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潔鋒
[摘? ? ? ? ? ?要]? 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更是順應新時期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思考和實踐研究的必然選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已然應用一段時間,然而在應用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未得到及時的關注和調整,由此,將關注點聚焦在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所存在的問題上。相信對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給予及時的關注和調整,將會成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新突破口。試圖依據(jù)應用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調整對策,以期對優(yōu)化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提供些許有益的參考。
[關? ? 鍵? ?詞]? 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2)26-0022-03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鑄魂育人任務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陣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建設和發(fā)展,從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到2019年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大會,再到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xié)會議的醫(yī)藥衛(wèi)生界教育界委員,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工作、思政課教師及思政課堂都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些都為當前思政工作、思政教學及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指明了方向。思政課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勢在必行。當前,高校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相關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研究任重而道遠。
一、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概述
20世紀90年代的數(shù)字化學習是線上線下相統(tǒng)一的混合教學的最早起源。2001年,國外數(shù)字化學習進入低潮,一批學者創(chuàng)造性地用互聯(lián)網(wǎng)遠程在線教學與傳統(tǒng)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這在當時被稱為“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2004年提出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并對相關的概念進行界定研究。隨后,依托慕課載體的混合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國內高校思政課也紛紛走上了以MOOC、微課、SPOC為依托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探索之路。當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應用最多的模式是將翻轉課堂策略引入課程。然而,迄今為止,學界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內涵仍然沒有定論。
雖然,線上線下教學各有利弊,但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優(yōu)勢和特點卻得到了普遍的肯定和認同。朱序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主要優(yōu)勢進行了梳理,他認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較好的課堂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監(jiān)督與引導作用;推動教學模式顛覆式創(chuàng)新?!盵1]高婭剖析了混合教學模式對教育教學的深遠意義,并探索阻礙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教學質量提高的各種因素[2]。凌小萍教師認為,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總體上處于探索階段:“教師尚處于教學上的自發(fā)與自覺、教學資源建設上的固守與拓展、教學管理制度設計上的守拙與創(chuàng)新、學生學習上的游離與認同的交融狀態(tài)?!盵3]可見,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探索和研究任重而道遠。
嚴萍昌教授提出了:“打造新時代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需變革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價值形塑于一體的舊模式,建設以責任擔當為統(tǒng)領,綜合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價值形塑等內容的‘四維一體’教學新模式。”[4]這種設計以課程目標為主線,以任務為導向,較好地分析了當前課程建設的目標。陳婭冰教授很好地總結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進展,她將翻轉課堂看作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支撐,將自制課前資源視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基礎模式,把MOOC+SPOC+翻轉課堂作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升級模式,將自制課前資源或者MOOC+藍墨云班課+翻轉課堂作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自由組合模式[5]。無疑,當前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大多都是這些模式的變型或者融合。
綜上可知,當前,高校思政理論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學界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研究集中體現(xiàn)在:對傳統(tǒng)教學的利弊及線上教學的優(yōu)缺點的分析,以及對開展線上線下教學的意義、內涵、優(yōu)勢、特點和基礎模式的探析上。然而,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在初步運用中出現(xiàn)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學界給予的關注還不夠,調整方案也沒跟上。本文試圖分析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中少現(xiàn)的問題,并給予相應調整,以期不斷優(yōu)化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二、當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已然應用了一段時間,應用中發(fā)現(xiàn)存在著影響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教學效果的因素如下。
(一)線上線下混合應用不合理,存在泛應用現(xiàn)象
為了緊跟線上線下教學的潮流,一些課程積極響應號召,這種積極性和敏銳性值得肯定。但是,一些院校不評估課程是否適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就全盤強制使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這不但無益于課程改革和創(chuàng)新,反而會浪費教師和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實效必然也不會好。有些學校全部課程都強制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一個部門很多門課程同時改進,教師數(shù)量有限,致使教師疲于奔命,課程建設質量可想而知。
(二)教師對混合教學理解不到位,線上線下教學相分離
學校一味地提倡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卻未開展系統(tǒng)的混合教學相關技能培訓,有些教師教育理念或者教學能力無法與時代同步,致使他們對混合教學理解不到位。正如涂慶皓教授所說:“線上教學從現(xiàn)象上看是教學手段的轉變、教學場景的轉移,其實質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型和教師教學理念的革新。”[6]教師的教育理念一旦落后,就無法準確地理解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由于未開展混合教學相關技能培訓,致使教師的教育理念未能及時更新,抑或有些教師認同混合教學模式,然而現(xiàn)代化技術應用能力不足,致使在混合教學面前無所適從,力不從心。有些教師將線下課堂直接搬到線上,有些教師將線上課程簡單地理解為發(fā)布資源、作業(yè)和習題,而不能及時地互動和監(jiān)測學生學習情況,從形式看,教師是線上線下教學了,但是這種線上線下教學是分離的,并沒有深入地將線上線下教學融合在一起。
(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評價和激勵機制不完善,教師及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合理完善的教學評價和激勵機制是教師可持續(xù)成長和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順利開展依靠優(yōu)質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而資源的建構需要一個優(yōu)質強大的教學科研團隊?;旌辖虒W工作強度大,工作量極大,極其消耗時間和精力。教師本身的教學科研工作量就很大,在教學會議、黨員會議、培訓學習、班主任工作等各種事務占據(jù)了教師時間和精力的同時,許多教師都是擠時間拍攝課程視頻,為了教學設計經(jīng)常會通宵達旦,為了完善課程,教師也習慣了沒有下班時間,沒有周末時間,沒有節(jié)假日時間。
然而,許多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卻沒有完善的評價機制和有力的激勵措施。一些學校只是簡單地將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作為年度考核的一個加分項,而且加分力度也不大,也未能納入或者折算成教師的基本工作量。換句話說,除了年度考核加分之外,并沒有其他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措施。而一次公開課,發(fā)一篇論文,多帶一個班的課,多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多參與一個課題等工作也可以加到同樣甚至更高的分數(shù),這就導致大家寧愿選擇其他的考核加分項,也不愿意參與課程建設。參與課程建設的一部分教師缺少自主性和主動性,參與課程建設的目標也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開展得過多,加重了學生課前學習和完成線上課程任務的負擔。線上課程本身淡化和削弱了課堂監(jiān)控的作用,為了應付完成課程,難免出現(xiàn)一些學生掛網(wǎng)、應付了事等現(xiàn)象。加上受學生學習課程功利化的影響,高校思政課程線上課程學習容易被學生弱化和忽視,線上課前學習效果直接影響線下課堂的順利進行。學生學習時間有限,自學能力稍弱的學生,就容易出現(xiàn)理論知識不扎實不透徹,實踐能力薄弱等諸多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被不斷地消磨掉了,線下課程的互動效果也被削弱了,“懂不了”的課堂也慢慢“動不起來了”,為了完成課程任務,老師又不得不回到以自己為中心的一言堂課堂中,這是當前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面臨的新困境之一。
三、提高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效性的改革措施
(一)重新評估課程,合理應用于課堂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是為了取線上和線下課程的優(yōu)勢,實現(xiàn)教育的跨越式及內涵式發(fā)展。固然,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集當下各種教育優(yōu)勢于一身,但是不是所有的課程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都適應,濫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反而會弱化課程效果;也不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開設的課程越多越好。相反,不合理的應用反而會背離混合教學改革的初衷,會加重學校課程建設和改革的難度,會徒增教師的負擔,會挫敗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影響課堂的實效性。
課程是否適合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需要專業(yè)的專家團隊充分而合理地評估。合理評估課程是否適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需要從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學校及學院情況、課程師資隊伍、學生學習需求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綜合把控。而不能為了趕時髦,只是為了響應課程改革的號召而一起上、一齊用。
(二)開展系統(tǒng)的混合教學相關培訓,打造高素質的思政教師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盵7]對思政課教師上好思政課提出了“八個相統(tǒng)一”的要求,并寄予其厚望。
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創(chuàng)新與改革的成敗關鍵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質的思政教師隊伍。為順應時代的發(fā)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應運而生。對教師而言,它屬于新生的事物,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然而,教師只憑個人摸索,畢竟能力有限,實效也難保證。能夠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需要對教師進行集體培訓,培訓之后讓教師自己摸索使用,自己體會,然后再針對教師的問題開展解惑、答疑和幫扶。通過培訓,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領會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能夠正確地把握和理解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內涵和特點等,能夠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三)完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多維評價及激勵機制
有無完善的教學評價和激勵機制關系到能否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它是“教”與“學”能夠聯(lián)動的關鍵手段之一。既然是教學評價機制,那么就應該涵蓋“教”與“學”兩個主體。然而,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似乎只關注對學生的評價,卻忽略了對教師的關注和激勵。本文試圖從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個方面構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評價和激勵機制。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應該構建綜合性評價和激勵機制。綜合性評價應該包括針對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針對性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積極性,比如學生提前預習課程,完成線上學習任務,出勤率高,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綜合技能的展示,比如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展示學習成果、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等;終結性評價主要指學生完成作業(yè)及考試成績情況。學生課程成績=針對性評價(50%)+形成性評價(30%)+終結性評價(20%),這樣的模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除此之外,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種評價模式兼顧學習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是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反饋和肯定。當然,各種評價方式的比例可以按照課程、學生和教學的需求作適當?shù)恼{整。
對教師的評價也應該是對教師整個教學過程的肯定、認可和反饋。因此,對教師的評價也可以參照對學生的評價模式:教師學期考核成績=針對性評價(30%)+形成性評價(30%)+終結性評價(40%)。針對性評價主要是指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和積極性,如參與的教研活動、培訓活動,參與的課題、課程建設、教學比賽等;形成性評價主要考察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和綜合能力等,如教師開展示范課、獲得教學比賽、申請完成的課程項目和論文、開發(fā)的課程和教材等;終結性評價主要關注教師的教學成績,同行評價、督導評價和學生評價等。依據(jù)這個評價模式,年度考核中,在部門和學校的前幾名應該給予榮譽稱號等精神激勵,同時也應給予這些優(yōu)秀的教師一定的物質激勵。
參考文獻:
[1]趙文艷.“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高職院校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湖北農(nóng)機化,2019(24):173.
[2]高婭,田凱茜,龍妍,等.高校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施情況的調研分析[J].無線互聯(lián)科技,2019(24):95.
[3]凌小萍,張榮軍,嚴艷芬.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0):47.
[4]嚴萍昌.高?!靶蝿菖c政策”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J].社會科學家,2020(3):152.
[5]陳婭冰,趙志豪.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便捷模式探討[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121-122.
[6]涂慶皓.高校思政課教師線上教學改革的三維思考[J].吉林化工學院報,2021(12):29.
[7]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EB/OL].(2019-03-18)[2022-01-2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3/18/c_1124250386.htm.
◎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