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伊婷,易金玲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主要特征為激素分泌減退、卵巢功能過早衰竭,可引起失眠、煩躁、心悸等一系列癥狀,造成患者不適,且病情進展后可影響育齡期女性的生育能力,患者需積極接受治療[1]。因POF不可治愈,目前臨床治療POF主要采用激素替代治療(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可補充激素,提高卵泡活性,延緩患者病情進展,被證實療效確切[2]。但POF患者行HRT治療時間較長,可產生激素依賴,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并影響長期治療效果[3]。針對此情況,探討預后相關的影響因子,對改進治療措施有重要意義。研究證實,免疫因素在POF發(fā)病及病情進展中均發(fā)揮重要作用[4]。推測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與POF病情有關,并可影響患者預后。此外,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ion factor,MIF)被證實與POF患者免疫紊亂有關[5]。推測MIF表達水平也可能影響POF患者預后?;诖?,本研究進一步觀察POF患者淋巴細胞亞群、MIF水平對HRT預后的影響。
前瞻性選取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6例PO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6~37歲,平均(31.52±4.61)歲;閉經時間3~11個月,平均(6.46±1.49)個月;孕次0~2次,平均(1.42±0.46)次;已婚102例,未婚14例。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 符合POF診斷標準[6];② 發(fā)病前患者月經狀況正常;③ 經檢測患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25 pg/mL,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xiàn)SH)水平>40 IU/L,促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30 IU/L;④ 經檢測患者肝、腎功能正常,可耐受HRT治療。排除標準:① 入組前2個月內接受過盆腔手術的患者;② 入組前2個月內服用過激素類藥物的患者;③ 對本研究藥物有過敏反應的患者;④ 合并婦科腫瘤的患者;⑤ 合并其他因素引起的閉經。
1.3.1 基線資料 于治療前,收集患者基線資料,包括年齡、閉經時間、孕次、婚姻狀況、卵巢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卵巢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E2、FSH、LH水平。卵巢RI及PSV檢測采用邁瑞DC-N3S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tǒng)。E2、FSH、LH檢測:抽取患者HRT治療前空腹肘靜脈血3 mL,以8.5 cm離心半徑、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美國ABI公司提供的性激素檢測試劑盒檢測E2、FSH、LH水平,檢測方法選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
1.3.2 淋巴細胞亞群及MIF水平檢測 采血及取血清操作同性激素檢測。采用美國ABI公司提供的淋巴細胞亞群檢測試劑盒檢測CD3+、CD4+、CD8+、CD4+/CD8+、CD19+水平,檢測方法選用熒光免疫法。采用美國ABI公司提供的MIF試劑盒檢測MIF水平,檢測方法選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
1.3.3 HRT預后評估 患者均應用克齡蒙進行治療,以治療3個月為1療程。于治療1個療程后,參照《中華婦產科學》[6]中有關內容評估療效。顯效:患者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月經狀況基本恢復正常,性激素水平較治療前改善≥90%;有效:患者癥狀體征改善,月經狀況恢復,50%≤性激素水平較治療前改善<9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有惡化。其中無效患者劃分為預后不良,顯效+有效患者劃分為預后良好。
116例POF患者中,有26例(22.41%)預后不良,有90例(77.59%)預后良好;預后不良組CD8+、MIF水平高于預后良好組,CD4+/CD8+水平低于預后良好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年齡、閉經時間、孕次、婚姻狀況、卵巢RI、卵巢PSV、E2、FSH、LH、CD3+、CD4+、CD19+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頁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淋巴細胞亞群及MIF水平比較
將初步基線資料比較結果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CD8+、CD4+/CD8+、MIF水平納入作為自變量,均為連續(xù)變量無需賦值,將HRT預后作為因變量(1=預后不良,0=預后良好);經回歸分析檢驗結果顯示,CD8+、MIF表達上調是HRT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OR>1,P<0.05);CD4+/CD8+表達上調是HRT預后不良的保護因素(OR<1,P<0.05),詳見表2。
表2 回歸分析檢驗淋巴細胞亞群、MIF水平對HRT預后的影響
將HRT治療前CD8+、CD4+/CD8+、MIF水平作為檢驗變量,將HRT預后作為作為狀態(tài)變量(1=預后不良,0=預后良好),繪制ROC(見圖1)發(fā)現(xiàn),CD8+、CD4+/CD8+、MIF水平用于預測HRT治療后預后不良的AUC分別為:0.856、0.831、0.815,均>0.80,均有一定預測價值,cut-off值分別取31.000%、1.750、112.400 pg/mL時可獲得最佳預測效能,各檢驗變量對應的cut-off值、特異度、敏感度等相關參數詳見下頁表3。
表3 淋巴細胞亞群、MIF水平預測HRT預后不良的ROC檢驗結果
圖1 淋巴細胞亞群、MIF水平預測HRT預后不良的ROC曲線圖
POF發(fā)病因素目前尚未明確,既往研究認為POF發(fā)生可能與遺傳、藥物、感染、代謝因素等多種因素均有關,在多種因素作用下,患者卵泡消耗速度過快或數量減少,造成孕激素、雌激素合成分泌量不足,進而引起多種癥狀[7-8]。近年來大量研究指出,自身免疫紊亂在POF發(fā)病及病情進展中均發(fā)揮重要作用[9-10]。免疫系統(tǒng)通過復雜機制直接或間接參與卵泡發(fā)育,在免疫系統(tǒng)異常狀態(tài)下,卵巢組織可受到系統(tǒng)攻擊,靶細胞功能受損,進而可導致卵巢功能衰竭[11]。但現(xiàn)有研究尚未對免疫相關指標與POF患者治療預后的關系進行分析,仍待進一步探討。
本研究通過觀察POF患者HRT預后,并探討免疫相關指標與POF患者治療預后的關系,以期為臨床治療POF提供一定參考意見。結果顯示,116例POF患者HRT預后不良占比達22.41%,說明POF患者行HRT獲益仍不理想。初步比較預后不良組和預后良好組基線資料后,經回歸分析檢驗結果顯示,CD8+、MIF表達上調是HRT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CD4+/CD8+表達上調是HRT預后不良的保護因素。分析原因在于,CD8+是抑制/殺傷性T細胞的標志,即細胞毒性T細胞,主要功能是殺傷靶細胞,其表達水平上調可反饋為機體存在炎癥或感染[12]。在POF患者中,CD8+水平可反饋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卵巢炎,CD8+水平越高,患者自身免疫性卵巢炎程度越嚴重,行HRT的預后不良風險越高[13]。CD4+/CD8+水平可反饋免疫調節(jié)變化,比值降低多為CD4+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可反饋為患者機體存在炎癥感染,免疫功能失衡、免疫系統(tǒng)受損,自身免疫性卵巢炎難以得到及時控制,卵巢功能損傷進展較快,行HRT后,患者有預后不良風險[14-15]。反之,CD4+/CD8+比值偏低可反饋患者免疫系統(tǒng)功能受損較輕,預后風險較輕。
MIF是內分泌免疫物質,集合了細胞因子、生長因子、酶及激素等的特性,可在致炎因子刺激下過量釋放,主要功能為抑制活化的巨嗜細胞游走、促進巨嗜細胞增殖[16]。MIF通過抑制活化巨嗜細胞游走,造成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可促進POF病情進展[17];通過激活巨嗜細胞增殖、作為促炎介質,誘導白細胞介素-1β、腫瘤壞死因子-α等炎癥因子釋放,并上調黏附分子表達,促使炎癥因子聚集[18-19]。此外,MIF可反向調節(jié)糖皮質激素,抑制糖皮質激素發(fā)揮抗炎功能,從而進一步促進局部炎癥進展[20]。因此MIF表達上調可反饋為POF患者機體免疫紊亂較嚴重,并存在炎癥損傷,患者卵巢功能不易恢復,預后不良風險較高。
基于上述分析,推測淋巴細胞亞群、MIF水平可用于預測HRT預后不良風險,繪制ROC發(fā)現(xiàn),CD8+、CD4+/CD8+、MIF水平用于預測HRT預后不良的AUC均>0.80,均有一定預測價值,證實推測成立。臨床可根據POF患者治療前CD8+、CD4+/CD8+、MIF水平,劃分高?;颊?,對有預后不良風險的POF患者,可在常規(guī)HRT基礎上結合中藥湯劑、針灸等療法,以提高POF患者的短期治療獲益[21]。而因本研究未能觀察POF患者炎癥因子及體液免疫指標,結論尚有局限,未來還應納入多項指標,進一步分析POF患者HRT預后不良的相關預測指標,并完善治療措施。
綜上所述,POF患者行HRT有一定預后不良風險,CD8+、CD4+/CD8+、MIF水平與HRT預后不良密切相關,并可作為預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