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威, 尤俊豪, 宗永臣, 王俊, 傅椿惠
(西藏農(nóng)牧學院 水利土木工程學院, 西藏 林芝 860000)
目前, 西藏污水處理廠普遍存在脫氮除磷效果不佳的問題[1]。 在HRT 不同的條件下, 污染物去除率偏低的活性污泥微生物難以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 因而導致污水處理效果較差, 影響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效果。 許多專家學者通過優(yōu)化處理過程中的HRT 分布條件來強化脫氮除磷的效能, 其中, 改變工藝運行HRT 參數(shù)成為最常用的優(yōu)化方式之一。傅金祥等[2]研究發(fā)現(xiàn), HRT 降低導致COD、 氨氮去除率下降, 硝酸鹽積累量降低, 易發(fā)生污泥膨脹現(xiàn)象。 李紅巖等[3]通過改變HRT 保障了氨氧化細菌的數(shù)量, 使氨氮去除率達到98% 以上。 康小虎等[4]對HRT 研究發(fā)現(xiàn), HRT 的變化將影響菌群結構, 進水水質(zhì)情況的變化制約了新的群落結構形成。 目前, 在高原環(huán)境條件下鮮有文獻深度探究HRT 變化對污水處理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的影響。
為了探究HRT 對高原環(huán)境下城市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影響, 設計了A2O 工藝HRT 逐漸降低的4 種運行模式, 并對比了不同HRT 條件下A2O 工藝的處理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的變化情況。 采用高通量16S rRNA 基因測序和基于距離的冗余分析(db-RDA)統(tǒng)計方法, 對HRT 變化與群落結構和污染物去除效果進行關聯(lián)分析。 闡釋了HRT 變化對高原環(huán)境下A2O 工藝的處理效果和微生物群落變化的影響機制, 以期為高原環(huán)境下污水處理工藝的升級改造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
試驗用水為校園辦公樓區(qū)生活污水, 主要進水水質(zhì)指標如表1 所示。
表1 進水水質(zhì)指標Tab. 1 Influent water quality
采用A2O 工藝處理校園辦公樓區(qū)生活污水,該工藝流程如圖1 所示。 裝置總體積為210 L, 各反應池體積比為V厭氧池∶V缺氧池∶V好氧池=35 ∶58 ∶117, 二沉池體積為39 L。 厭氧池和缺氧池中均設可調(diào)節(jié)轉速的攪拌裝置, 好氧池底部設有膜片式微孔曝氣頭。 試驗進水和污泥回流均采用磁力驅動循環(huán)泵, 借助浮子流量計來進行流量控制; 硝化液回流采用蠕動泵控制。 用恒溫循環(huán)器控制試驗用水溫度, 硝化液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分別控制為200%和100%。
圖1 A2O 工藝流程Fig. 1 Flow of A2O process
自養(yǎng)活性污泥并馴化, 控制溫度為(20.0±0.5)℃, 厭氧池、 缺氧池和好氧池DO 的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0 ~0.2、 0 ~0.5、 2.0 ~3.0 mg/L, pH 值為6.5 ~7.5。 當污泥沉降比(SV30)為28%、 活性污泥濃度(MLSS)為3 716 mg/L 時, 開展正式試驗。
保持污泥培養(yǎng)階段的控制指標不變, 進水流量和各反應池HRT 如表2 所示。 采用全天進水模式,每間隔24 h 取進出水水樣, 持續(xù)9 d。 所有水樣經(jīng)靜置沉淀30 min 后取上清液, 進行TN、 TP 和COD 等水質(zhì)指標的檢測。 為消除HRT 工況改變帶來的影響, 調(diào)整72 h 后開展下一階段試驗, 在每個階段的末端(第9 天)提取厭氧池、 缺氧池和好氧池中活性污泥樣本, 進行基因測序分析, 研究門和屬分類學水平下微生物群落結構的特征。
表2 試驗工況及各反應單元HRTTab. 2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HRT of each reaction unit
TN、 TP 和COD 等水質(zhì)檢測方法參照《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5]進行。 所有的統(tǒng)計分析均采用SPSS22.0 軟件分析,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對水質(zhì)數(shù)據(jù)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對活性污泥樣品首先利用1% 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抽提的基因組DNA, 然后合成帶有barcode 的特異引物。 參照電泳定量結果, 將PCR 產(chǎn)物用QuantiFluorTM-ST 藍色熒光定量系統(tǒng)進行檢測, 最后構建Miseq 文庫并通過Miseq 測序平臺完成微生物群落結構分析。 采用db-RDA 方法分析群落結構與環(huán)境因子的相關性[6]。
控制污泥培養(yǎng)和馴化時的工藝參數(shù)不變, 改變進水流量調(diào)整HRT, HRT 由長到短依次運行4 個階段, 每階段9 d, 不同HRT 下A2O 工藝對COD的去除效果見圖2。
圖2 HRT 對COD 去除效果的影響Fig. 2 Effect of HRT on COD removal
由圖2 可知, 不同HRT 條件下, 對COD 的去除率由大到小依次為: 26.25 h >21.00 h >17.50 h >15.00 h。 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4 種HRT 條件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5), 即HRT 改變對COD去除率有顯著影響。 但改變HRT 均不能使出水COD 濃度達到GB 18918—2002《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 標準[7]。 COD 的去除率在第Ⅰ階段最高, 較長的HRT 為污泥中微生物提供了更充足的反應時間, 有利于微生物降解COD。 HRT 的減小使得進水流速增大, 沉降性能較差的污泥絮體隨出水流失, 導致COD 去除率隨HRT 的減小而逐漸降低[8]。
不同HRT 下A2O 工藝對TP 的去除效果見圖3。由圖3 可知, 不同HRT 條件下, 對TP 的去除率總體上由大到小依次為: 15.00 h >26.25 h >17.50 h >21.00 h。 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4 種HRT 條件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5), 即HRT 改變對TP 去除率有顯著影響。 改變HRT 均不能使出水TP 濃度達到GB 18918—2002 一級B 標準。 HRT 減小導致污泥過量吸磷, 使得TP 去除率在第Ⅳ階段最高[9]。彭永臻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 HRT 延長使厭氧區(qū)內(nèi)聚磷菌(PAOs)釋磷量變大, 缺氧區(qū)內(nèi)反硝化除磷菌(DPAOs)繁殖加快, 這也是第Ⅰ階段TP 去除率較高的原因。 但HRT 延長會使硝化細菌和聚磷菌產(chǎn)生碳源競爭, 不利于吸磷, 所以, 最佳HRT 為15.00 h。
圖3 HRT 對TP 去除效果的影響Fig. 3 Effect of HRT on TP removal
不同HRT 下A2O 工藝對TN 的去除效果見圖4。
圖4 HRT 對TN 去除效果的影響Fig. 4 Effect of HRT on TN removal
由圖4 可知, 不同HRT 條件下, 對TN 的去除率總體上由大到小依次為: 17.50 h >21.00 h >26.25 h >15.00 h。 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4 種HRT 條件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5), 即HRT 改變對TN 去除率有顯著影響。 延長HRT 使得進水流量減小, 導致有機碳源不足; 縮短HRT 雖補充了碳源, 但過短的反應時間會降低反硝化速率, 影響TN 去除效果。出水TN 濃度在第Ⅰ階段、 第Ⅱ階段和第Ⅲ階段均達到GB 18918—2002 一級B 標準。 在第Ⅲ階段和第Ⅱ階段TN 去除效果最好, 進水ρ(COD)/ρ(TN) ≥7.33, 基本滿足脫氮完全ρ(COD)/ρ(TN) ≥8.00的理論[11]。
不同HRT 下A2O 工藝對NH3-N 的去除效果見圖5。
圖5 HRT 對NH3-N 去除效果的影響Fig. 5 Effect of HRT on NH3-N removal
由圖5 可知, 不同HRT 條件下, 對NH3-N 的去除率總體上由大到小依次為: 15.00 h >26.25 h >17.50 h >21.00 h。 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4 種HRT條件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5), 即HRT 改變對NH3-N 的去除率無顯著影響。 出水NH3-N 濃度均達到GB 18918—2002 一級B 標準。 在第Ⅳ階段NH3-N 去除效果最好, 因HRT 提供了充足的碳源,為反硝化反應供能充足, 使NH3-N 去除效果最好。雖然延長HRT 可提供更多的反應時間, 但硝化細菌對碳源的競爭導致NH3-N 去除率低于第Ⅳ階段。
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4 種HRT 條件與COD、TP、 TN 的去除均有顯著相關性。 各污染物去除率最高時對應的HRT 不同, 綜合考慮上述4 種污染物的去除, 優(yōu)選HRT 為26.25 h 為最優(yōu)工況。 高原環(huán)境下A2O 工藝的最佳HRT 高于平原地區(qū)[12]。
2.5.1 HRT 對門水平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在門水平下共檢出微生物種類31 門, 較邵宇琪等[13]在污泥中檢出門類少10 門。 選取優(yōu)勢豐度前5 的門類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各階段優(yōu)勢門占總門類比例大于93.40%, 即表示優(yōu)勢門相對豐度變化可較高程度上反應微生物總門類的變化趨勢。 門水平優(yōu)勢微生物群落結構如圖6 所示。
圖6 門水平優(yōu)勢微生物相對豐度Fig. 6 Relative abundance of dominant microorganisms at phylum level
在第Ⅰ階段中, 相對豐度最大的微生物屬于Bacteroidetes 門(35.40%), Proteobacteria 門(34.11%)相對豐度次之。 隨著HRT 的減小, 上述兩類門在各階段相對豐度有波動, 但仍是各階段下的優(yōu)勢門類。 在第Ⅱ階段Actinobacteria 門相對豐度減小,因其菌落呈放射狀且有菌絲, 適宜其他微生物的附著和吸附, 此時污泥沉降性能不好[14], 污泥流失嚴重使其相對豐度減小。 在第Ⅲ階段Actinobacteria門相對豐度增加, 因HRT 的減小, 進水流量增大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成分, 促進了菌膠團的形成。 在第Ⅳ階段, HRT 過小, 污泥流失嚴重, 使群落層級結構不明顯, 優(yōu)勢微生物作用不能完全凸顯。 因此, 當HRT 為26.25 h 時, 污泥群落層級結構分明, 且Actinobacteria 門豐度較高, 表征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與水質(zhì)分析結果相符。
2.5.2 HRT 對屬水平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在屬水平下共檢出微生物種類703 屬, 選取優(yōu)勢豐度前10 的屬類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各階段優(yōu)勢屬占總屬類比例大于43.65%, 即表示優(yōu)勢屬相對豐度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應微生物總屬類的變化情況。
屬水平優(yōu)勢微生物群落結構如圖7 所示, 在第Ⅰ階段和第Ⅲ階段中, 群落層級結構明顯, 優(yōu)勢菌屬作用凸顯, 但反硝化菌屬Thermomonas sp.[15]和Rhodanobacter sp.[16]的相對豐度均小于0.22%, 此時反硝化作用不明顯, TN 和NH3-N 去除效果一般。在第Ⅱ階段中, 促進生物絮凝的菌屬Trichococcus sp.[17]相對豐度僅有0.80%, 此時因污泥流失導致COD、 TP 和NH3-N 的去除率下降, 與門類優(yōu)勢微生物分析一致。 在第Ⅳ階段中, 反硝化菌屬Dokdonella sp.[18]相對豐度僅0.90%, 但反硝化菌屬Thermomonas sp.和Rhodanobacter sp.相對豐度卻大幅增長, 此時NH3-N 的去除率最好, 但因HRT 減小導致硝化反應時間縮短, 使得TN 去除率降低。
圖7 屬水平優(yōu)勢微生物相對豐度Fig. 7 Relative abundance of dominant microorganisms at genus level
門和屬分類學水平下, HRT 為26.25 h 時群落層級結構明顯, 優(yōu)勢微生物突出, 各微生物間的關系更加復雜, 使得對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相對較好。 高原地區(qū)優(yōu)勢微生物種類與平原地區(qū)差別不大, 各優(yōu)勢微生物豐度差異明顯, 群落間層級關系更為復雜[14]。
采用db-RDA 分析, 針對厭氧池、 缺氧池和好氧池的種水平下群落結構及環(huán)境因子開展回歸分析, 評價HRT 對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程度, 結果見圖8。 不同形狀的點代表不同樣本, 同一分組用分組橢圓(95% 置信區(qū)間)表示, 環(huán)境因子用向量形式表示, 向量長度代表影響程度。 點之間的距離表示樣本間群落的差異性和相似性, 點到環(huán)境因子向量的投影距離表示受環(huán)境因子的影響程度。
圖8 群落結構與環(huán)境因子db-RDA 分析Fig. 8 db-RDA analysis of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由圖8 可知, 在第Ⅰ階段各樣本點均在分組橢圓上, 即各樣本間物種較相似; 其余各階段下均有一個樣本點處于分組橢圓外, 即樣本間物種存在差異性。 長HRT 為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了充足的反應時間, 對污染物的消耗量也相對較大, 使得樣本間群落結構較相似; 隨著HRT 的減小, 過大的進水流量導致污泥流失較大, 使其差異性也逐漸凸顯, 且在第Ⅳ階段表現(xiàn)最明顯。 TP 對群落結構影響最大, TN 次之。 因HRT 的變化影響污泥的吸磷量, 從而影響群落結構變化; TN 的去除效果受HRT 影響較大, 過長或過短的HRT 均不利于硝化或反硝化反應進行。 在高原環(huán)境下, 磷和氮的高效去除以污泥吸磷、 硝化和反硝化為主。 HRT、 COD和NH3-N 對群落結構影響較小, 隨著HRT 的減小, COD 和NH3-N 的去除率并未發(fā)生明顯變化,且圖中HRT、 COD 和NH3-N 的向量長度較短, 即表明HRT、 COD 和NH3-N 的變化對微生物群落結構無較大影響。
通過對不同HRT 條件下A2O 工藝污染物處理效果、 群落結構的變化及與環(huán)境因子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 初步探究了高原環(huán)境HRT 條件下A2O 工藝的運行特征。
(1) HRT 的改變對COD、 TP 和TN 均有顯著性差異(P <0.05), 但各污染物去除效果的最佳HRT 不完全相同, 綜合考慮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本研究中選取26.25 h 為最佳HRT。
(2) 在門水平優(yōu)勢微生物種類未見明顯變化,但其群落結構層級分明, 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 在屬水平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和污泥流失密切相關, 當群落結構層級分明時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
(3) 環(huán)境因子相關性分析表明, TP 和TN 的變化對群落結構影響較大, HRT、 COD 和NH3-N的變化對群落結構無明顯影響, 進一步驗證了HRT 對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響和對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