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非從
尊不尊重只有一個判斷標(biāo)準(zhǔn):是否想違背他人的意志,強迫對方做他不愿意做的事,無論你的要求是對還是錯。
上一期講了愛的第一個層面重視,這一期我們來聊一聊尊重。
我是被尊重的嗎
在感情中,被另外一個人尊重與接納的時候,你就會體驗到自己是被愛的。尊重就是允許你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自己的事自己可以說了算。如果你感覺到被強迫、被干涉、被控制,就是不被尊重了。同理,如果你對別人的事情、生活習(xí)慣、職業(yè)發(fā)展、做事風(fēng)格等指手畫腳,進行干預(yù),那就是不尊重別人了。
舉個例子。老公不喜歡洗碗,吃完飯就說你去洗碗吧。你說我不想洗,他可能對你發(fā)火、罵你為什么不去、指責(zé)你、告訴你這是女人應(yīng)該做的……他的目的只有一個:讓你去做你不想做的事。這時,他就是不尊重你的。
老公不喜歡洗碗,也沒說你去洗碗吧,但你告訴他你應(yīng)該去洗碗。他不想去,你也可能發(fā)火、生氣、跟他講道理:家務(wù)是兩個人的事,我也很累,男女是平等的……你的目標(biāo)也只有一個:讓他去做他不想做的事。這時,你就是不尊重他的。
兩個人各有各的道理,在各自的世界里,這些道理都是對的。我們不去討論誰對誰錯,實際上,感情里也沒有誰對誰錯。尊不尊重只有一個判斷標(biāo)準(zhǔn):是否想違背他人的意志,強迫對方做他不愿意做的事,無論你的要求是對還是錯。
有的人會問:他想殺人,我也要尊重他的意愿嗎?尊不尊重他是你的選擇,我們要講的只是判斷一下是不是尊重,而不會說尊重就是好的。事實上有些時候,不尊重一個人才是真正為他好,比如不允許他吸毒、賭博。當(dāng)然,你也不要覺得不尊重一個人就是好的,得看情況,尊重和不尊重各有各的好。
尊重別人是一種修養(yǎng),不尊重別人卻是人的本能。不尊重是有巨大好處的,它可以極大地滿足人的全能自戀。不尊重就是控制,能讓別人為你做事、為你服務(wù)、滿足你的意志。侵犯與控制是人擴張自我的本能沖動,符合人更好地生存的本能沖動。所以,兩個人一旦親密了,就會對另外一個人充滿需求。充滿需求的時候,就會充滿控制。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對親密的人容易脾氣暴躁、控制欲強,對外面的人卻脾氣很好,因為需求不一樣。需求度越高,控制欲越強。
在家里,老公說你去洗個碗;在單位,同事說你幫我復(fù)印下文件。想想看,你對他們的需求度一樣嗎?所以,在社會上,我們可以學(xué)習(xí)一點不尊重,為自己爭取一點利益。但在家里,我們要學(xué)習(xí)一點尊重。
為什么要尊重呢?偶爾不尊重一個人,你能從控制中獲得極大的滿足。但長期不尊重一個人,這個人就會感覺到很壓抑,想結(jié)束這段關(guān)系。比如你不想洗碗,他總是要求你洗碗;你想買喜歡的東西,他總是強迫你節(jié)約……長此以往,你會怎樣對待這個人呢?肯定會想離開他。所以,不尊重是會讓關(guān)系斷裂的。
怎樣才叫尊重伴侶
那么,我們要怎么樣尊重伴侶呢?
第一步,分清楚你的事、他的事,即界限。
婚姻里沒有兩個人共同的事,要么是你的事,要么是我的事。有人會說怎么可能呢?輔導(dǎo)孩子寫作業(yè)是誰的事?孩子難道不是他的嗎?洗碗是誰的事?難道他不吃飯嗎?客觀上,這些事的確需要兩個人共同參與、共同分擔(dān),才更有利于家庭和諧。但本質(zhì)和現(xiàn)實卻是:誰更想做就是誰的事。
誰更關(guān)心孩子的學(xué)習(xí)成績,這事就是誰的。誰更看不下去碗臟,就是誰的事。如果這是他的事,他就可以選擇不干,你為什么非要強迫他干呢?當(dāng)你強迫他的時候,這就是你的事了。你不是為了家才洗碗的,是為了自己看不下去才洗的??床幌氯ネ肱K,就是你的事了。
第二步,不評判,即不去分辨誰的更高級、誰的更好。
關(guān)于洗碗這件事,有人習(xí)慣用完就洗,有人習(xí)慣一周一洗,我甚至見過有人從不洗碗,就用一次性的,用完就扔。這些習(xí)慣哪個是好的呢?各有各的好。
你的夢想是發(fā)大財,他的夢想是做個普通人。誰的夢想更高級呢?你們只是不同,但卻是平等的,夢想不分高級低級。
你要是覺得兩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沒法相處,那就換個人唄。但是,你要注意:無論換了誰,學(xué)不會尊重,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因為沒有任何兩個人在所有方面都是一樣的,跟你不一樣是必然。
第三步,放下自戀。
你要知道,別人沒有聽你話的義務(wù)。別人不是你媽,不是你想干啥別人就得配合你;別人不是你員工,沒有被你指揮的義務(wù)。他跟你一樣是個獨立的人,控制欲其實就是不承認(rèn)對方跟你一樣是個獨立平等的人的體現(xiàn)。
第四步,為自己的事和需求負(fù)責(zé)。
你想讓他洗碗,那是你的需求,因為你想讓碗及時干凈起來。你想讓他輔導(dǎo)孩子作業(yè),這是你的需求,因為你希望有個學(xué)習(xí)好的孩子,他只需要有一個學(xué)習(xí)成績過得去的孩子就夠了。
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你希望對方幫你,那就要放低姿態(tài)、說好話,拿出態(tài)度和誠意來。這是求別人幫忙的基本姿態(tài)。如果你感到委屈的話,就要去思考你的委屈是不是在說:你就是應(yīng)該滿足我、照顧我。這時候,委屈就是一種嬰兒的全能自戀。實際上,你需要別人幫你的忙,你委屈什么呢?
我有個來訪者就是這樣。我跟她講這些的時候,她充滿了委屈。她說:我每天把地板拖得這么干凈,讓老公拖一次,我還得夸他、求他是吧?我問他:地板拖得干凈是誰的需求?她說:也是老公的需求。我又問:那是誰更看不下去地板臟呢?她說:是我。所以,她要為自己的看不下去負(fù)責(zé),這是她自己的情緒。
第五步,自我反思。
對別人的控制多,其實是你對自己的控制太多導(dǎo)致的。你總是要求自己保持干凈整潔、教育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可你做不到這些,或者,做這些很累,你受不了這些壓力,就想讓別人分擔(dān)。然而,你又低不下頭,你的表達(dá)就成了控制。
所以,放棄對別人控制的根本就是放棄對自己的控制。你不用干這么多活兒的,你也值得輕松、平凡度過這一生的。如果你有能力進一步反思,那就反思下原生家庭的教育,往往被控制、被要求太多,更容易養(yǎng)成要求自己的壞習(xí)慣。
如何讓伴侶尊重你
講完了如何尊重別人,我們再講一講如何被尊重。
你尊重別人,別人不一定尊重你,畢竟控制欲強的人這么多,你得學(xué)會保護自己。怎么面對別人的要求、控制呢?就是兩個字:拒絕。
一個不懂拒絕的人是永遠(yuǎn)都得不到別人尊重的。別人的尊重其實是你教會的,你需要反復(fù)用這兩個字教會別人怎么尊重你。怎么拒絕別人呢?分3個層次:
1.直接說“不”。
因為我不愿意,所以我不做。這時,你就教會了別人尊重你的感受。舉個例子。老公說:你怎么就知道買東西,一點都不知道節(jié)約?你可以直接說:我不愿意節(jié)約,我喜歡花錢。停在這里,不做解釋。這種拒絕就是直接表達(dá)自己不想做的意愿。他的反應(yīng)一般會是抓狂和憤怒,這是人在失控后最常見的反應(yīng)。只有經(jīng)歷這個失控期,人才能漸漸學(xué)會平靜下來,接受別人是不可控的這個現(xiàn)實。因此,你就需要承受對方的矛盾、沖突、憤怒等情緒,并頂住這個情緒,堅持下來。一次、兩次、三次、四次……他就學(xué)會尊重你了。
有人會擔(dān)心,這么沖突下去,關(guān)系不會斷裂嗎?我的意見是,如果因為你不聽他的,關(guān)系就斷裂的話,那說明這段關(guān)系早就該斷裂了。也有人因為承受不起沖突而妥協(xié),只是,當(dāng)你不斷妥協(xié)后,對方對你的要求和控制就會越來越多,早晚有一天你會受不了,還是得面對這個問題。
2.找理由說“不”。
還是上面的例子。老公說:你怎么就知道買東西,一點都不知道節(jié)約?為了避免沖突、讓他理解,你就開始找理由解釋自己為什么要買:便宜、家里需要、這個東西很好……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避免了沖突。一旦他理解了,就不再控制你了,就尊重你了。但是,這種尊重只是出于對這件事的尊重,而非出于對你的尊重;這種尊重也只能發(fā)生這一次,換成另一件事就不奏效了。你可能需要一次次找理由讓他理解你、尊重你,只不過,不是每次都能說服成功。
3.反提要求。
別人對你提出要求后,你岔開這個話題,開啟一個你提要求的新話題。還是上面那個例子。老公說:你怎么就知道買東西,一點都不知道節(jié)約?你可以說:可以啊。你這次給我買了路易斯威登,我下次就開始節(jié)約。你還可以拿他不節(jié)約的例子來提要求:你戒煙、戒酒,不浪費這些錢的時候,我就開始節(jié)約。
這種方式其實是反守為攻,但需要你有一顆靈活的腦袋,能跳出被要求的難受,用理性的方式去思考如何拒絕。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種拒絕都是有代價的,最大的代價就是沖突的可能性。人與人的尊重就像是國與國的尊重,你得有實力、有底氣,不選擇沖突,但也不怕沖突,這時候,別人才能真正尊重你。
最后,我想說的是,在感情中不被尊重是必然的,我們需要適度妥協(xié)。如果你一直不妥協(xié),那就只能是對方一直妥協(xié),這樣就會把他給逼走。但是,也不要一直妥協(xié),因為一直妥協(xié),你就會委屈,想要離開。即使換一個人,因為你習(xí)慣了妥協(xié),最后也會因為委屈而再次離開。
健康的尊重就是適度的強迫、適度的妥協(xié)。這個度需要靈活把握,并非三兩句話就能教會的,畢竟每個人、每段關(guān)系情況都不一樣,需要各自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