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菲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每每讀到《詩經(jīng)》中那些以采摘野菜起興的詩句,總令人倍感親切,也倍增鄉(xiāng)愁。因為在一定層面上,采摘象征著我們和一片土地最直接的關(guān)系——養(yǎng)育。而那些被我們的母親、祖母、太祖母、太太祖母們采摘過的野菜、加工成的食物,會成為我們走過山海也難以忘懷的鄉(xiāng)愁和味道。
被渤海之濱的滄州人雅稱為“渤海青絲”的黃菜,就是很多北方海曲游子的鄉(xiāng)愁。黃菜,又名黃須菜,名“黃”卻并不黃,而是一種披針葉的綠色草本植物,鹽堿地特產(chǎn)。
渤海邊的黃菜,盛夏當季,嫩莖葉可食,涼拌、做餡均可。近年,因土地改良,鹽堿地減少,黃菜也成罕物,老家的親戚們常常采摘、料理后贈人嘗鮮,于是黃菜也成為炎炎夏日里一道滿載親情和鄉(xiāng)情的獨特味道。
其實,采食黃菜的過程頗有些繁瑣、辛苦,但于想藉之以慰鄉(xiāng)愁的人而言,卻也不乏樂趣、情趣。
首言其采。初夏時節(jié),于朝陽慵起、清露未消之晨,或日暮西山、霞光未斂之昏,攜一只竹籃或柳筐,踏上潤濕中泛滿白色堿花的鹽堿荒坡,你就會看到那長得潑潑辣辣又水嫩靈秀的叢叢“青絲”了。采摘黃菜,也有手法,要像采茶一樣,擇其披針葉條上的嫩簇,也就是只摘取每一枝條上頂部的嫩尖,所以,有經(jīng)驗的主婦,一般都是熟練地以拇指和食指、中指撮其苗尖,而以無名指和手腕勁帶,一撮一扯,那狀如簪纓、色如滴翠、觸如絲縷的“極品”便飄然入籃了。伴著藍天白云的高渺、綠野清風的灑逸,采摘著一叢更比一叢多、一簇更比一簇嫩的黃菜莖葉,不僅會令人對自然的慷慨油然而生感激,也會對在這貧瘠得幾乎不長其它植物的土地上卻長得如此蓬勃的生命油然而生敬意。
采摘黃菜還要注意甄別,因為世間萬物往往有一就有二,有真就有假。這黃菜也有個與其長相頗似的“兄弟”——堿蓬,黃菜能吃,堿蓬有毒。要鑒別它們,一是看色,堿蓬灰綠,黃菜雖也有點發(fā)灰,但相對還是更翠綠一些,且個別嫩葉略帶紅紫;二是觀形,黃菜是散葉分枝的,而堿蓬則聚葉成簇。
次言料理。對于采摘回來的黃菜,首先還要擇洗一番,去掉混入的黃葉和雜草等,然后就可以清洗、煮焯了。據(jù)我所知,民間有兩種大同小異的煮焯方法:一種是先燒熱了鍋(農(nóng)家大炊鍋),然后倒入洗好的黃菜翻炒,汁液飽滿、顏色有些灰綠的黃菜芽葉遇到熱鍋很快變得鮮綠并被灼破表皮,開始流出濃綠的汁水,這時加入適量清水,不能太多,然后將黃菜集于鍋中央,蓋鍋燒火,期間注意觀察黃菜變化,待整鍋黃菜都變成鮮艷的碧綠、以炊鏟輕插即斷的程度,便可出鍋了;另一種則簡單粗暴,就是燒開水倒入黃菜,煮熟。黃菜焯煮后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揉菜:將涼水浸泡之后的黃菜,或置于密網(wǎng),或于板上、盆中,揉破葉腹,擠出咸水,然后漂凈。
焯煮這一工序雖繁瑣,但于清水飄搖中感受黃菜的纖柔細軟,有時確能令人產(chǎn)生手撫美人青絲云鬢般的聯(lián)想。然炎炎夏日,抱鍋弄火、費力揉漂,還是令人不免感慨:得一味之勞尚如此,更何況其他呢?不過,隨著時代發(fā)展,人們也與時俱進地想出些新辦法:比如,將焯煮好的黃菜不經(jīng)搓揉,直接冷凍到冰箱里,這樣不僅能延長食用時間,而且由于冷凍,黃菜汁水飽脹的葉腹便輕松凍破,食用時,只需拿出解凍、漂洗就可咸水盡除,而且這樣黃菜葉子也比較完整,涼拌時品相會更好一些。
最后言其食。黃菜可直接涼拌,碧綠的黃菜、金黃的姜末、瑩白的蒜蓉(或不放蒜而用辣椒油),再淋上土產(chǎn)的小磨香油或麻醬,令人垂涎欲滴、大快朵頤也就不足為怪了。本地宴請,只要有這道菜,一定被吃得最快、最干凈。黃菜還可做餡,無論葷素都極鮮美。特別是做成餃子煮熟裝盤,透過薄如素絹的面皮,依稀可見里面的絲絲碧蕊,晶瑩剔透得如溫潤之玉,令人于享美味之前,先領(lǐng)秀色。待咬破薄皮,于水汽裊轉(zhuǎn)之中,乍現(xiàn)瓤餡瑩綠之姿,如再佐以蒜泥與麻醬混合的小料,那份清新鮮美,就更非大魚大肉所及了。
黃菜不僅莖葉能吃,籽粒也可食,名“黃菜盤子”。聽經(jīng)歷過上世紀“三年自然災(zāi)害”的老人們說,渤海地區(qū)那幾年如果沒有黃菜、黃菜盤子,不知會餓死多少人呢!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滄州人之于黃菜,總有一份難以割舍的眷戀,也包括像我這樣雖未經(jīng)歷自然災(zāi)害、但同樣生長于這片長滿黃菜的土地上的后人。
鄉(xiāng)親們說起黃菜的味道,總結(jié)為三個字:沒邪味。老子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萬物歸于“至”境,往往就到了“無”上,比如五顏六色的光聚在一起卻成就了陽光的無色透明。所以,我把鄉(xiāng)親們所說的“沒邪味”,理解為“至正之淡”,即質(zhì)樸無華的菜香、純正厚拙的菜味,這也許正是黃菜最大的特點和最大的味道吧,亦如生長在這片土地上淳樸正直又勤勞淡泊的鄉(xiāng)民們。
又一季夏木蔥蘢,遙想那一片片長滿各種野菜的土地上,又有多少提籃挈筐的婦姑,滿懷欣喜地收獲著煌煌厚土的無私饋贈。她們重復(fù)那些古老的采摘動作,哼唱那些代代流傳的民歌,在那片麥浪翻滾的田疇上,一切似乎仍如三千年前那般淳厚質(zhì)樸……C5034C9A-2782-470B-8851-8CF602C66F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