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錦浩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茫茫滄海,濁浪排空,這一壯麗雄偉的景象可是曹孟德那廣闊胸襟、寶刀未老的豪情壯志的寫照;“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粼粼碧波,水光瀲滟,這一秀氣靈動的風景便是劉夢得那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的象征;“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滾滾江水,日月如梭,這一氣勢磅礴的景觀,就是孔仲尼那惜時如金、世事變遷的萬千慨嘆的見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自古以來,歷代文人墨客對水都有著諸多不同的見解,而我對水也有自己的看法。
《莊子》里有句話說得好:“水靜猶明,而況精神!圣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本腿绻珗@中的湖水一樣,寧靜的時候倒映在湖水中的景色,就像丹青圣手潑墨而作的一幅山水畫,令人陶醉其中;如果向湖中扔些石子,就會蕩漾起一絲絲漣漪。然而,暴風來臨之時,再看看那湖水,就是水紋翻騰,面露猙獰,如同被畫家氣惱揉皺的殘次畫作,即使內(nèi)容再美,也最終被丑化、扭曲了。
是的,水本是能夠照見世間萬物的。但是你去看看,水在激蕩的時候能照見什么呢?滾滾黃河在翻涌的時候驚濤澎湃,那些塵埃似的喧囂能夠照見山景嗎?汨汨泉水,在奔騰的時候激流勇進,那些碎末般的喧囂能照見天空嗎?
水只能在一種情況下照見萬物,那就是寧靜的狀態(tài),這就是“水靜猶明”。
安靜的水明亮澄澈,同樣,擁有一顆寧靜的心,方得天地間萬物寧靜。所以說天地之間最大的靜,莫過于人心的寧靜。
為什么今天的我們經(jīng)常對世界失去判斷?那是因為當一個人處于巨大的挫折困擾之中時,當一個人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時,當一個人迷失于眾人的吹捧或鄙視時,他的心其實就如湍急喧囂的水流一般,不復平靜。怎么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么才能夠讓一顆心靜如止水,照見世間萬物,看到古往今來,從而找回自己人生航標呢?只有一個答案——寧靜!
有了這份寧靜,即便身處鬧市,依然會像陶淵明一樣“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有了這份寧靜,面對人生大起大落、諸多困難,也會像蘇軾一樣,發(fā)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感嘆,人生縱有千般不順,卻能依然保持初心,寵辱不驚。
靜水猶明,靜水方明。唯有寧靜,是一個人對自我做出最好的承諾;唯有寧靜,才能活出更完美的人生。
‖浙江省樂清市樂成公立寄宿學?!笇Ы處煟毫旨t萍
[吉吉工作室][ JIJIGONGZUOSHI]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開篇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蔽ㄓ徐o心專一,才能達到遠大志向,這與莊子的“水靜猶明”的觀點,有著異曲同工之意。以水喻心境,就像萬物的鏡子,水在激蕩翻涌時,在驚濤澎湃時,在喧囂怒吼時,映出的只能是面目猙獰的水浪,只有當水寧靜之時,明亮澄澈,才能映照。推之于人,挫折時,狂妄時,暴怒時,當失去平靜的心境,內(nèi)心的那面水潭也就波瀾陡起,萬物模糊,迷失而不自知。
靜水猶明,靜水方明??v觀古今名人為鑒,這份寧靜,最是豁達人生、笑看風云的要訣。
【適用文題】寧靜致遠;水的感悟;生命的意義……(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