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穎佳,樊小霞,姬元元
(洛陽科技職業(yè)學院智能制造與汽車工程學院,河南 洛陽 471822)
草莓是薔薇科草莓屬的草本植物,在我國種植面積廣,經濟效益高,深受人們的喜愛。草莓多采用地膜附壟式大棚種植,果實垂在壟地兩側的斜面上生長,此種植方式具有增強通風、防止果實污染、節(jié)省用水的效果,可有效提高草莓的種植質量,同時壟間過道有助于田間管理,便于自動化采摘的實施。目前,我國草莓主要依靠人工采摘,勞動強度較大,成本高[1]。據統(tǒng)計,草莓采摘所花費的人力成本占草莓生產總成本的50%~70%,草莓生產過程中近40%的時間都耗費在采摘環(huán)節(jié)[2]。在農業(yè)勞動力資源急劇減少的背景下,發(fā)展草莓自動采摘設備已經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3-4],也是我國設施農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的迫切需求[5]。草莓自動采摘裝備目前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成熟草莓識別技術[6]、采摘手設計[7]兩方面,較少關注草莓采摘后裝盒系統(tǒng)的開發(fā),本研究即針對草莓采摘后裝盒系統(tǒng)進行設計。
傳統(tǒng)草莓裝盒流程如圖1(a)所示,草莓由采摘手采摘后臨時堆放在采摘機的收集容器中,待收集容器內草莓達到一定數量后取下收集容器,由種植員將草莓轉至周轉箱內,然后人工分揀裝盒,準備進行下一級的運輸銷售。傳統(tǒng)草莓收集裝盒方式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草莓堆積放置于收集容器中,層層疊壓,下層草莓容易破裂;2)整個收集裝盒過程中草莓轉移次數較多,增加草莓碰撞破損的概率,且轉移過程需要人工接觸參與,勞動強度大、效率低;3)采摘手放置草莓時草莓落下的高度應盡量一致,隨著堆積高度的增加,采摘手行程需要控制調節(jié),控制的復雜性增加。
草莓包裝盒作為草莓物流運輸銷售的載體,具有良好的緩沖保護功能[8-10],如圖2 所示。傳統(tǒng)裝盒流程中草莓在采摘后并不直接進入包裝盒,需要經過多道周轉工序,增加了草莓果實的損失率。如圖1(b)所示,可設計一種草莓自動裝盒系統(tǒng),將其設置于草莓采摘機上,作為采摘機的一部分。將采摘手采摘下的草莓直接放置于運輸銷售包裝盒內,人員不接觸草莓,減少草莓轉移的次數及分揀工作量。
圖1 草莓采摘裝盒流程對比
圖2 草莓包裝盒
草莓裝盒系統(tǒng)工作原理如圖3 所示,草莓裝盒系統(tǒng)集成于草莓采摘機上,設置包裝盒供送、堆放機構,草莓自動放入包裝盒內。具體規(guī)劃流程為包裝盒提前輸送至預定位置,將采摘手釋放的草莓經導向(引導草莓的掉落方向,使其落入包裝盒),按一定數量同時導入包裝盒內一列,然后包裝盒運動到下一列工位,如此反復完成一盒草莓的裝盒;裝盒后經平整,使位置不合適的草莓進入包裝盒緩沖凹槽內;包裝盒臨時堆放于采摘機上,達到一定數量后,將包裝盒自動放置于種植園的預定位置。草莓裝盒系統(tǒng)中包裝盒應能自動供送,裝盒完成的草莓可自動卸載,保證采摘工作連續(xù)進行,包裝盒的補充采用人工方式[11-12]。
圖3 草莓裝盒系統(tǒng)工作原理
草莓采摘裝盒系統(tǒng)包括供盒機構、裝盒控制器、包裝盒傳送機構及堆放升降機構,其中供盒機構用于儲存包裝盒,并將包裝盒供送至傳送機構上;傳送機構將包裝盒先送至裝盒控制器,進行草莓裝盒,然后送至堆放升降機構;裝盒控制器設置在包裝盒傳送機構上方,其上設置3 個裝盒工位,可同時使3 顆草莓下落至包裝盒中;堆放升降機構暫時儲存已裝草莓的包裝盒。其中,裝盒控制器上的裝盒工位數量可根據包裝盒結構調整,圖4 包裝盒內設置有3 行×5 列,共15 個凹槽,可容納15 顆草莓,草莓裝盒后的高度低于包裝盒側板。
圖4 整體結構
裝盒控制器接收采摘手采摘后的草莓,并將草莓導送至包裝盒內,裝盒控制器如圖5 所示。首先草莓被采摘手放入導向座的接收孔中,并滑入導向槽中,由控制滑座上設置的斜板托起,暫留于控制滑座的導向槽內,接收孔設置為3 個,采摘手逐次將草莓放入;待3 個接收孔內均放入草莓后,步進電機A 啟動,通過凸輪連桿機構使控制滑座向左運動打開導向座,草莓落入包裝盒內,完成一列草莓裝盒。彈簧起復位作用,導向座和控制滑座的左右相對位置可調,以適應不同大小的草莓。
圖5 裝盒控制器
包裝盒傳送機構如圖6 所示,實現包裝盒的推送。包裝盒放置于由4 條支柱形成的供盒倉中,當步進電機B 啟動后,皮帶輪開始轉動,在傳送皮帶上設置有推板,推動供盒倉最底部的包裝盒沿傳送皮帶運動方向運動,包裝盒由左右兩塊L 型導向側板支撐,傳送皮帶略低于導向側板內水平面,避免與包裝盒接觸。待最底部包裝盒完全推出后,與其緊連的包裝盒落下,等待下一次推送。當包裝盒推送至裝盒控制器底部相應位置時,傳送減速步進電機停止,等待草莓落下。草莓落下后,傳送減速步進電機啟動一定步距至第2 列位置,等待草莓落下,如此反復直至第5 列位置,當第5 列位置草莓落下后,傳送減速步進電機啟動將包裝盒推送至堆放升降機構,其間經過毛刷,毛刷輕輕掃過草莓,可將沒有落到包裝盒凹槽內的草莓掃入凹槽中。其中傳送皮帶上推板為軟橡膠材質,包裝盒進入堆放升降機構后可被包裝盒反向壓縮,待轉過升降機構后靠自身彈性復位,保證推送運動連續(xù)、可靠運行。
圖6 包裝盒傳送機構
堆放升降機構如圖7 所示,包裝盒到達堆放升降機構后,首先由定位框進行定位,并由放置臺托起,定位框上設置有到位開關。當包裝盒達到指定位置后,觸動到位開關,步進電機C 轉動,絲杠轉動帶動放置臺下移一個包裝盒的高度,等待下一個包裝盒堆放進入。其中放置臺分別與絲杠和導向軸連接,可上下移動。堆放升降平臺兩側對稱設置有4 條定位皮帶,保證包裝盒堆放時的平穩(wěn)性。
圖7 堆放升降機構
當升降機構中包裝盒堆放至一定數量后,草莓采摘機可自動卸載包裝盒。如圖8 所示,采摘機運動到卸載工位,使放置臺支撐條間隙和卸載區(qū)固定收集臺支撐條間隙錯位,然后放置臺繼續(xù)下降一定高度,使包裝盒落于固定收集臺上,然后采摘機退出,放置臺上升至初始位置。
圖8 包裝盒卸載示意圖
草莓采摘裝盒系統(tǒng)主要包括裝盒控制器、包裝盒傳送機構及堆放升降機構三大部分組件,其中裝盒控制器控制草莓進入包裝盒中;包裝盒傳送機構用于儲存包裝盒并將包裝盒供送至傳送機構上,然后送至裝盒控制器,草莓裝盒后送至堆放升降機構;堆放升降機構暫時儲存已裝草莓的包裝盒,實現草莓采摘機邊采摘邊裝盒的工作場景。草莓裝盒系統(tǒng)可直接設置于現有草莓采摘機的末端,解決了草莓采摘后的收集問題。通過采摘手將采摘后的草莓直接裝盒包裝,無需另外設置收集容器和周轉箱,無需另外安排人員進行周轉、裝盒,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草莓的中轉次數,避免了草莓堆積,降低了草莓破損的概率,同時間接降低了對采摘手的控制難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農業(yè)采摘自動化是現代農業(yè)體系構建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未來農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當下農業(yè)自動采摘往往忽視自動裝盒過程,采摘后還需要人工分揀才能進行運輸和銷售。本研究以草莓為研究對象,設計了一種草莓采摘后自動裝盒系統(tǒng),可實現采摘后草莓的直接運輸銷售,降低勞動強度,提高采摘綜合效率。本設計可為其他農業(yè)產品采摘后裝盒、裝箱系統(tǒng)的設計提供借鑒,也可為擴展農業(yè)采摘機器人的功能設計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