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新課程發(fā)展的核心是新課程理念的落實——教師行為的轉化。特別是對初中物理教師來講更需要經(jīng)過一個艱難的轉化歷程?,F(xiàn)在的初中生大多數(shù)具有基礎差,厭學情緒嚴重等特點。還有一部分來自農(nóng)村的孩子為留守孩子,家長無時間或根本不注重家庭教育,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觀念和積極性。更需要教師優(yōu)化自己的課堂,提高課堂吸引力。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按新課標理念,就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風格的轉型,教學方法的多變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物理課堂教學談一些體會。
一、新課標下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正常的師生關系是順利進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保證,對優(yōu)化課堂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師必須運用新課程理念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要了解當前的學生的心里特點、生活習慣和學習方式。從我們學校每學期在對教師測評中可以反映出學生對絕對權威型教師的抵觸,而民主型、朋友型、幽默型教師勝出,“棒棍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的教育信條早已經(jīng)過時。
新課程標準關心的是課程目標、課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及伴隨這一過程而產(chǎn)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這就需要物理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生活世界,與學生不斷的溝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例如,在學習“聲音的特性”這一課時,可以讓有樂器的學生帶上樂器,讓這方面有特長的學生來演奏樂曲并且讓他們分享對聲音有特性的理解,而有些學生對某些歌星感興趣,因此在講“音色”這一抽象概念時,可以用多媒體先后播放不同歌星所唱相同的歌曲,引導大家聽歌識星?;蛘呒ぐl(fā)學生去模仿,就這樣學生在很輕松的環(huán)境中,理解了音色這一抽象概念。把每一節(jié)物理課當做朋發(fā)之間的一次真心交流,而不是具有統(tǒng)治力的教師雷利風行的表演,因為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初中生會抵制甚至投訴。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優(yōu)化課堂的前提,學生只有喜歡你這個教師才會喜歡你的課堂。
二、新課程理念下教師風格的轉型
新課程觀認為學習是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事物意義的過程。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文化必須轉向以學生為主,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再是命令式的家長作風。而應該多從自身找原因逐步調(diào)整教學行為,轉變教學風格,才能使物理課堂得到更好的優(yōu)化。
一堂課的時間、空間以及可獲得的學習資源是有限的,教師越強勢,所占用資源和機會就越多,學生的機會就越少。特別是物理這一門課以實驗為基礎,更要求教師要做到1、“愿聆聽,不包辦”,2、“善提問,重反饋”。從教室里隨手拿一個東西都能做出精妙的實驗,更喜歡鼓動學生改進實驗,最喜歡與學生一起“玩”各種實驗。例如:在學習壓強一章內(nèi)容時,在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之間的關系時,隨手從學生的課桌上拿一支筆,左右手擠壓筆的兩端,并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感覺。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兩手擠壓,受到壓力相等,但受力面積不同,靠筆尖的那只手受力面積小,受到的壓強大,所以要痛一些。通過學生自己感受實驗效果,比教師演示實驗時看到現(xiàn)象的印象要深得多,教師應該喜歡學生隨時插話、質(zhì)疑、辯論,贏了學生得意的“炫耀”,輸給學生夸張的“羞臊”。
三、靈活多變的教法,鞏固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復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采眾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chuàng)新,又要著眼實際,參與創(chuàng)設啟發(fā)式、開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由“愛學”到“學會”再到“會學”,最終掌握物理學習的科學方法與科學思維。教法的多變才是優(yōu)化課堂的關鍵,才能更好的使物理課堂吸引住學生。那就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依靠科技,豐富教學手段。有些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規(guī)律的掌握,用實驗和模擬實驗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時,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展示物理過程,它可以變間斷為連續(xù),變靜畫為動畫,而且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人為地運用電教媒體設置一些物理情景和演示程序,這樣可讓學生心領神會,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例如,磁鐵周圍的磁場分布、船閘的工作過程、抽水機的工作過程等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物理知識。
(2)敢于創(chuàng)新,恰當利用趣味實驗。有些實驗完全按教材進行操作,不僅效果不好,而且不能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改進的實驗,可明顯増強實驗效果,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觀察塞子跳起時瓶內(nèi)的變化”這一實驗的演示時,效果非常差。對實驗進行簡單的改進,用酒精代替水后效果顯著增強。塞子跳出時,酒精和水放出相同的熱量,因酒精的比熱容較小,根據(jù) Q = cm?t。當質(zhì)量相同時,酒精的溫度變化比水的大,降溫較多,容易看到液化現(xiàn)象。再如,在教學電流的測量一課時,可事先調(diào)查班級學生的生日,拿出準備好的水果橙子電池、導線、音樂卡和其他器材,同學可以隨音樂一起唱《生日快樂》歌,通過恰當里用趣味實驗,即增強了知識的趣味性,有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增添了物理課堂溫馨和諧的氣氛。
(3)課堂內(nèi)容的生活化、故事化。物理課程相對枯燥、抽象、深奧難懂,如果能使教學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把講課內(nèi)容故事化,學生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如講光的色散時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如肥皂水、杯子、臉盆、平面鏡、水管、水等物質(zhì)制造出“人造彩虹”;在學習“摩擦力”時:先讓學生觀看在冰面上人很難行走視頻資料。教師點評:摩擦力與生活息息相關,如果不存在摩擦力,請同學說出我們的生活變成什么樣子。舉青蛙的“坐井觀天,所見甚小”分析光沿直線傳播;用猴子撈月的故事引出平面鏡成虛像;以曹沖稱象的例子加深對浮力概念的理解等。
物理課堂的優(yōu)化需要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來摸索與總結,教師就像導演,每一節(jié)物理課都是教師風格不同的作品。需要想方設法通過建立良好的正常的師生關系,改變傳統(tǒng)教學風格,注重教學方法的多變,讓初中生找到“自我”,并讓學生親歷探究過程,使學生不再是觀眾,而是主角。讓他們深深體會導演作品的內(nèi)涵,充分發(fā)揮積極主動性,真正做課堂的主人,使課堂充滿生命力,最終使學生由“學會”物理到“會學”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