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梅
摘要:焦慮是一種以認知、軀體、情感和行為成分為特征的生理狀態(tài)。它是影響學習成績個體差異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合作學習是小團體的教學使用,使學生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和他人的學習能力。它可以減少焦慮,增加自尊和自信,促進互動,促進學習者的自主性和責任感。合作學習提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合作有助于改變師生之間的單向交流,使學生與學生以及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筆者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來研究合作學習是否緩解了“組長”的焦慮情緒。
關(guān)鍵詞:焦慮;合作學習;定性研究;緩解焦慮情緒
一、引言
焦慮是一種以認知、軀體、情感和行為成分為特征的生理狀態(tài)。它是影響學習成績個體差異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語言焦慮是當學習者期望用第二外語或外語學習時產(chǎn)生的恐懼感。它在直接或間接影響語言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筆者注意到,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有一些學習者總是充當小組的領(lǐng)導(dǎo)者。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成為小組的中心,并且經(jīng)??刂茍F體活動。當其他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他們很可能會向他們的“領(lǐng)導(dǎo)者”求助,而在小組展示的時間里,正是這種學生代表他們的小組來展示他們的討論或其他活動的結(jié)果。作為團隊的領(lǐng)導(dǎo)者,他們可能會承受更多的壓力或焦慮,因為他們負責整個團隊。因此,筆者擬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來研究合作學習是否緩解了“組長”的焦慮情緒。
二、方法論
本研究采用訪談法,調(diào)查小組活動是否能減少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擔任領(lǐng)導(dǎo)的焦慮。
1.研究問題
研究中要解決的研究問題是: 對于那些很可能成為一個團體的領(lǐng)導(dǎo)者的學生來說,小組工作能有效地減少他們的焦慮嗎?
2.受試者
本研究以學校的兩名學生為研究對象。他們都是15歲的女孩。他們是由自己的英語老師挑選的,因為他們的學習成績比較好,在英語課堂上,特別是在小組活動中,他們經(jīng)常表現(xiàn)得很積極。
3.方法
為了解這些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是否減少了焦慮,我們安排了一次訪談。所有的面試問題都是由研究者自己設(shè)計的。采訪由研究人員進行,持續(xù)了大約20分鐘。在受試者同意的情況下,對訪談進行錄音,然后轉(zhuǎn)錄成文本形式。
三、結(jié)果討論
1.導(dǎo)致焦慮的相關(guān)因素
從對受試者的訪談結(jié)果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在小組工作中并不總是感到不那么焦慮。有時他們比他們的團隊成員更焦慮。根據(jù)訪談,他們是否更焦慮取決于四個因素。
因素1:團隊其他成員的合作水平
兩位受訪者都提到,如果小組成員積極合作,他們會感到輕松和自信。然而,如果團隊成員不夠合作,作為團隊的領(lǐng)導(dǎo)者,他們必須迫使他們完成自己的工作,甚至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
因素2:小組工作的難度
學生A和學生B都認為他們的焦慮水平受作業(yè)難度的影響,但他們的側(cè)重點不同。學生A認為,如果小組活動超出了她的能力,或者不是她擅長的工作,她會感到輕松。但是學生B認為如果任務(wù)太難,會有一些學生不能或不愿意完成任務(wù)。在這種情況下,她會感到焦慮。
因素3:意愿水平
雖然受訪者沒有直接提到這一點,但我們可以從采訪中得出這個結(jié)論。學生A不太愿意當組長。大多數(shù)時候,她是由小組成員挑選的,因為她是班上最好的學生。然而,她認為自己不適合當領(lǐng)導(dǎo),因為她不夠有創(chuàng)造力。
因素4:學生的個性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對其焦慮程度也起著重要作用。在兩位受訪者中,學生B比學生A更開放、更自信。學生B也承認她在小組活動中經(jīng)常有一些好的想法。然而,學生A并不那么自信。她強調(diào)自己不夠創(chuàng)新。她認為她在這種小組活動中做不好。因此,當她擔任小組組長時,她感到焦慮。
2.如何降低領(lǐng)導(dǎo)者的焦慮
在訪談中,兩位學生還就如何減少焦慮提出了一些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每個學生都要成為小組的領(lǐng)導(dǎo)者。有時團隊成員過于依賴他們的組長。他們認為他們不能做的事情可以由他們的組長來彌補,所以他們可能不會在小組工作中盡力。因此,每個人都應(yīng)該輪流擔任組長,而不是一些學生一直擔任組長。這樣,一些學生的焦慮可以減輕。
第二個建議是老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例子。如果老師給出一些例子,學生們會意識到任務(wù)并不像他們想象的那么難。因此,他們在小組工作中會感到不那么焦慮。
四、結(jié)論
本文試圖探討合作學習是否能緩解這些“群體領(lǐng)導(dǎo)者”的焦慮。通過對兩名學生的訪談,研究者發(fā)現(xiàn),雖然有時學生在小組工作中的焦慮可以減少,但由于小組領(lǐng)導(dǎo)負責整個小組,他們可能會遭受更多的焦慮。他們的焦慮可能與四個因素有關(guān),即其他小組成員的合作程度、小組工作的難度、意愿水平和學生的個性。兩位受訪者還建議,如果他們不必一直擔任組長,或者老師可以給他們舉更多的例子,他們的焦慮可能會減少。
參考文獻:
[1] Gardner, R. C. (1985).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London: Edward Arnold.
[2] Gardner, R. C., & MacIntyre, P. D. (1993). On the measurement of affective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Learning, 43, 157–194.
[3] Horwitz, E. K. (1995). Student affective reactions and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3, 569–652.
[4] Horwitz, E. K., Horwitz, M. B., & Cope, J. (1986).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0, 125–132.
[5] Phillips, E. M. (1992). The effects of language anxiety on students’ oral test
performance and attitudes.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6, 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