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建東 楊曉娜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重要時期。閱讀既是小學英語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徑。目前,很多教師只關(guān)注課內(nèi)教材的閱讀教學,導致學生過度依賴教師講解,喪失閱讀體驗,缺乏獨立思考,無法真正提高閱讀能力。課內(nèi)外融合閱讀體現(xiàn)了閱讀的一致性、連續(xù)性、能動性,學生能從中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及思維框架,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進而促進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譯林版《英語》四(下)Unit 8 How are you? Story time 板塊主題是“教師對學生的關(guān)愛”。它有兩部分內(nèi)容:一是楊玲給李老師打電話,告訴老師自己生病不能上學,李老師給出關(guān)愛建議;二是李老師給楊玲打電話,詢問楊玲的身體狀況以及明天是否能到校學習?!尔惵暠睒O星分級繪本》“No School Today”主題是“父母對孩子的關(guān)愛”。它有兩部分內(nèi)容:一是小男孩Tom 生病,媽媽給老師打電話替他請假,Tom 想到會錯過學校里的舞獅表演而感到沮喪;二是第二天Tom 上學后,驚喜地看到了舞獅表演,得知表演人員昨天由于重感冒也未能到校。
基于教材及學生學情的分析,課前,教師布置學生自主閱讀繪本“No School Today”,課上,組織學生對兩個教材進行多元形式的融合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學習遷移,就是情境與反應聯(lián)結(jié)的遷移,只有在兩種學習中存在著共同的聯(lián)結(jié),一種學習才能加強另一種學習。課內(nèi)外閱讀教材中的相似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積極思維,有助于學生的學習遷移。
緊扣“打電話請假”這一情境,教師利用問題“Who can’t come to school?(誰不能來上學?)Who calls the teacher to ask for leave?(誰給老師打電話請假?)”組織學生進行繪本“No School Today”的課外閱讀分享,學生在教師提供的這一部分故事情節(jié)的圖片輔助下,能輕松地說出答案。緊接著,教師利用相同的問題,自然過渡到主教材四(下)Unit 8 How are you? Story time 板塊的學習,學生能快速聚焦關(guān)鍵信息,找到答案(如圖1)。最后,教師呈現(xiàn)以下句型:Tom’s mum calls Miss Wang.Tom can’t come to school.Yang Ling calls Miss Li.I can’t come to school.帶領(lǐng)學生邊打節(jié)拍邊chant。相同的情境,相同的問題,為學生的學習遷移搭建了“橋梁”,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巧妙融合了課內(nèi)、課外的閱讀。
圖1
緊扣“教師打電話關(guān)心學生”這一情境,教師首先布置學生閱讀主教材故事的第二部分,圈出李老師關(guān)心楊玲的幾個問題即:How are you? Can you come to school tomorrow? 緊接著,學生學習這一部分。隨后,教師創(chuàng)設相似的情境:Miss Wang also calls Tom to care about him.How does Miss Wang care about Tom?組織學生倆倆打電話(如圖2)。學生積極調(diào)動思維,將主教材的學習遷移運用到繪本故事中,巧妙融合了課內(nèi)外閱讀,既加強了學用結(jié)合,又充分感悟了教師對學生的關(guān)心。
圖2
對比閱讀,就是將兩種或多種閱讀文本放在一起,比較著進行閱讀,它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選準對比點是比較閱讀的關(guān)鍵所在,鑒于小學生實際英語水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比重點內(nèi)容及表達方式的異同,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活躍思維,獲取更全面的知識。
學生知道楊玲給李老師打了請假電話后,教師提問:What does Yang Ling say when she calls Miss Li? 組織學生聽對話,完成填空,繼而學習楊玲和李老師之間的電話用語。緊接著,教師利用問題“What does Tom’s mum say when she calls the teacher?”布置學生精讀繪本P5,找出與主教材故事中不同的電話用語(如圖3)。通過這一層次的對比閱讀,學生對于“May I speak to/talk to...?”電話用語有了深刻印象,也自然掌握了如何用英語打電話這一課內(nèi)外教材均蘊含的重點內(nèi)容。
圖3
又如,教師利用問題“Yang Ling can’t come to school.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組織學生閱讀主教材故事板塊,圈出楊玲的病因,然后教學cold,headache。教師過渡:When Miss Li hears Yang Ling is ill,what does she say? 學生畫出李老師說的話,并學習:I’m sorry to hear that.Take care.接著,教師布置學生仔細閱讀繪本P4 和P7,圈出Tom 的病因,畫出父母對他的建議,并完成思維導圖(如圖4)。這一次對比閱讀,打破以往單篇課文“碎片化”的教學局限,學生借助課內(nèi)故事閱讀中的圈、畫等閱讀方式,整合拓展學習了fever,cough 等單詞以及Go and have a rest./Go back to bed.等建議的表達法,既深刻感受到教師、父母對我們的關(guān)愛,又自然習得了當我們聽到不好或不幸的消息時,表達自己心情的語句“I’m sorry to hear that.”,真正精細融合了課內(nèi)外閱讀。
圖4
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強調(diào),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需與任務或問題相結(jié)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以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quán)。將學生的閱讀轉(zhuǎn)變?yōu)橐越鉀Q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活動,能促使學生始終處于一個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助推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閱讀的融合。
思維導圖能使思維可視化、清晰化、條理化,有助于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記憶。了解他人身體不適情況(illness),關(guān)心對方并給出合理建議(advice)是課內(nèi)外兩個閱讀教材都蘊含的重點內(nèi)容。首先,教師帶著學生閱讀主教材故事,完成思維導圖的第一部分。其次,教師布置學生帶著問題“What’s the matter with Tom? What’s his parents’advice?”閱讀繪本,圈畫重點信息,完成思維導圖的第二部分。最后,布置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與同伴講述這一部分內(nèi)容(如圖5)。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既鍛煉了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又整合、歸納了課內(nèi)外閱讀教材的重要知識,提升了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圖5
閱讀是輸入,運用是輸出。在學生先后感悟教師、父母對我們的關(guān)心之后,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Look,there’s another lion dance at Yang Ling’s school.Everyone is so happy.But Mike is not at school.同時給學生布置任務:同桌模擬進行Su Hai 與Mike 的電話連線。提供以下問題讓他們思考:
1.How to make a call in English? 2.Mike can’t come to school.How does Yang Ling ask about the reason? 3.Mike is ill.What’s Su Hai’s advice? 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每個學生都能結(jié)合課內(nèi)外的閱讀知識和特有經(jīng)驗猜測Mike 的病因,并給出合理的建議,他們積極思考,熱烈討論,充分體現(xiàn)了同學之間的關(guān)愛之情。學生的對話如下:
Su Hai: Hello,this is Su Hai speaking.May I speak to Mike?
將開關(guān)函數(shù)的定系數(shù)轉(zhuǎn)換為變系數(shù),保留了開關(guān)函數(shù)在控制過程中的降頻效果,同時,變系數(shù)可以根據(jù)功率誤差,增大或減小開關(guān)函數(shù)在代價函數(shù)中的比重,優(yōu)化矢量的選擇,省去不必要的開關(guān)動作,同時,依然可以穩(wěn)定功率的準確跟蹤,確保系統(tǒng)的高效運行。
Mike: Hello,Su Hai.This is Mike speaking.
Su Hai: You can’t come to school today.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Mike: I have a fever and a cough.
Su Hai: I’m sorry to hear that.Take care.You can drink some warm water and eat some fruit.
Mike: Thank you.
只有走進生活,閱讀教學才能得以拓展和延伸,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才會全面發(fā)展。課內(nèi)外閱讀教材中蘊含的主題內(nèi)涵和文化價值觀,是實施學科育人的重要素材。緊扣主題,聯(lián)系自我,把課堂轉(zhuǎn)向生活,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能真正促使課內(nèi)外閱讀教學相融相通,實現(xiàn)學科育人的目標。在學生先后體悟了教師、父母、同學對我們的關(guān)愛之后,教師引領(lǐng)學生結(jié)合自我,感悟?qū)ε笥训年P(guān)愛,進一步凸顯“表達關(guān)愛”這一主題意義。
教學片斷如下:
T: If our friends are ill,can you give them some advice?(教師提供圖片及語言支架)
S1: You can eat some fruit.
S2: You can drink some warm water.
S2: You can go to bed early and have a good rest.
...
隨著閱讀的不斷深入,結(jié)合當前生活,引導學生自己關(guān)愛自己是水到渠成的。
教學片斷如下:
T: Boys and girls,we need to care about ourselves.What can we do to care about ourselves?(教師提供圖片及語言支架)
S1: We can open the windows.It can help keep the air fresh.
S2: We can wear masks.It can keep us healthy.
S3: We can wash our hands.It can keep our hands clean.
...
最后,教師出示防疫“三件套”“六還要”,加強學生疫情防控的意識。
實踐證明,引導學生基于主題意義,結(jié)合自我與生活展開討論,能深度融合課內(nèi)外閱讀,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知識向能力、從能力向素養(yǎng)的轉(zhuǎn)化。
評價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也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工具,它貫穿學生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學生參與自我評價,能夠有效地調(diào)整學習方法,提升自我反思力和學習責任感。
學習目標是導向?qū)W生學習與評價的標準和依據(jù)。教師從技能、方法、情感三個維度制定本節(jié)課內(nèi)、課外融合閱讀的學習目標,設計自我判斷的表格。上課前,教師把表格發(fā)給學生,讓學生的學習更具針對性。課后,學生根據(jù)表格進行自我判斷,加強自己的反思,進一步促進課內(nèi)外閱讀的有效融合。
技能四(下)Unit 8 How are you? Story time與繪本“No school today”融合閱讀 自我判斷姓名_____________1.我能聽、說、讀、寫兩個故事中的單詞與詞組cold,fever,headache,cough,may,hear,tomorrow,take care,go and have a rest,go back to bed,并在語境中理解其含義。(☆☆☆)2.我能準確使用兩個故事中的電話用語This is...speaking.May I speak to/talk to...? 打電話。(☆☆☆)3.我能在特定語境中理解并恰當使用句型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I have.../ I’m sorry to hear that./ Take care./ Drink some warm water.等句型表達對他人的關(guān)愛或在接受他人詢問時準確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4.我能在圖片、視頻等的幫助下理解兩個故事,能用準確的語音語調(diào)朗讀故事。(☆☆☆)
1.我能運用對比閱讀法學習兩個故事的重點內(nèi)容。(☆☆☆)方法2.我能借助思維導圖講述兩個故事的重點內(nèi)容。(☆☆☆)情感1.我能對他人表達關(guān)愛。(☆☆☆)2.我能很好地關(guān)愛自己。(☆☆☆)
教師采用學習遷移、對比閱讀、任務驅(qū)動、聯(lián)系生活、自我評價等教學手段,有機融合小學英語課內(nèi)外閱讀,有效推動學生主動閱讀,促使學生“學”與“用”的深度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