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樂蘭,江新麗,劉秀英,陳 琳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咯痰、呼吸困難、慢性咳嗽等,具有病情持續(xù)時間長、反復發(fā)作等特點,若不及時進行有效護理、治療,可發(fā)展為呼吸衰竭或肺心病,使患者肺功能、活動耐力逐步下降,對患者生活質量產(chǎn)生嚴重影響[1-2]。呼吸功能訓練通過采用不同鍛煉方法,可提高有效呼吸和肺活量,是該病康復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3]。舒適護理模式是指在整體護理基礎上加以強調“舒適”,更注重患者舒適感,以滿足其心理、生理等各方面需求、提高護理質量為基本出發(fā)點。鑒于此,本研究分析呼吸功能訓練聯(lián)合舒適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根據(jù)患者入院單按單雙號分為試驗組(45例)和對照組(45例)。試驗組女22例,男23例;年齡62~80歲,平均(69.31±3.42)歲;病程3~14年,平均(7.58±2.29)年。對照組女25例,男20例;年齡60~79歲,平均(69.81±3.69)歲;病程4~16年,平均(7.89±2.68)年。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納入標準:經(jīng)臨床體征、胸部X線檢查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或家屬自愿簽署同意書;具有一定理解、書寫能力。排除標準:嚴重貧血;合并精神、認知障礙;合并惡性腫瘤、結核疾病、凝血功能異常;合并泌尿系統(tǒng)、心臟病、高血壓等嚴重內科疾病。
1.3方法: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予以基礎護理、健康教育、用藥及飲食指導、監(jiān)測患者病情等呼吸內科常規(guī)護理。在此基礎上,試驗組行呼吸功能訓練聯(lián)合舒適護理干預:①呼吸功能訓練:腹式呼吸:指導患者取平臥位,屈曲雙膝呈30°,放松腹部,雙手分別放于上腹和前胸部位,通過鼻子緩慢吸氣,鼓起腹部,維持數(shù)秒后緩慢呼氣;縮唇呼吸:告知患者緊閉嘴唇經(jīng)鼻吸氣,后用吹口哨方式緩慢吐氣,腹部收緊,將吸氣與呼氣時間比控制為2∶1,呼氣流量以不吹滅距患者15 cm處的蠟燭火焰為宜;呼吸功能訓練:指導患者定期實施短距離步行或上下樓梯訓練以降低氧耗;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彎腰呼吸、啞鈴操、轉體、擴胸等運動,以訓練呼吸功能,經(jīng)胸肌、肋間肌鍛煉及提肩等運動緩解氣喘。上述訓練1次/d,每次1小時。②舒適護理:入院后,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清潔的環(huán)境,保持病房溫度在22℃左右,并經(jīng)常通風,可提高病房空氣質量。同時盡量在患者擦拭身體時為其設置布簾,讓患者有獨立空間,保護其隱私。按照患者呼吸困難程度,在緩解其胸悶、氣短前提下,采用科學、合理的體位護理,并協(xié)助患者選擇舒適體位,同時指導患者實行有效咳嗽,多喝水,以稀釋痰液黏稠度,并定時排痰。治療前加強與患者溝通,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并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方法的優(yōu)點,并向其介紹既往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療信心。此類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缺氧,向其及家屬講解吸氧必要性,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正確吸氧方式,且于吸氧過程中需保證呼吸道暢通,對吸入性氧氣實施濕化、溫化處理,并將排出痰液及時清理。若吸氧過程中,痰液過多,及時實施吸痰,在此過程中盡量將痰液一次洗凈?;颊叩姆喂δ苡捎诩膊〉挠绊懚鸩綔p退,致使咳嗽時痰液阻塞呼吸道,無力排除,從而給機體造成不適感,指導患者多行叩背、翻身及多喝水,有助于促進痰液排出,必要時予以吸痰處理。護理人員應定時協(xié)助患者翻身,對其受壓部位實施按摩,并保持受壓部位皮膚干燥、清潔,避免發(fā)生壓瘡等并發(fā)癥。兩組均聯(lián)系干預2周。
1.4觀察指標:①肺功能:采用Master Screen 肺功能檢測系統(tǒng)(德國JAEGER公司)測定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肺功能指標,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氣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氣中段流量(MMEF)。②生活質量:采用本院自制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生活質量評估量表(量表重測信度為0.724)評估干預前、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物質生活狀態(tài)、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4個維度,滿分為100分,分值越低提示生活質量越差。
2.1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干預前,兩組PEF、FEV1/FVC、FEV1%、MME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PEF、FEV1/FVC、FEV1%、MMEF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情況比較
2.2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n=45)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主要是由支氣管炎或慢性肺部疾病所致,細支氣管過度充氣、遠端膨脹導致肺組織容積加大、彈力下降,常見癥狀為胸悶、慢性咳嗽、咯痰等,影響患者生活質量[4]。常規(guī)護理雖可控制病情,減輕臨床癥狀,但對肺功能改善護理效果不理想,所以,尋求高效的護理干預對改善肺功能至關重要。
舒適護理可提高患者心理和生理舒適度,減輕其心理壓力,以積極心態(tài)面對治療,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信心[5]。本研究中,干預后,試驗組FEV1/FVC、MMEF、FEV1%、PEF、生活質量評分均較對照組高,提示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應用呼吸功能訓練聯(lián)合舒適護理可改善其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在于:呼吸功能訓練中通過腹式呼吸可提高身體耐受力及膈肌活動量,改善內循環(huán)和肺通氣狀況,減輕呼吸困難;縮唇呼吸可增強氣道內壓,避免氣道因胸內壓升高而受到壓迫,使呼氣流速延長,有助于排空肺部氣體,改善缺氧問題;呼吸操訓練屬于全身性行為,可提高心血管、肌力功能,改善肺功能,提高機體活動能力,加快病情轉歸[6-7]。舒適護理中通過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避免其情緒因陌生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波動,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為不同癥狀的患者采用科學、合理的體位護理,既可提高機體舒適度,又可改善臨床癥狀;通過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方法,可提高其疾病認知度,評估心理狀態(tài)并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可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有助于提高其護理配合度;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常用治療方式是吸氧,經(jīng)改善吸入氧氣的溫度和濕度,確保呼吸通暢;呼吸道排痰護理可提高排痰效率,減輕機體不適感;定時調整患者體位并按摩受壓部位,可降低壓瘡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8]。
綜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應用呼吸功能訓練聯(lián)合舒適護理可改善其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