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脆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中國古典詩詞更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光彩奪目、熠熠生輝,從《詩三百》《楚辭》的詩歌啟蒙,到漢樂府的興起、魏晉的成熟、隋唐的興盛,再到宋元的繁榮、明代的革新與復古、清代的現(xiàn)實主義。如今,提到唐詩,最引人注目的詩人當屬詩仙李白。李白生于盛唐,時代造就詩人,豪放灑脫、自由浪漫是他身上的兩大標志,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當時的時代特征與面貌。
詩人通過作品來展現(xiàn)獨特的寫作風格,是離不開詩歌中的意象的。李白今存詩大約一千首,在李白的詩歌中,月與酒是常見的意象。酒對于中國人,尤其是中國文人來說,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相聚暢飲,對酒當歌,詩酒風流。而詩歌中對酒的描述也源遠流長,《詩經》中就有“君子有酒,旨且多”。李白是詩仙,也是酒仙,不僅愛喝酒、寫詩,也愛把酒寫進詩歌中,酒是李白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李白的摯友。在中國文學中,詩和酒的結合,似乎是一種天生的緣分。杜甫曾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睋?jù)統(tǒng)計,在李白的詩篇中“月”出現(xiàn)過七十四次,頻率很高,體現(xiàn)了李白對月亮獨特的情懷。而且,李白賦予月亮靈魂,可以與它探討人生的困惑:“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笨梢?,李白對酒與月的喜愛。
一、李白之歌中的月
月亮作為一個意象,是詩歌中的???,在詩人的眼里,月亮不單單是月亮,詩人賦予了它更多的內涵,以抒發(fā)獨特的情感。詩歌中月的象征意義有: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展現(xiàn)人的高潔品格與豪放不羈、孤寂悲愁之情以及純潔的感情。李白詩中的月有自然之月、邊塞之月、懷古之月、抒情之月,不同場合下的月寄托著詩人不同的情感。
(一)思鄉(xiāng)懷親之情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李白青年時期,他離開蜀地,開始漫游生活,途中的一個秋夜,途經峨眉山,抬頭遠眺,看見峨眉山頭懸掛著半輪秋月,在群山的襯托下月光是如此明亮、皎潔。秋天的月有一種深遠幽清的意蘊,帶著一絲涼意?!鞍胼啞闭f明不是月圓之日,有殘缺之感。由此,可感受到詩人的悲涼與惆悵。詩人的目光由山頂?shù)奶炜辙D至水面,月亮的影子映在江面,江水緩緩流動,月光如水,是美好的。隨著船出發(fā),峨眉山的月變得不可見了,詩人想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思君不見下渝州?!霸率枪枢l(xiāng)明”,對峨眉山月的思念亦是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只是借景抒情,對峨眉山月的道別亦是對家鄉(xiāng)的道別,游子在遠方看到月最容易勾起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李白流放之際,是一首送別故友的詩?!拔摇币郧霸谌龒{的時候,曾經西望明月回憶峨眉。家鄉(xiāng)的峨眉月從峨眉而出,普照滄海,跟隨萬里照明,離家千里仍不忘峨眉月,這不僅是對峨眉月的喜愛與懷念,更是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渡荊門送別》
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李白出蜀漫游,途經荊門一帶的夜晚,月亮的影子投射到江面,好像是一面天上飛來的鏡子,云朵變化聚集像海市蜃樓。一動一靜的不同景色,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月亮如鏡可見江面沒有任何起伏變化,“結海樓”可見天空遼闊無垠。前一句是景物的動靜描寫,下一句“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表達詩人仍然愛戀著故鄉(xiāng)的水,伴“我”萬里行舟。就在欣賞一動一靜的風景時,觸景生情,懷念故鄉(xiāng)水,亦是懷念故鄉(xiāng)。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長相思》
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李白第一次入長安的時候,奔走于權貴名流之門。一盞昏暗的燈,如何不讓人黯然神傷,思念越發(fā)不可收拾,卷起圍幛望著天上的月亮,空自長嘆。這個“孤”字不僅僅說的是燈,更是詩人自己的現(xiàn)狀,一語雙關。本來就遇事不順,抬頭又是滿目的蒼涼,面對孤燈,詩人內心的思念油然而生。孤燈又不明,更給人增添了愁思,傷心欲絕。詩人卷簾對月,希望借月以寄相思之情。
(二)高潔與豪放不羈之情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將進酒》
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李白與朋友相聚暢飲的時候。當時,李白正值青年,回首過去,功業(yè)未成,悲嘆人生。但李白的詩中展現(xiàn)的不是悲慘凄涼之感,而是激憤豪邁之情。李白不是一個悲觀主義之人,在他看來,時光易逝,政治抱負未實現(xiàn),這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難道要因此悲觀消極嗎?人生無論怎樣,得意或失意,都要盡情享受快樂,不要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月光。這種豪邁來自李白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和樂觀自信,老天爺既然造就了“我”,必然有“我”的用武之地,即使花光了身上的錢財,也會再有的,表明了希望自己大有可為,現(xiàn)實卻是懷才不遇。但詩人并沒有受到打擊,他覺得只要機會到了,就一定會有所作為,這種樂觀豁達的精神伴隨他一生。
(三)孤寂、苦悶、惆悵之情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難》
這首詩是李白在長安時寫的,突寫蜀道之難。前面已經寫到了蜀道的險峻,這里話鋒一轉,問你西游什么時候回去?蜀道路途險峻,高不可攀。一路上的鳥兒在古木上哀嚎,雌鳥跟著雄鳥在林間繞轉,又聽到杜鵑在夜月哀嚎,真是愁繞空山!詩人借古木荒涼、鳥聲凄慘渲染蜀道的險峻與內心的不安和孤寂悲涼之情。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月下獨酌》
這首詩是李白在長安時創(chuàng)作的。當時,他到了皇帝身邊,以為能得到重用施展才華,卻沒想到玄宗只是讓他陪酒,創(chuàng)作一些應酬歌頌的詩歌。除此之外,他還受到排擠和讒言。在這種境遇下,他感到孤獨、苦悶,用月下獨酌來排遣心中的憤懣。詩人在花間擺上一壺酒,獨自一個人飲,花下飲酒本是樂事一樁,但是詩人一個“獨”寫出他的心境是孤獨落寞的,“無相親”說明身邊沒有一個親近的人,詩人是渴望有人相伴,有知己。詩人看到月亮,突發(fā)奇想把它擬人化,“舉杯邀明月”,把明月與自己的影子相映,就有三人了,原本獨酌的凄涼一下熱鬧了起來。月亮為伴,但它不懂暢飲的樂趣,影子也只是默默相隨,最后還是只有自己獨酌,“既”“徒”二字更是寫出了作者的無可奈何。雖然知道月與影不能消解內心的孤獨,但在此刻仍需要讓它們作伴,及時行樂,不但獨酌,還載歌載舞。
二、李白詩中的酒
李白有一個癖好—嗜酒,飲酒必吟詩,吟詩必飲酒,而且會把酒帶進詩中。他的詩與酒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酒是其詩歌的有機組成部分;他一生嗜酒,酒又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是李白靈感的來源,使其人才思敏捷,使其詩如神來之筆,妙不可言。酒是詩意的闡述,若沒有酒,李白的浪漫不能表達得淋漓盡致;若沒有酒,李白不可能寫出那么出彩的詩歌。酒在李白的詩歌中展現(xiàn)了豪邁率真之情、悲傷激憤之情、離別不舍之情。
(一)豪放率真之情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把酒問月》
這首詩是李白與朋友飲酒時所作,良辰美景,皓月當空,對酒當歌。詩人希望在高歌飲酒時,月光能夠一直照進我們的酒杯。詩人飲酒借月抒發(fā)要及時行樂的豪邁率真之情。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將進酒》
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李白與朋友相聚暢飲的時候。他說,人生須盡歡,不要白白浪費了這快樂的時間,人生本來就是大起大落的,不要等到沒落了才去后悔以前沒有好好珍惜快樂的時光,要縱情歡樂,及時行樂。整頭整頭的牛羊烹飪,而不是一碟、一盤,“一飲三百杯”足以看出場面的壯觀,痛痛快快地大飲三百杯,是多么豪放暢快!最后到達豪邁高潮,高聲勸酒,杯莫停,既是生逢知己,又酒逢對手,真是難得的樂事,圖個一醉方休。此詩極力推崇“飲者”,為了飲酒,千金換美酒,其對于酒之魅力的詮釋,確已登峰造極。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這首詩是李白寫給好友元演的。年輕的李白,積極向上、豪邁,飲酒是他精神上的解放。用黃金白璧買來宴飲與歡聲笑語的時光,一次酣醉使“我”數(shù)月輕蔑王侯將相。極度夸張的詩句,是李白通過暢飲抒發(fā)心中的豪邁與曠達。
(二)愁苦激憤之情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行路難》
這首詩是李白從長安賜金放還的時候創(chuàng)作的,抒發(fā)自己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險阻時內心的悲憤不滿的情緒。面對豐富的佳肴美酒,一杯清酒和可口的佳肴一樣價值萬錢,對于李白來說看到酒,應該開懷暢飲,但他推開杯子,放下筷子,吃不下??梢?,詩人心情是多么苦悶,拔劍環(huán)顧四周心里一片茫然。詩人愁苦不堪,卻沒有借酒消愁,而是拔劍尋找出路,但無處可去,酒中藏著詩人的愁苦茫然之感。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這首詩是李白客居宣州,陪朋友登高,設宴送行時所作的。前面寫道“欲上青天覽明月”,是多么豪情壯志。理想很美好,現(xiàn)實卻一地雞毛?,F(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讓詩人難以擺脫現(xiàn)實的紛擾。所以,詩人很苦悶。就像是抽刀去斬斷流水,水不但沒有被斬斷,反而愈發(fā)急促,舉杯喝酒消解愁悶卻越發(fā)愁苦,富有哲學意味。詩的最后,作者說人生在世有很多不如意的事,不如明天就把頭發(fā)散了,乘舟去遠游。詩人不再豪情萬丈、意氣高揚,而是陷入思考。
(三)離別思念之情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金陵酒肆留別》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的秋天,朋友為他餞別時所創(chuàng)作的。風吹動柳樹,酒香撲鼻,店家姑娘捧出新釀制的酒,喚客品嘗,當是春風吹來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飄香,多么愜意舒適。金陵的一群年輕人來到這里,為詩人送行。餞行的酒啊,你斟我敬,將要走的和不走的,個個干杯暢飲,無限留戀,但沒有傷感之意,詩人是開心快樂的。在詩的最后,詩人通過江水來和離別之意相比,這樣就使離別之情具體可見。“請你們問問那東流的江水,離情別意與它相比究竟誰短誰長?”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濃,也看不見摸不著;而江水是形象的,給人的印象是綿綿不絕,體現(xiàn)了詩人離別時的不舍,嘆而不傷,富有青春活力,風流瀟灑。
流水無情去,征帆逐吹開。
相看不忍別,更進手中杯。
—《送殷淑其三》
這首詩是李白送別朋友時所創(chuàng)作的。流水無情地緩緩流去,遠行的船卻要被風兒吹開。怎么舍得你離開呢?干杯,干杯,一杯又一杯,不寫離愁別緒,而是勸酒,情意自現(xiàn),酒中承載著對友人的深厚友誼。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留客中行》
這首詩是李白入長安之前創(chuàng)作的。來自蘭陵的美酒,有醇濃的郁金香的芬芳,裝在玉碗里看上去非常晶瑩剔透。要是主人同我一道盡興暢飲,一醉方休,我哪管他這里是故鄉(xiāng)還是異鄉(xiāng)呢!一個游子在他鄉(xiāng),喝酒醉后便不知他鄉(xiāng)還是故鄉(xiāng),其實還是帶有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詩與酒,在李白的筆下完美結合,成為他詩歌中精彩的部分,他把酒當作抒發(fā)情感的寄托,飲酒后似醉非醉的狀態(tài),寫出瑰麗壯觀的詩篇。為什么李白能寫出如此多優(yōu)秀的關于酒的詩歌?一方面是因為李白的創(chuàng)作時期是在盛唐,國力強盛,盛唐的造酒業(yè)非常發(fā)達,酒文化繁榮,酒香醇厚,種類繁多,唐代人愛酒,李白自然也受到影響。而且,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中占據(jù)一席之地。中國是酒的故鄉(xiāng),酒的歷史源遠流長。關于酒的詩篇很早就有了,李白在前人的基礎上發(fā)揚光大。另一方面是因為李白家境優(yōu)渥,不計較金錢,能夠擲千金縱情暢飲。
李白的詩中酒與月常常一起出現(xiàn),相得益彰,酒中有月,月中有酒,以抒發(fā)詩人的豐富情感。同時,詩人也在不斷豐富月與酒的內涵。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酒與月是??停死畎椎脑娖?,每一個朝代關于酒與月的詩篇更是層出不窮。但提到關于酒的詩篇,一定會提到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