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麗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閱讀教學,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踐行素質(zhì)教育理念,力爭做到少做題、多讀書。從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不難看出,編者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翱鞓纷x書吧”作為部編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語文要素的鞏固和拓展,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語文要素;高效課堂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雙線組元”“雙線并進”的編寫理念和編排體系已經(jīng)深入人心,其中一個核心概念“語文要素”更是解讀統(tǒng)編教材時出現(xiàn)的高頻詞,得到了廣大教師的高度關注。所謂“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基本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習慣。作為一線語文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關注語文要素、聚焦語文要素、落實語文要素,從而打造高效課堂呢?
一、關注單元導讀,感知語文要素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前面都有導語頁,儼然已經(jīng)成為單元內(nèi)容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統(tǒng)編教材的一大亮點,單元導語頁的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統(tǒng)編教材“雙線組織單元結(jié)構(gòu)”的框架體例和“工具性與人文性兼顧”的編寫理念,是引導教和學的活動指南,也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學段目標要求的具體化。深入解讀單元導讀,有助于指引教師科學教學、高效教學,克服教學的隨意性與茫然性,全面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
單元導語頁一般是由單元目次、人文主題、語文要素、單元插圖四部分組成。在導語頁的統(tǒng)領下,課文和課后思考題、閱讀鏈接、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內(nèi)容板塊形成一個互相關聯(lián)的單元整體。如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導語頁人文主題是“一花一草總關情”。本單元在立德樹人方面的指向是從小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品質(zhì);語文要素的第一條是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情感的方法,第二條是寫一種事物,表達自己的情感。本單元三篇精讀課文《白鷺》《落花生》《桂花雨》和自讀課文《珍珠鳥》,都是散文,雖然寫作對象不同,但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呈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谡Z交際《制定班級公約》和習作《我的心愛之物》,共同指向言語運用與實踐,意在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多種方法介紹事物的特點,抒發(fā)情感。語文園地則是對單元課文人文內(nèi)容與表達方法的總結(jié)與梳理,與單元導讀呼應,進一步強化了單元導讀教學目標要素的落實。
二、整體設計教學,凸顯語文要素
整體性設計是部編教材的核心編排理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整體意識和單元意識,從整體入手,深入解讀單元導讀,洞察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撰寫體系,研究單元整合特點,聚焦語文要素,充分運用或適當整合、調(diào)整教材資源,靈活處理單元內(nèi)各板塊的內(nèi)容,將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有機融合。
例如,部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共安排了老舍先生的《貓》《母雞》、豐子愷的《白鵝》三篇課文,在閱讀鏈接處還安排了夏丏尊的《貓》、周而復的《貓》及《白公鵝》。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要聚焦語文要素“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把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動物的特點、感受作者情感作為教學重點,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整體教學設計。針對單元特點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流程:了解單元要素,確定學習目標——扣住關鍵語句,品悟動物特點——探尋表達方法,感悟作者情感——歸納總結(jié)提升,重視實踐運用。
三、重視問題設計,落實語文要素
(一)圍繞課后習題,提煉教學問題
仔細研讀單元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每篇課文后面的問題大多直指文章的重難點,是單元語文要素落地的具體抓手。有些習題可以直接作為教學的主要問題,用于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有些習題可以適當改變形式,用于激發(fā)學生探究和思考的興趣。如六年級上冊語文《橋》一課,課后有4個習題: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好短句。2.這篇小說寫了一位怎樣的老支書?找出寫老支書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并結(jié)合相關情節(jié)說說你的理解。3.畫出描寫雨、洪水和橋的句子,讀一讀再聯(lián)系老支書在洪水中的表現(xiàn),說說這些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4.小說最后才點明老支書和小伙子的關系,與同學討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嘉治劍橋公學的丁校長在執(zhí)教這節(jié)教研課時,直接把第二和第三兩個問題作為“學習活動一”和“學習活動二”的教學問題,并圍繞問題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對于習題4適當進行了調(diào)整,要求學生“自讀最后4個自然段后,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提出認為有價值的問題與同學分享”。在學生深入思考、大膽質(zhì)疑的基礎上,相機組織學生交流小說最后點明老支書和小伙子的關系的好處,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處。有效的問題設計,不僅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的有力抓手。
(二)分解教學主問題,梯隊推進教學
落實語文要素還可以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分解教學主問題,以層次化的問題梯隊推進教學。所謂梯隊推進教學,是指圍繞教學主問題,分解設計成2~3個指向主問題的逐層深入的小問題,并循序漸進地開展圍繞主問題的語言實踐活動。
例如,邳州姜樹華老師在執(zhí)教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習作單元《松鼠》一課時,對于“怎么把小松鼠寫清楚寫明白”這一問題,把這個主問題分解設計成三個具有梯隊遞進的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姜老師先是組織學生自主感悟,讓學生自由讀第一節(jié),想想作者是運用什么方法把松鼠的外形特點寫明白、寫生動的?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出示課件并標注相關詞語,體會形容詞、短句子、擬人體的妙處。然后適當點撥發(fā)現(xiàn),“請大家用心讀讀這段話,有幾個詞語很普通,卻很重要,丟了它們,會失去不少營養(yǎng),你能發(fā)現(xiàn)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興趣盎然,很快找到了“老是”“格外”“最”等幾個詞語,教師相機出示相關句子,并引導學生試著把這些詞語去掉,再讀一讀感悟一下。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生感受到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最后引導歸納構(gòu)建,“大家想一想,松鼠最顯著的特征是什么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一組松鼠卡通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松鼠尾巴的顯著特征。同時,出示幾張其他動物的圖片,分別讓學生說說如果介紹這些動物要抓住什么突出特征。學生在朗讀比較中習得了方法,在適當拓展練習中鞏固了知識、形成了能力。這種教學真正讓語文要素落地開花,值得借鑒。
四、注重實踐應用,運用語文要素
語文課程的本質(zhì)特征就是語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實踐,使學生習得的能力能夠在盡可能多的情境中得以反復練習和鞏固。同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恰當?shù)脑u價與鼓勵,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例如,關于復述的訓練,統(tǒng)編教材體現(xiàn)了鮮明的層次性、連續(xù)性和發(fā)展性,每個年級都有具體的要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語文要素就是“了解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在教學《獵人海力布》一課時,可以結(jié)合課后習題,讓學生把自己設想為故事中的人物,并嘗試以海力布或鄉(xiāng)親們的口吻,講一講海力布勸說鄉(xiāng)親們趕快搬家的情節(jié);也可以指導學生改變故事情節(jié)的順序,先講故事中最不可思議的情節(jié),設置一些懸念吸引聽者。如,面對海力布變成的這塊巨石,你打算如何向大家介紹它的來歷?還可以指導學生在講述故事時大膽想象,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節(jié)。如,講《牛郎織女》時,可以說說老牛是怎么知道織女下凡時間的、牛郎會如何向織女講述自己的身世等,以此增強故事的趣味性。在反復練習中,學生掌握了創(chuàng)造性復述故事的方法,提高了復述故事的能力。
五、堅持課外閱讀,拓展語文要素
部編語文教材非常重視課外閱讀。“快樂讀書吧”作為部編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語文要素的鞏固和拓展。它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需要,結(jié)合單元教材主題,給孩子們推薦喜歡的閱讀書籍,通過內(nèi)容導讀滲透閱讀方法,循序漸進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作為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閱讀,將課內(nèi)學到的知識和習得的能力加以拓展,在課外閱讀中提高能力和素養(yǎng)。
例如,部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民間故事單元,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學生在整個單元的學習中充分感受了民間故事的特點,被生動的民間故事所吸引。在單元學習之后,“快樂讀書吧”以大家耳熟能詳?shù)拿耖g故事《從前有座山》導入,適時推薦閱讀中國民間故事、歐洲民間故事、非洲民間故事……并以《田螺姑娘》為例,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民間故事的方法。
綜上所述,教師要遵循部編教材“雙線組元”的編排特點,樹立整體意識和單元意識,關注和解讀單元導讀頁,洞察編排意圖,聚焦語文要素,通過有針對性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主動、深度地學習,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杜春瑩.雙線并進,授之以漁[J].小學語文教學,2020,(05).
[2]朱紅梅.聚焦語文要素,提升課題品質(zhì)[J].安徽教育科研,2019,(19).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