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靜,姜雄春,徐 明,周貞伶,周 蕓,覃彭靜,葛 圓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產科,南寧 530021;2.廣西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南寧 530200)
產后腹部形體和功能的恢復一直是產后女性關注的重點,直接的癥狀表現(xiàn)在腹直肌分離。產婦產后腹直肌分離發(fā)生率高達30%~70%[1],可導致產婦體形改變、腰圍增粗、背部疼痛等,嚴重者導致腹腔臟器下移和腹壁疝等[2-4],還可增加產后抑郁的風險[5]。如何促進產后體形與功能的康復成為婦產科領域研究的熱點。目前針對腹直肌分離產婦的治療主要有自主訓練、糾正姿勢、背部護理及有氧運動等。隨著近年來仿生物電刺激逐漸應用于腹直肌分離的治療,并取得一定治療效果。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采用不同仿生物電刺激治療方案時,產婦治療效果不同,經查閱相關文獻顯示,不同醫(yī)院產后仿生物電刺激治療方案各異。因此,本研究開展了兩種仿生物電刺激治療方案,觀察產后腹直肌分離產婦治療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產科門診產后42 d診斷為腹直肌分離的產婦120例,根據(jù)產婦間斷或連續(xù)到醫(yī)院治療時間安排分為觀察1組和觀察2組,每組60例。能夠不間斷10 d到醫(yī)院治療的產婦納入觀察1組;通過預約的方式,能夠1個月內每2~3 d到醫(yī)院進行治療的產婦納入觀察2組。另選同期未進行仿生物電刺激的60例產婦作為對照組。病例納入標準:(1)初產婦,足月單胎,順產;(2)無妊娠合并或并發(fā)癥;(3)盆底肌Ⅰ類、Ⅱ類肌力≥3級;(4)A3反射正常;(5)產婦的盆腔底部肌肉結構與功能未有先天性異常。排除標準:(1)患有心臟、肝臟和腎臟疾病產婦;(2)精神狀況異常產婦;(3)有電刺激治療禁忌證產婦;(4)出生新生兒出生體重<2.5 kg或>4.0 kg;(5)不能按時間要求進行治療產婦。本研究所有產婦均知情同意,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1 自主康復鍛煉方法 對照組采用自主康復鍛煉方法,即由產后康復治療師播放自制視頻和發(fā)放產后康復宣教手冊,并現(xiàn)場指導產婦進行改善腹直肌分離的訓練,包括站姿收腹、跪姿收腹、跪姿伸腿、仰臥抬腿、仰臥蹬腿、平板支撐等康復動作。建立微信群,督促產婦訓練打卡,答疑及指導產婦每日在家訓練,15~20 min/次,2~3次/d,自主訓練30 d。產婦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訓練1個月后回醫(yī)院評估身體。
1.2.2 連續(xù)仿生物電刺激治療 觀察1組在采用自主康復鍛煉方法基礎上采用連續(xù)仿生物電刺激治療方法:產婦取仰臥放松體位,產后康復師采用法國PHENIX神經肌肉治療儀U8,采取腹直肌分離程序,在其腹部兩側對應的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直肌、腹橫肌處進行電刺激。電流強度以產婦感覺到舒適的麻刺感,達到其能夠耐受的最大水平為最佳,引起肌肉震顫但不引起疼痛,以保證療效。治療方案:自主康復鍛煉結合連續(xù)仿生物電刺激腹部肌肉,粘貼電極片A1+、A1-、A2+、A2-、B1+、B1-、B2+、B2-共計8片電極片,產后42 d開始連續(xù)進行仿生物電刺激10 d,每次30 min,一個療程共10次。
1.2.3 間斷仿生物電刺激治療 觀察2組在采用自主康復鍛煉方法基礎上采用間斷仿生物電刺激治療方法:產婦體位、采用的治療儀電刺激部位同觀察1組。治療方案:自主康復鍛煉基礎上結合間斷仿生物電刺激,粘貼電極片部位同觀察1組方案,每周進行仿生物電刺激3次,每次30 min,一個療程10次,在30 d內完成。
(1)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完成產婦腹直肌分離距離測量,方法:產婦取仰臥,兩腿彎曲,露出腹部,自然呼吸,腹部超聲測量置于腹中線,調整焦距及測量深度至兩側腹直肌內緣清晰可見,兩側內緣之間低回聲的連接組織的寬度即為腹直肌間距。分別測量腹白線平臍、臍上3 cm、臍下3 cm共3點腹直肌間距,以最大腹直肌間距為準,測量單位精確到0.01 cm。測量產后42 d、治療30 d后3組產婦腹直肌分離距離。(2)評估3組產婦治療前、后腰背部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0分代表沒有任何疼痛感;1~3分說明有輕微的疼痛;4~6分疼痛較為明顯;7~10分,疼痛非常劇烈,難以忍受。(3)測量產婦腹圍(臍圍)寬度變化情況,方法:測量3次臍圍,取平均值。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或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組年齡、產后42 d體重指數(shù)、新生兒體重、腹圍(臍圍)、產后42 d腹直肌分離距離、背部疼痛情況(評分≥1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3組產婦產后42 d一般資料及新生兒體重情況比較
產后42 d時3組產婦腹圍寬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后,3組產婦腹圍寬度均較治療前縮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1組腹圍寬度和觀察2組腹圍寬度小于對照組腹圍寬度,且觀察1組腹圍縮小幅度大于觀察2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3組產婦治療前、后腹圍(臍圍)寬度變化情況比較
產后42 d時,3組產婦腹直肌分離距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后,3組產婦腹直肌分離情況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均P<0.05);治療后觀察1組和觀察2組腹直肌分離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且觀察1組腹直肌分離距離小于觀察2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3組產婦治療前、后腹直肌分離距離比較 cm,
表3 3組產婦治療前、后腹直肌分離距離比較 cm,
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觀察2組比較,#P<0.05。
治療前,3組產婦背部疼痛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后,3組產婦疼痛均有所緩解,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1組和觀察2組疼痛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且觀察1組疼痛評分低于觀察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3組產婦治療前、后背部疼痛評分情況比較 分,
表4 3組產婦治療前、后背部疼痛評分情況比較 分,
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觀察2組比較,#P<0.05。
通常產后6周時間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正常未孕狀態(tài)。但由于懷孕期間子宮逐漸增大,增加了腹壁的機械性壓力,腹直肌間距不斷增大,大部分產婦有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這不僅影響產后女性身體形態(tài)的美觀度及腹壁正常解剖結構和功能,還容易導致腹部皮膚松弛,引起腰背部疼痛,甚至形成腹壁疝[6]。據(jù)調查產后不采取鍛煉或治療措施者,產后6個月時腹直肌分離發(fā)生率仍高達到39%~45%[7]。本研究對照組60例產婦從診斷腹直肌分離開始進行1個月的規(guī)律、連續(xù)自主康復鍛煉,產后康復治療師則通過微信群每日提醒、督促產婦運動及在線答疑。結果提示鍛煉1個月后產婦的腹直肌分離距離減小,腹圍寬度縮小,背部疼痛緩解,較鍛煉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李江英等[8]開展產后腹直肌分離患者進行自主訓練總體有效率達100%的研究結果一致。提示產婦有意識地進行自主康復鍛煉有助于增強腹壁的肌肉力量,從而減輕背部疼痛,有效縮小腹圍及腹直肌分離距離,促進產婦產后身體恢復。產婦居家自行鍛煉就能達到一定的恢復效果。建議將產后自主康復鍛煉課程納入孕婦學校常規(guī)課程,在產后出院當天、產后42 d復查及產后隨訪時進行重點宣教自主康復鍛煉指導內容。
腹直肌是腹壁重要的肌肉結構,能夠使腹部臟器位置不受重力變化和相鄰腔室壓力增加影響。然而孕期女性的膠原纖維在雌、孕激素的影響下,為適應分娩的需要,腹直肌會逐漸擴張伸展且肌力減弱,同時由于逐漸增大的胎兒和子宮對盆底肌組織和腹直肌長期壓迫,造成肌肉組織、血管和神經損傷,破壞其盆腹腔器官的支持系統(tǒng)。因此產后十分必要采取相應干預措施促進產婦腹直肌恢復。仿生物電刺激治療是采用不同頻率、脈寬的生物電對腹部肌肉進行刺激,通過經皮電刺激產生穿透的電磁場,刺激肌肉,使其被動性收縮與放松,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肌肉興奮性,達到鍛煉腹部肌肉目的,從而使分離的肌群恢復正常[9-10]。經查閱國內多家醫(yī)院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無論間斷仿生物電刺激治療[9-11]或連續(xù)仿生物電刺激治療[12-14]腹直肌分離的產婦,在緩解產婦腰背疼痛與腹直肌分離癥方面均取得一定效果。本研究比較兩種不同的仿生物電刺激方案進行干預腹直肌分離治療的效果,在干預的部位與療程次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比較不同的干預時間,并與常規(guī)自主康復鍛煉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提示觀察1組、觀察2組在背部疼痛緩解、腹圍縮小、腹直肌分離距離減小等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觀察1組與觀察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仿生物電刺激治療較單純自主康復鍛煉有助于產后腹直肌分離產婦的康復,且連續(xù)仿生物電刺激治療方案療效明顯優(yōu)于間斷生物電刺激治療方案。究其原因可能是與治療時間的連續(xù)規(guī)律進行有關。通過連續(xù)仿生物電刺激不斷刺激產婦腹部肌肉使其收縮,仿生興奮性電刺激可起到放松及震顫肌肉的效果,進而對松弛的腹壁局部肌群進行強化訓練,從而使其肌肉群逐漸恢復正常功能。
綜上所述,仿生物電刺激治療產后腹直肌分離產婦的效果明顯,且連續(xù)刺激治療方案優(yōu)于間斷刺激治療方案。自主康復鍛煉結合連續(xù)仿生物電刺激治療方案能夠幫助產婦緩解背部疼痛,促進腹部肌肉康復,有效減少腹直肌分離,有助于其產后的整體美觀,從而提高產后婦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建議后續(xù)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加強產褥期后的監(jiān)督與指導,延長觀察時間,驗證不同仿生物電刺激治療腹直肌分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