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中國式”問題突圍:薩提亞模式在家庭教育中應用的學理審思

    2022-07-10 01:10:00陳佳莉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2年6期
    關鍵詞:中國式家庭教育

    摘? 要:新時代正向教育提出時代的呼喚,教育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不單單需要高質(zhì)量的學校教育,更要求高質(zhì)量的家庭教育以及高效融洽的家校合作。文章將以薩提亞模式為突破路徑,以家庭教育之視角,反思教育中現(xiàn)存的“中國式”問題,重新發(fā)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進行家庭教育對青少年作用的學理審思,助力青少年的和諧發(fā)展與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家庭教育;薩提亞模式;中國式問題

    中圖分類號:G45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17-0119-04

    當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為重要的探討話題,青少年的發(fā)展需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為基礎。而在家庭教育中,“中國式”問題正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與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為親子交流時間少、父教缺失、“乖孩子”情結(jié)等問題,在家庭教育的具體實施中壓抑青少年的自信心培養(yǎng),未能滿足青少年的某些心理關鍵期的需求,因而導致青少年在發(fā)展過程中產(chǎn)生困惑。

    不同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著更深刻與持久的影響,因此,為實現(xiàn)青少年的和諧生長與全面發(fā)展,家庭需要建立更為親密的親子關系,提供更和睦融洽的家庭環(huán)境,讓青少年能夠產(chǎn)生歸屬感和信任感,從而提升自信、尋找自尊與自我。在家庭教育中堅持“以人為本”,可以為青少年提高學科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提供良好心理基礎,提高青少年學習與探索的主觀能動性,為其更好地迎接時代挑戰(zhàn)提供心理與思想力量。

    本研究旨在對薩提亞模式進行概要介紹,并對中國現(xiàn)有家庭教育問題進行反思和探討,為在發(fā)展過程中有自信心缺失、有尋求自尊需求等心理問題的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導的可行方案,擴展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領域的理論視野與知識基礎。

    一、薩提亞治療模式——以成長為取向

    (一)薩提亞模式的內(nèi)涵

    薩提亞模式是由家庭治療師維琴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所創(chuàng)的一套心理治療方法,從系統(tǒng)與整體的觀點出發(fā),以家庭關系和家庭溝通的改變來塑造更開放、更富有彈性的家庭狀態(tài),以此達成家庭成員的共同成長。薩提亞治療模式還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許多有效的治療手段,如家庭雕塑、一致性溝通以及繩索等,為緩和家庭矛盾,調(diào)解家庭關系提出了有效辦法。

    (二)薩提亞模式的特點——以人為本

    薩提亞治療模式中蘊含了極其豐富的人文色彩,注重自尊、自信以及自我觀念的提升,強調(diào)以人為本位,采取一致性溝通等手段,盡可能發(fā)揮青少年的個人潛能。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引入薩提亞治療模式可以幫助父母重新看待自身的教育方式與溝通方式,給予家庭更高效可行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青少年群體良好心理素質(zhì)。

    二、家庭教育中的“中國式”問題

    (一)反思:“中國式”問題的表現(xiàn)

    1. 父教缺失。家庭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父親和母親在家庭中占據(jù)同等的地位,而由于教育觀念不合、“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傳統(tǒng)觀念以及教育理論缺失等種種原因,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著墨并不濃重。而這種父親游離于家庭教育外的生活格局使孩子從小缺乏與父親的接觸和交流,已成為我國當前家庭教育中的一個突出問題[1]。然而,父親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卻起著極大的作用,父親具有更強健的體魄與充沛的能量,不僅在與青少年進行“追打游戲”以及鍛煉身體素質(zhì)方面有著特殊作用,還能促進青少年的情緒喚醒與激情激發(fā),促進良好的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也能為更好地完成學業(yè)提供良好身心基礎。

    2. 親子交流時間少。時代的飛速發(fā)展對父母以及青少年都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zhàn),父母的閑暇時間被工作、生活所擠占,閑暇教育的機會日益減少。不僅如此,“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營銷口號加重了父母以及青少年的焦慮,青少年的閑暇時間也被補習機構(gòu)擠占,在攀比和焦慮的情緒的支配下,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延續(xù),家庭教育未發(fā)揮在青少年成長中的基礎性作用與獨特價值。

    3. 聽話教育與“乖孩子”情結(jié)。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父母、親朋好友以及老師更偏向使用“聽話”“乖”等詞匯來期待與評價一個青少年,因此,青少年難免會陷入“服從”的思維困境,以自我追尋為代價,以此達成父母對其在學業(yè)以及未來發(fā)展方面的期望。

    但是根據(jù)薩提亞的冰山隱喻來看待青少年,隱藏在青少年“行為”的表面之下,是無數(shù)的對內(nèi)在世界的追求,而對“自我”的追尋是隱藏在冰山最下層的,是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最根本的需要。因此,“乖孩子”情結(jié)與聽話教育是父母給予青少年的一種錯誤教育期望,并不能滿足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需求,不利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自我觀點與主見。因此青少年不能明確個體的未來發(fā)展目標與規(guī)劃,在學業(yè)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道路上會產(chǎn)生更多的迷茫。

    (二)分析:“中國式”問題的成因

    家庭教育的“中國式”問題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本研究試圖對以上問題進行反思與分析,嘗試對其成因進行解讀。

    家庭教育包括七大重要元素,分別為夫妻關系、認知、父母的情緒狀態(tài)、溝通方式、自我效能感、愛的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程度。擁有以上七種重要元素是進行良好家庭教育的前提,因此,“中國式”問題的存在正是以上七種元素的部分缺失或全部缺失的具體體現(xiàn)。借助以上七大元素,本文對“中國式”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

    1. 夫妻關系

    和睦的夫妻關系能夠保證夫妻間良好的溝通與對話,實現(xiàn)在教育理念上的和諧,并對自身在教育中的責任與分工有明確的認知,父教與母教才不會缺席青少年的成長路程,同時也能減少父母在教育權(quán)上的爭議,讓家庭教育保持持續(xù)且一致的發(fā)展狀態(tài)。

    2. 認知

    父母對自身角色的正確認知是進行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能夠發(fā)揮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同時,父母對青少年的行為的錯誤認知同樣影響了家庭教育的質(zhì)量,例如大多數(shù)父母面對青少年坐在窗邊看雨這一行為時,會產(chǎn)生諸如“他在浪費時間”的認知,從而采取呵斥等方式來要求青少年將注意力轉(zhuǎn)移至學習上,這樣的認知實際上是一種精神上的放棄[2],父母忘記去聆聽與感知青少年,而青少年會產(chǎn)生“不被重視”“不被看到”等負面情緒,甚至導致青少年做出更多的偏差行為。若是父母對此行為的認知是“他在沉思”“他在精神世界中進行創(chuàng)作”,那么青少年對于“被看到”的需求就會被滿足,從而在家庭中感受到溫暖與舒適,產(chǎn)生安全感與信任感。

    3. 父母的情緒狀態(tài)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控制原生家庭或社會生活所引起的負面情緒,才能營造積極健康的家庭氛圍,讓家庭教育成為陽光教育的溫床。

    4. 溝通方式

    父母和青少年之間的有效溝通也是進行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有效且平等的溝通方式能夠讓青少年樹立更強的自尊與自信,也能架起家庭成員之間愛的表達的橋梁。

    5. 自我效能感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常常會由于教育理論的缺乏或青少年的抵觸心理而產(chǎn)生自我效能感的缺失,從而對于教育產(chǎn)生無助與焦慮,甚至將青少年全權(quán)交給學校進行教育。此外,具有較強自我效能感的父母能夠保持表里一致的溝通姿態(tài),內(nèi)心世界與外在表現(xiàn)呈現(xiàn)一致性,對教育具有高度自信,能夠引發(fā)自我察覺與反思,保證個人的身心健康與家庭教育的和諧。

    6. 愛的能力

    教育的一個特定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情感方面的品質(zhì),特別是人和人的關系中的感情品質(zhì)[3],家庭教育中也需要注重愛的能力的培養(yǎng),家庭成員需要重視表達愛意的意識,掌握表達愛的能力。不僅如此,對愛的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教育內(nèi)容,父母要讓青少年在家庭教育中領悟并掌握愛的能力,有助于青少年形成社會情感,可以使之在生活中提升幸福感與獲得感。

    7. 心理健康程度

    青少年的外在行為表現(xiàn)是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需要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程度,意識到青少年對于愛、自尊、自信等方面的需求,為青少年的學科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除了以上七種因素,家庭教育內(nèi)容同樣導致了“中國式”問題的產(chǎn)生。由于家庭教育的具體教育內(nèi)容模糊不清,家庭教育常常成為學校教育的延續(xù),失去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與價值。家庭教育在價值觀傳遞方面有著特殊作用。教育始于家庭,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始于家庭[4]。因此,家庭教育應以民族之魂為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滋養(yǎng),立足家庭特色進行家庭教育,讓青少年在家庭中受到文化滋養(yǎng),樹立堅定的品格與自信自強的時代精神。

    三、薩提亞模式在家庭教育中的學理審思

    (一)家庭教育的實踐哲學

    薩提亞模式中提出的思想觀念與方法論指導,都突出了一個主題——追尋人的價值。如同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所強調(diào)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質(zhì)”,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形式,同樣應當關注并回歸于“人”,認識并尊重青少年的獨立性與個性,讓家庭教育為青少年的自我追尋提供動能,實現(xiàn)青少年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薩提亞模式尋求家庭成員間進行“一致性溝通”,保持“表里一致”的溝通姿態(tài)。具有該模式的人表情流露和言語一致,內(nèi)心和諧平衡,自我價值感比較高[5]。作為薩提亞模式中所提倡的最高目標,這是基于家庭成員對自身高度的自我價值的意識與判斷。不僅要求家庭成員之間建立的高度的相互尊重與信任,還要求家庭成員之間要發(fā)現(xiàn)并回應深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需求與渴望。因此,薩提亞模式在家庭教育中應用的實現(xiàn)需要父母具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尊重青少年的獨立性,幫助青少年進行自我價值的追尋與實現(xiàn)。

    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家庭教育觀念,薩提亞模式從家庭的整體性出發(fā)討論家庭關系,強調(diào)家庭教育是父母與青少年的共同成長,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成就。在薩提亞模式的視角下的家庭教育不僅關注了青少年的需求,還強調(diào)父母在教育過程中對自我的重新審視,對過往生活中殘缺需求的再彌補,讓青少年與父母共同成長,共同關懷,真正實現(xiàn)了“人”的意義。

    (二)家庭教育的核心指向

    新時代的發(fā)展向青少年提出了時代的要求,面對信息時代的迅速發(fā)展,青少年需要實現(xiàn)個體的全面發(fā)展,就如同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所講,“只有全面發(fā)展的個人才可能占有它們,即才可能使它們變成自己的自由的生活活動”,在馬克思看來,人的全面發(fā)展既包括生產(chǎn)勞動的能力,又包括各種綜合能力與素質(zhì)。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應將青少年的全面發(fā)展作為其核心指向,培養(yǎng)青少年良好身心素質(zhì),給予青少年充足的信任與支持,為少年進行自我發(fā)展、尋求愛好興趣、自由選擇職業(yè)等長遠發(fā)展打牢精神之基。

    時代呼喚完整的人,時代需要完整的人,一個人如果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力量,并深入探索個體的意識與內(nèi)心世界,那么他便不能夠很好地理解并融入這個世界。因此,薩提亞模式中的家庭教育不僅要關注青少年在知識獲取方面的表現(xiàn),更要尊重青少年人格和復合態(tài)度培養(yǎng),使青少年在人格的成長過程中保持平衡,為時代培養(yǎng)完人。

    (三)家庭教育的發(fā)展展望

    面對“中國式”問題,不但要反思過往和當前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更應以發(fā)展的眼光來展望家庭教育的未來,實現(xiàn)教育在家庭領域的革新。

    薩提亞模式以整體的視角看待家庭問題,關注到每位家庭成員都具有的教育力量,希望通過家庭關系的調(diào)節(jié)來實現(xiàn)家庭功能的矯正。因此,未來的家庭教育也應注重更親密的家庭關系的建立,使父母具有更強的自我效能感,通過彼此間有效的溝通實現(xiàn)教育理念的洽談,減少父母間教育觀念的沖突,讓教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更加和諧。不僅如此,父母要能夠尊重青少年的獨立人格,讓父母與青少年處于同等地位,一方面父母為青少年融入社會生活提供思想指導,另一方面鼓勵青少年以個體情感與思想為世界提供創(chuàng)造性貢獻。青少年在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中可以更好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反思等活動產(chǎn)生如同胡塞爾哲學所討論過地從“原意識”到“后反思”的過程與關系產(chǎn)生對客體自我進行建構(gòu)與再構(gòu)的需要與動力[6],青少年在自我建構(gòu)、自我改建的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消除思想障礙,欣賞生命力的和諧與美感。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革新需要樹立整體觀,在每位家庭成員都發(fā)揮自身教育力量的基礎上,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以期在家庭中展現(xiàn)教育的魅力,實現(xiàn)家庭的共同成長。

    薩提亞模式要求家庭成員之間要實現(xiàn)表里一致的溝通姿態(tài),在教育中采取一致性溝通,意味著父母要充分意識到青少年在精神層面的需求,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意志,在教育的具體實施中保持外部行為與內(nèi)心的一致性,因此,家庭教育要謹慎采用命令主義態(tài)度與強制手段,更注重說理教育與對話教育。說理教育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來進行教育的方法,與強制和壓倒相對[7],而對話教育則強調(diào)教育者以平等的姿態(tài)來喚醒生命、激揚生命、引導青少年去展示生命的力量,使生命通過對話式教育獲得自身的透明性[8]。這兩種教育方式通過言語手段對青少年進行思想與行為上的引導,展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僅能夠滿足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所需的自尊與自信,還能鼓勵青少年走向自主、自覺、自決。

    教育并非一家之事,家庭、學校以及社會都會對青少年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影響,曾任里根政府教育部長的貝爾表明,“教育問題的本質(zhì)是社會問題,以學教學為中心的教育改革充其量只能影響和改變學生每天 6~8小時的生活。因此,要提高一個社會的教育水平,學校必須得到家庭和社會的全力配合”。由此可見,家校合作既面對社會轉(zhuǎn)型帶來的巨大挑戰(zhàn),也是社會轉(zhuǎn)型的必然趨勢,家庭教育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必須發(fā)揮家校合作中蘊含強大的教育價值。良好的家庭提供了優(yōu)質(zhì)教育環(huán)境,學校提供高質(zhì)量的教育,家校堅持以人為本,融洽共談實現(xiàn)學生的自信心與自尊的提升,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青少年主動接受知識,在實踐中檢驗,并主動進行創(chuàng)造,實現(xiàn)青少年的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

    未來的家庭教育應當注重家庭教育生態(tài)的修復與完善。家庭教育生態(tài)包括了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教育期待等多方面,家庭教育生態(tài)建設就是要按照教育規(guī)律辦事,不僅要求父母要掌握科學系統(tǒng)的教育知識,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與思想指導,還要求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能動地矯正違反教育規(guī)律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

    三、總結(jié)

    綜上所述,薩提亞模式視角下的家庭教育并非是年長一輩對年輕一輩的知識、理念、思想上的單向灌輸,而是一個家庭的共同成長、相互成就。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共同努力,父母在家庭中的幸福感也需要青少年的及時反饋與情感表達,只有從家庭的整體出發(fā),以親密的家庭關系為紐帶,以有效的溝通為橋梁,才能成就高質(zhì)量的家庭教育。

    參考文獻:

    [1] 伊凡. 家庭教育中的中國式問題[J]. 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4(10):33-37.

    [2] 馬克思·范梅南,李樹英. 教育的情調(diào)[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9:38.

    [3]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192.

    [4] 翟博. 樹立新時代的家庭教育價值觀[J]. 教育研究,2016,37(03):92-98.

    [5] 郭瑞杰,梁賀紅. 薩提亞治療——一種基于家庭治療的心靈成長模式[J]. 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11):289.

    [6] 魯潔. 教育:人之自我建構(gòu)的實踐活動[J]. 教育研究,1998(09):13-18.

    [7] 佘雙好. 從說理教育到心理疏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fā)展[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07):89-96.

    [8] 蔡春,扈中平. 從“獨白”到“對話”——論教育交往中的對話[J]. 教育研究,2002(02):49-52.

    (薦稿人:陳瑄,河套學院教授)

    作者簡介:陳佳莉(2003—),女,學士在讀,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研究方向為教育學。

    猜你喜歡
    中國式家庭教育
    中國式民主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海峽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28
    中國式婚姻:“我不離婚”
    海峽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2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見
    科教導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45:08
    論猶太人的金錢觀教育
    科教導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39:41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1:12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9:50
    家庭環(huán)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14:38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中國式失敗
    江山市| 肇源县| 冕宁县| 观塘区| 屯留县| 山东| 新河县| 嘉荫县| 江西省| 海口市| 砀山县| 万年县| 云梦县| 田阳县| 天水市| 沧源| 浑源县| 东光县| 财经| 开远市| 马龙县| 廉江市| 尚志市| 育儿| 定边县| 甘孜县| 汕尾市| 惠安县| 响水县| 武清区| 宜宾市| 义马市| 香河县| 扶风县| 惠东县| 鹤岗市| 盐源县| 茌平县| 石嘴山市| 防城港市| 札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