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樂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材料一: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王羲之《蘭亭集序》
材料二:要為活著找到充分的理由?!疯F生
材料三:東航墜機事故發(fā)生后,一名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評論:我是一位尿毒癥患者,現(xiàn)在正在邊透析,邊看文章,淚流滿面。剛被確診為尿毒癥的時候,我覺得老天對我是如此的不眷顧,我是如此的倒霉。但是,當(dāng)我看到墜機的新聞時,我又覺得我是多么的幸運,至少我還活著。所以,請活著的人好好活著,好好去愛,去享受!
死生亦大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何在?我們應(yīng)該樹立怎樣的生命觀?成長中的你一定有自己的思考和體會。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寫作指導(dǎo)
這三則材料都緊緊圍繞生命的意義展開。材料一說的是生命短暫,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所欣”的東西,但這樣的事物又會轉(zhuǎn)瞬即逝,那我們應(yīng)該珍惜,還是應(yīng)該淡然呢?材料二指向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如行尸走肉般沒有思考,沒有靈魂?!罢业健倍终f明,人生的意義應(yīng)該由自己去追尋和定義。材料三中,對于尿毒癥患者來說,長期的病痛、透析的辛苦、等待的煎熬都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苦難,但是面對死生一瞬的空難,他釋懷了:只要活著,終究是幸運的。每個人都要珍惜生命,珍惜擁有。
這道題歸根結(jié)底是引導(dǎo)學(xué)生思考生命的意義,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珍愛生命的存在,重視生命的價值。寫作內(nèi)容一定要回答這兩個問題: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何在?我們應(yīng)該樹立怎樣的生命觀?
例文
生命,奇跡般的生命!
湖南省長沙市南雅中學(xué)? 郭如心
何時何地怎樣地出生,何時何地怎樣地死去,作為被夾在生死之間的生命,這似乎不由我們決定。但正如史鐵生所說:“要為活著找到充分的理由?!边@“理由”填滿了生死的狹縫,述說著我們的生命;千千萬萬的“理由”積累凝聚,譜寫著人類的文明之歌。成長中的我,青澀又小心地要去窺視這些理由。
生命值得去愛,去享受。
一個生命的出現(xiàn),最原始、最樸素、最熱烈的愿望僅僅是維持生命——這樣活著。盡管這個過程同樣伴隨著舍棄——像是春天的花,只要在生長,就會一季又一季地開落;就像屋檐下的燕子,一代又一代地哺育和離開,總有歸來的時刻;就像情感,要有愛,也要有堅持,有自我,也要有接納。于是種子萌芽,花朵結(jié)實,生長著,流動著,就是生命最樸素的價值。
生命可以去連接,去延續(xù)。
每每回望歷史,我都感到震悚:手上的筆,頭上的燈光,身處的教室,依靠的國家,都布滿了過往生命的故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正在接續(xù)前輩們的生命,那些用自己的故事筑造了我們所思所想的人的生命,那些用自己的血汗保護了我們的人的生命。我們的行為處事,正如他們的行為處事;我們這般活著,正如他們也這般活著。同樣地,我們的生命也將牽動著后世的生命,塑造著未來的生活。
生命得以去創(chuàng)造,去綻放。
人類的歷史是由無數(shù)的生與死鋪陳而成的,也將奔向更寬廣的生與死的海洋;在生死之中發(fā)著光的是生命“創(chuàng)造”出的藝術(shù)、故事、意志、精神。千萬年的生命璀璨地綻放著:這些生命的歌——王希孟、達芬奇、畢加索的畫;拜倫、李白、冰心的詩;哥白尼、伽利略、愛因斯坦的探索——人類還在用生命創(chuàng)造著一些奇跡般勇敢、奇妙、令人動容的歌。
從生命終點倒推人生歷程,我不愿妄議他人生存的理由與創(chuàng)造的價值,卻熱切地渴望終有一日人類群星中也得以閃爍出些許我的光芒:隆重地走完我的生命,并非“向死而生”,而是與生死共舞,把我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續(xù),是現(xiàn)在人類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后人生命的開端,愛我的生命,接續(xù)我的生命,綻放我的生命——生與死,成為曲譜上巧妙綴連的音符。我凝視著宇宙中如此的奇跡,并為之動容。
評點:標(biāo)題中“奇跡般”的形容,一個感嘆號,已經(jīng)道出了對生命熱烈的贊嘆。作者以材料二的“理由”為引導(dǎo),從“愛”“連接”“創(chuàng)造”三個角度闡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論證中,充滿著對生命樸素而溫暖的思考,充滿著對書間筆頭真摯的歷史回溯,充滿著對人類群星的尊重與敬畏,最后在對這些奇跡的審思中完成“向死而生”的自我價值認(rèn)知與追求。這場寫作不僅是作者對生命的熱烈贊嘆,更是對自我生命的一次精神洗禮。
(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