發(fā)展而進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無疑是一大重點,能體現學生的書面基礎表達能力,對選題的分析和思考能力,還有學生基本遣詞造句的能力。利用互聯網進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資源開發(fā),能夠提升教學技巧、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上寫作。
[關鍵詞]信息化2.0;小學語文;寫作教學
在科技化的今天,寫作教學也要跟隨科技的步伐,同時,教育資源該如何篩選和運用成為每名教師的必修課。對于語文寫作來說,想要從網絡上獲得資源,應先確定需要什么樣的資源,怎樣運用資源,以及如何將資源運用到教學中。所以,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小學語文寫作的要求。
一、小學語文寫作的要求
小學語文寫作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要能夠把語句寫通順,寫清楚,表達的語句中不能有錯別字,內容要清晰明確不跑題。雖然看似只是很平常的要求,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尚且處在認知階段,對于內容的把控能力并不強,為了讓學生能夠明確主題,作文往往都是半命題作文、看圖作文、續(xù)寫型作文等。學生的主觀意識不夠強烈,因此獨立作文的能力尚且不足。從這里來看,小學語文作文的要求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的。想要讓學生有一定的書面表達能力,就一定要有相應的積累,有一定的表達欲,要逐步建立自己的主觀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寫作素材的積累就變得比較重要,這也就成為寫作教學資源中需要準備的內容。
二、信息化2.0下的寫作教學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很多工作都可以放在網絡上進行,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分享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教師通過線上線下的網絡教學資源進行交流學習,教師也可以與家長通過網絡交流學生的情況。在如此方便的環(huán)境下,備課依然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準備什么,學生就學習什么,所以,教師要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才能夠呈現出最好的課堂。信息化2.0的到來使得上課的方式也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學生可以獲取的信息更多更雜,需要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辨別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寫作教學也變得不同。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上的資源輔助自己讓課程更具有趣味性與針對性。在人工智能普及的今天,AI課程也成為了課堂的一大特色,許多學校利用人工智能系統(tǒng)開啟了雙師上課模式,先看視頻中的講解,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疑問進行針對性教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對于教學資源的開發(fā)顯得尤其重要。
三、信息化2.0下寫作教學資源的開發(fā)
寫作教學資源通常包括作文選題、作文素材、作文模版、范文等內容,大部分是書面形式的教學資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這些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授課,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只能是從教師那里獲取。但是,在教育信息化2.0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名師的教學視頻對學生進行授課,可以用教師資源平臺上的內容來設立一些新的更吸引學生的作文主題,還可以通過網絡分享讓學生了解到大家的作品都是怎樣的。
(一)通過寫作教學視頻提升教學技巧
教師可以通過人機共同授課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課堂,同時,可以了解學生更喜歡什么樣的上課風格,哪一種上課模式對于學生是最有益的。雙師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學習上就有了兩個老師進行教學,一個專業(yè)教學,一個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對于學生來說非常有益。在真實授課過程中,五年級上學期第二單元作文內容為“漫畫”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先使用名師視頻進行教學,視頻中的教師講解十分仔細,且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詼諧地還原了一個老師的形象。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對此十分感興趣,按照視頻紛紛模仿起來。教師看了同學們的作品后,發(fā)現一部分學生模仿的痕跡過重,作文完全脫離了自我認知。于是,教師對其作文的失誤點進行了講解,學生也明白為什么自己的《“漫畫”老師》總是帶著別人老師的模樣。教師課后對這一教學視頻反復看了很久,發(fā)現了為什么學生喜歡這個老師講課,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調整自己的風格,提升教學的技巧。在倡導資源共享的今天,學生有機會也有權利接觸更好的老師,更優(yōu)質的教育是網絡所能帶給學生的最好教學資源。
(二)整合寫作素材豐富教學內容
小學生的寫作往往苦于不知該如何下筆,不知該如何表達,所以,寫作素材的積累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普通教學中,學生的寫作素材只能來自于平時接觸的書本與課本,但在信息化的今天,大量的寫作素材被分享在網絡上,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教學資源讓寫作課程更加豐富,用更多的例句或者例文讓學生愈加清楚文章該怎么寫,寫成什么樣子。在《“漫畫”老師》這節(jié)課中,教師先為學生講解了人物描寫按照怎樣的順序寫,從什么地方入手寫,然后教師借助網絡上的資源為大家列舉描述人的詞匯,學生的詞庫更加豐富了,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更具生動性。在沒有教這些內容之前,學生寫人的眼睛通常都是“眼睛大大的”“眼睛圓圓的”“眼睛又大又圓”,正是因為沒有素材的積累,才導致了學生表達千篇一律的狀況。從這里可以看出,在網絡上選取一些好的作文素材能夠豐富課堂內容,讓課堂不再僅限于講作文結構,不再僅限于讓學生生硬地去寫,這樣的教學資源又有哪位教師不愛呢?
(三)運用網絡分享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要努力運用信息技術,轉變習作教學方式。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讓很多教師感到頭疼的事,教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學生寫作文經常出現“假、大、空”的情況,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想了很多辦法。如今,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采用網上互相評議和互相評改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和集體交流學習,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及寫作水平,同時,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獲取信息,積累寫作素材。例如,教師在講授寫景物的作文課時,可以提前讓學生在網上獲取信息,收集景點相關信息,也可以把自己去過的、喜歡的旅游景點照片和視頻等資料帶入課堂,充實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學生寫完作文后,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缺點在哪里。如果將課堂與課堂連接起來,讓不同地區(qū)的學生寫同一篇作文,并在網絡上分享,那么,學生能夠接觸到的教育資源也就成倍增長了,或許那些從未寫過好作文的學生也能夠從其他同學的作文中獲得自己寫作的靈感。教師則可以運用這種遠程分享的模式讓教學互動性更強,教學質量也就隨之提高了。在教學應用文《通知》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學校以及自己生活中要傳達的事情,按照《通知》的具體要求去寫。寫之前,學生可以搜集寫作信息;課后,根據本班學生的掌握情況,利用小微課把教學中的重難點進行講解,這樣,即使學生回到家里,也能隨時、反復進行學習,解決課堂上遺漏和沒有聽懂的知識點。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例如,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軟件讓學生設計《通知》的思維導圖,利用信息技術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喜歡寫作,有依據、有順序、有導向地寫作。這樣,學生能夠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就會有思維導向,展現自己獨特的想法,防止了千篇一律。
教育信息化2.0的到來,讓每個學科都發(fā)生了改變,每一節(jié)課都發(fā)生了改變。在小學寫作教學的這條路上,依然有許多可以優(yōu)化的地方,對于寫作教學來說,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接觸到最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并運用好這些教學資源,讓課堂效率更高,引導學生提高學習熱情,在教學資源的開發(fā)上仍有著漫長的道路,每一名教師都要為此不斷做出自己的努力。
參考文獻:
[1]王秀芬.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實施[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8,(02).
[2]賴蓮.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實施[J].人文之友,2018,(15).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