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明星 韓廣印
基于“關鍵教育事件”的新教師沙龍式教研有別于傳統(tǒng)的教研模式,一方面,從教育的真實事件入手,挖掘教育教學的細節(jié),通過一番抽絲剝繭般的討論分析,能更好地幫助新教師突破自身的專業(yè)瓶頸;另一方面,“關鍵教育事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在提高教師專業(yè)評判力的同時,能讓更多參與教師獲益,并能很好地在實踐中進行觸類旁通的運用。這樣一種以“關鍵教育事件”為載體,以沙龍互動模式開展的全員參與開放式的教研模式,更加契合新教師的需求,能夠更好地為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蓄能、助力。
關鍵教育事件研究,作為教師教育行動研究的一種新范式,在世界其他國家已進行了多年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英國教師教育專家大衛(wèi)·特里普在1993年出版的專著《教學中的關鍵事件——發(fā)展教師專業(yè)判斷力》中提出了“教學中的關鍵事件”概念,解釋了分析“教學中的關鍵事件”的四種方法,并提倡用歸納出來的原理去指導未來的實踐。本文的“關鍵教育事件”是指,在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生一些令人困惑的、欣慰的、遺憾的事件等,這些存在于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客觀普通事件,經由專業(yè)判斷、理性思考,被賦予深刻教育教學意義后,能夠對主體產生啟迪價值,該事件就成為“關鍵教育事件”。
一場有效的教研活動,首先取決于活動的“原材料”是否夠分量,能否激發(fā)教師的教研積極性,從而起到以學生和教師發(fā)展為本的作用。在基于“關鍵教育事件”的新教師沙龍式教研中,最重要的“原材料”來自“關鍵教育事件”,這一事件“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來源于教師課堂上那些尋常的、普通的事,既不是大事件、大問題,也不是教學的重難點突破等。但這樣普通的事卻并不“普通”,能成為“關鍵教育事件”的背后有著普遍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能對新教師在教育觀念、理念上的轉變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它有四個顯著特征:普遍性,大部分的“關鍵教育事件”并非教學中的特殊事件,而是經常反復發(fā)生或者出現(xiàn)的事件;寓意性,事件蘊含著極強的本質含義;教育性,給人以啟發(fā)、警示作用;開放性,研究可以是多元的,不強調結果的[2]。
如何創(chuàng)造“關鍵教育事件”?可以從四個方面展開(圖1):事件是什么,即對“關鍵教育事件”進行客觀的呈現(xiàn);關鍵在哪里,即對“關鍵教育事件”進行專業(yè)的評判,找到問題的關鍵點,直指事件核心,聚焦問題所在;可以怎么做,即對“關鍵教育事件”進行操作方面的分析,聚焦實踐操作層面,達到“知道該怎么做”目的;何以這么做,即對“關鍵教育事件”進行深度的解析,聚焦在理論和價值層面,達到“理解我為什么要這么做”的目的。
圖1 創(chuàng)造“關鍵教育事件”的四個方面
“某學生上課從來就不聽,每次都要搗亂,不是隨意亂跑就是破壞場地上的標志桶等,教師對其進行訓導就會導致其產生強烈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表現(xiàn)出反抗、咬人、打人等行為。全班45個學生,因為他‘一人毀所有’,我根本沒法上課,怎么辦?我到底該不該管他?管了他,其他學生無法上課怎么辦?”入職第二年的壽老師在談及一年級教學上的“關鍵事件”時,頻頻提及一個特殊的男學生,對整個正常教學的開展產生了極大阻礙,教師在面對這樣的學生時,充滿無力感和挫敗感。
有個別學生,教師用盡各種方法,采取了諸多措施,表揚、獎勵、訓導、勸誡,安排干活、當小助手……為什么仍然收效甚微?壽老師遇到的這個問題,具有普遍性,一個班40多個學生,常常因為那極個別學生導致教學無法開展或者影響開展效果,一節(jié)課經常要花大量時間在這極個別學生的管理或者訓導上。關鍵問題顯而易見:新教師缺乏對特殊學生的教育方式方法。
關于“特殊學生”的話題常常引起教師們的共鳴,在日常教學中困擾著教師們,尤其是新教師,頗有束手無策之感。通過充分的討論和分析,結合自身經歷,筆者認為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
1.轉變心態(tài)
班級里遇到一個或幾個“特殊學生”,新教師常常會有“為什么我運氣這么不好,碰上這樣的學生”的哀嘆。當以負面情緒面對時,容易產生惡性循環(huán),情緒主導下無法客觀看到事實,常常被幾個特殊學生搞得頭痛不已。但若能換個角度看問題,每一個特殊學生都是幫助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人物,抱著攻克難關的堅定心態(tài),積極解決問題,將會是對教育教學很好的促進。
2.尋求幫助
積極主動與班主任和經驗豐富的任課教師溝通,班主任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的角色,無論對學生還是其家庭背景等都有比較充分的了解,通過與班主任的積極溝通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找到學生問題的核心點,并學習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管理。
3.主動出擊
通過對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后,需要建立彼此的信任,達成同一目標的共識,利用體育課的特性,“蹲下來”與學生溝通他的訴求和希望,并在合理的范圍內達成共識。建立個人小檔案,每一節(jié)課都前置溝通,課后反饋肯定和激勵。利用特殊學生個人特長或優(yōu)勢,在課堂上做一些幫助其樹立正面形象的活動,如協(xié)助教師做一些器材整理、在擅長的項目上做展示等。
依據(jù)“關鍵教育事件”價值層面的分析,挖掘事件背后隱性的、本質的、有普適性的東西進行闡釋。
針對學校的幾類特殊學生:心理疾病、多動癥、阿斯伯格綜合征、注意力缺陷等,要求教師首先用知識武裝自己,通過書籍、專題講座等了解這些學生。此外,解讀“特殊學生”密碼,需要從“蹲下來”認真科學地記錄和追蹤開始。如該事件中的這位學生,在每一次的爆發(fā)點,需要詳細記錄前因后果,以免再次觸及,如一次上課前該學生的桌子被移動了,該學生沖進去就打了前方同學,通過了解這類學生特性,才能明了阿斯伯格綜合征的刻板印象是非常典型的,固定的東西不能隨意移動和更換。唯有不斷用科學的方法去記錄和了解,才能慢慢懂得特殊學生,從而運用有針對性的方法策略開展教育教學。
“關鍵教育事件”圍繞以下四個步驟開展(圖2)。
圖2 “關鍵教育事件”教研流程
教研活動前,由新教師自行準備各自的“關鍵教育事件”,按照前期分組討論,選擇最具代表性的1~2個“關鍵教育事件”,由培訓者核定后確定呈現(xiàn);根據(jù)近期新教師課堂情況,由培訓者直接提供“教育事件”。
例如體育課學生頻繁請假事件:“一年級大量學生頻繁生病請假,班主任和家長毫不理解,導致我懷疑當老師是否是個錯誤?懷疑我當教師的初心了”,入職第一年的何老師在因疫情停課后恢復體育教學,從第一節(jié)課開始學生就出現(xiàn)頻繁請假情況,原因包括長期在家缺乏運動不適應,聞“病”喪膽等。該教師不斷調整降低運動量,仍有大量學生請假,本著負責的態(tài)度與班主任及家長溝通,卻被反過來“勸導”體育課無需那么認真,學生安全不生病最重要。到底該繼續(xù)認真負責教學還是聽之任之,放松對體育課堂的要求?該教師陷入了對職業(yè)的極度迷茫之中。
根據(jù)“教育事件”的難易程度,由小組討論、小組長匯報、組織者參與點撥等多種方式混合進行,關鍵點可開宗明義首先點出后小組展開充分論述,也可以通過小組的討論后點出關鍵點,具體視“教育事件”本身以及現(xiàn)場開展情況而定。
根據(jù)教研教師自身的理解,借助其他教師或專家的文章學習,從中梳理出如請假規(guī)范、請假原因、課堂興趣等角度找到事件的關鍵點。找到事件的關鍵是最核心也是最難的部分,點破了可以幫助年輕教師從事件中收獲專業(yè)成長的“法寶”。
這個環(huán)節(jié)盡量使所有參與教研活動的教師參與到討論環(huán)節(jié),通過思維導圖、小組匯報、頭腦風暴等方式小組進行逐一匯報,隨機抽號進行點評和補充發(fā)言。組織者可根據(jù)現(xiàn)場小組匯報情況進行總結提煉,也可呈現(xiàn)更多類似案例的做法,提供更廣闊的思路。
在新教師的教研活動中,能夠最后說出何以這么做的,這樣的引領型教師或專家型教師或經驗豐富有一定案例分析診斷能力的教師,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但不可因為缺乏深度或不夠有見解而不去做這樣的思考,唯有突破到此層,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才稱得上“專業(y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操作一般由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或邀請專家型教師蒞臨指導。
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常常能夠很好地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但因為缺乏理論認知,在傳授的過程中導致新教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比比皆是。只解決了問題還遠遠不夠,如果新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必須要懂得“為什么要這么做”。
基于“關鍵教育事件”的教研活動呈現(xiàn)出有載體(圍繞具體的發(fā)生在新教師自己身上的教育事件)、有聚焦(緊緊圍繞教育事件開展)、有參與(從教師身邊熟悉的事件入手,充分進行討論)、開放式(每一位教師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沒有所謂的唯一標準答案,每一個人都從中提供思路并收獲他人的想法)的活動特點,打破了傳統(tǒng)不受新教師歡迎的“一言堂”“假大空”以及參與率極低的教研模式,通過這樣的活動,新教師能夠獲得快速且更專業(yè)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