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根據CNNIC第49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 2021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達9.75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794萬,占網民整體的94.5%。其中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為9.34億,較2020年12月增長6080萬,占網民整體的90.5%?!碑斚拢兑糇鳛槎桃曨l平臺的頭部企業(yè),融合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元素,通過視聽系統(tǒng)的交互設計,加之豎屏的播放模式、全屏式的觀看方式、較短的播放時間,讓用戶快速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沉浸感。當人們沉浸狂歡體驗的同時,也容易忽視其帶來的相關問題,亟須對平臺、用戶使用和互動等行為加以引導,使其向健康良性的方向發(fā)展。
抖音短視頻的沉浸體驗
抖音作為短視頻平臺的頭部企業(yè),一體式界面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始終不用退出界面,向下滑動即可進入下一個視頻,從而營造出一種對時間失去概念的沉浸環(huán)境;強感官刺激的內容,兼具趣味、享受、挑戰(zhàn)、情感等多層面,加之算法推薦技術的運用,以用戶興趣度和關注度為標準,不斷向用戶推送相似視頻,令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易產生沉浸體驗。
身體沉浸:強化視覺和在場體驗
“數字時代談沉浸,首先要談‘身體在場’、以何種方式在場、以何種程度在場,只有‘身體在場’了,才有條件談‘心理在場’。”柯林斯曾將互動儀式概念引申至日常交往中,并系統(tǒng)闡述了儀式運行的機制,但他強調的是人們通過身體物理在場相互影響?,F(xiàn)如今,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利用新媒體技術為用戶構建了一個虛擬空間,提供了身體“虛擬在場”的情境,物理空間的壁壘逐漸被打破,用戶可以充分運用音視頻、文字、各種表情符號與屏幕中的對方進行交流互動,這愈加接近現(xiàn)實體驗?!吧眢w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功能體現(xiàn)在如下兩方面:首先,身體即‘接收器’,視聽感官的存在,讓人能夠進行感知、接收、解碼、內化外界的訊息;其次,身體亦‘發(fā)射端’,‘我’可通過語言、穿著、表情、肢體動作等身體媒介所承載的內容對外界進行信息的傳達,實現(xiàn)自我與他者間的交流?!?/p>
人們對于事物的第一印象來自感覺器官,而應用軟件首先呈現(xiàn)給用戶的便是視覺和聽覺上的體驗。從視覺來看,抖音的主要界面以黑白兩色為主,界面上的各種元件簡潔統(tǒng)一、配色大方,這能鮮明地突出內容,營造強烈的視覺封閉感和包圍感,推動用戶產生凝視的快感。從聽覺來看,抖音以音樂為特色差異化切入短視頻市場,其之所以得到廣大用戶的好評,音樂占了極大的功勞。用戶使用抖音觀看短視頻時,音樂對聽覺感官的刺激與視覺內容相結合,使原本或許不太精彩的視頻融入了不同的信息含量,給用戶帶來了多樣化的感受。同時,抖音15s的音樂伴奏或是經典翻唱、或是節(jié)奏感強,讓用戶總是對這些音樂有著熟悉而陌生的感覺,增強用戶使用時的沉浸感。
交互體驗:企業(yè)與用戶共創(chuàng)價值
自Prahalad提出價值共創(chuàng)理論以來,體驗與價值共創(chuàng)的密切關聯(lián)逐步成為互聯(lián)網經濟時代的社會共識,企業(yè)可以通過與用戶共創(chuàng)價值來影響用戶的沉浸式體驗?!凹扔械膬r值共創(chuàng)研究與實踐主要關注企業(yè)——用戶構成的價值創(chuàng)造與互動二元關系,而以用戶生成內容為核心的短視頻App則是一種更復雜的、由短視頻平臺——內容生產者——用戶構成的三元關系?!?/p>
從用戶和短視頻平臺之間的關系來看,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主要是以推薦流的形式為用戶提供內容,個性化推薦是影響用戶持續(xù)使用、產生沉浸體驗的關鍵因素。對大多數用戶來說,使用短視頻的目的是想要在碎片時間內得到娛樂放松,期望用最少的操作得到快速有效的反饋。抖音的推薦機制正契合了這種需求,平臺基于與用戶交互的歷史記錄,形成成百上千個標簽畫像,既能持續(xù)、精準地推送用戶喜歡的短視頻類型,又能更好地把握用戶潛在的價值需求,給用戶提供個人專屬的推薦流,這就使得用戶的審美期待得到了滿足,觀看視頻的體驗更加沉浸化。
從用戶和內容生產者之間的關系來看,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的用戶具有價值共創(chuàng)的雙重屬性,“第一重屬性是用戶作為取之不盡的內容生產者資源給短視頻平臺帶來的資產價值,第二重屬性是消費者身份的用戶對短視頻平臺提供的基于產品或服務感知的使用價值”,即通常所說的“表演者”和“觀看者”。對于表演者來說,來自他人的認同、自我實現(xiàn)的成就感是其沉浸于短視頻創(chuàng)作、表演的內在驅動力;對于觀看者來說,集中注意力瀏覽短視頻內容并流連忘返,也是產生沉浸體驗的重要推動力。
情感體驗:用戶間達到情感共鳴
互動儀式鏈理論認為,作為必要條件的群體聚集形成后,對局外人設限可以有效提高傳播效率,增加群體成員歸屬感,以保證群體團結的良好構建及成員間互動節(jié)奏的穩(wěn)定性。抖音通過對局外人設置身份區(qū)隔的方式,在共同的對象或活動上,分享共同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抖音的傳播環(huán)境基于網絡語言構建,用戶結合網絡熱點創(chuàng)造不同的“?!迸c熱詞,如抖音評論區(qū)興起的諧音?!皧Z筍吶”(多損吶)、“emo”(抑郁、傷感)……靈活使用這些“梗”能讓用戶迅速辨明誰是參與者或局外人,用戶得以構建出屬于圈層成員的身份認同。
除了用戶群體強化身份認同,在不同的圈層中分享共同的情感體驗外,抖音平臺方也會利用主題開發(fā)來提升用戶的情感共享體驗。抖音主要是通過首頁“推薦”,由系統(tǒng)根據用戶喜好和瀏覽習慣推薦內容,每條視頻的左下角會攜帶相關話題,點擊即可觀看同類話題下的其他視頻,屏幕右上角可以進入搜索界面檢索感興趣的話題,同界面還會顯示“抖音熱榜”“明星榜”等排行榜為用戶推薦優(yōu)質內容。通過熱門話題的推送與引導,抖音為用戶提供了引發(fā)共同興趣的關注焦點,“在現(xiàn)實中處于弱連接狀態(tài)的群體聚集到同一虛擬場域,感受他人的節(jié)奏與情感,從而達成情感連帶的狀態(tài)”,用戶的相互關注與互動則進一步激發(fā)了彼此的共享體驗,從而達到情感共鳴。
抖音短視頻沉浸體驗的發(fā)展瓶頸
內容良莠不齊,沉浸淺薄空洞
抖音將用戶視為內容價值的共創(chuàng)者,在生產模式上堅持以用戶為中心,門檻降低使得視頻的拍攝和上傳簡單便捷,它可以吸引用戶進行內容生產,但也會使得內容同質化、低質化、娛樂化現(xiàn)象加劇,從而影響用戶的沉浸體驗。
當某首歌曲、某個流行?;蚴悄撤N拍攝形式引發(fā)大眾關注后,就會很快聚集一群模仿者以“拍同款”或“參與挑戰(zhàn)”的形式,借助抖音提供的音樂、濾鏡、貼紙等模板,進行相似的場景拍攝和簡單的鏡頭拼貼,這一“復制粘貼式”的視頻制作形式往往是“換湯不換藥”,導致內容生產重復率高;除此之外,各種顛覆三觀、庸俗媚俗、惡意玩梗、擾亂公共秩序的視頻充斥抖音,迎合了受眾只看熱鬧、不需思考的心理需求,這種泛娛樂化會造成用戶的低智化與社會公德的缺失。諸如此類缺乏文化內涵和傳播價值的內容,長此以往必然對用戶的審美能力造成錯誤引導及片面反應,加之抖音的內容分發(fā)系統(tǒng)依賴用戶喜好與算法推薦,反而將更多價值含量不高的內容推向用戶,使其沉浸于淺薄空洞的內容中,影響整體的沉浸體驗。
價值共創(chuàng)偏差,引發(fā)價值共毀
抖音用戶參與平臺的價值共創(chuàng)也是其追求和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過程,“個人價值除了包括物質資源(如短視頻內容產品)、狀態(tài)資源(如社會地位)、自我資源(如自尊)、社交資源(如分享與幫助),還包括如時間、隱私等沒有內在價值卻在獲取其他資源中具有犧牲和讓渡屬性的私有資源。”用戶在使用抖音的過程中會付出一定的成本,包括時間的付出和用戶數據的泄漏與濫用問題。
從時間付出來看,“刷抖音一時爽,一直刷一直爽”“抖音五分鐘,人間兩小時”是用戶使用抖音觀看短視頻時非常普遍的感受。用戶在刷抖音時,可以獲取滿足個人需求的信息內容,并在不知不覺中將其推薦的或是相關聯(lián)的內容都納入注意力中,時間成本也將顯著提升,從而影響到用戶的正常生活與工作,因此,用戶可能會基于時間付出的不經濟這一理性判斷而導致終止沉浸體驗。從隱私濫用來看,抖音的算法推薦技術不可避免會搜集用戶的數據,以此來推送符合用戶喜好的內容,對于隱私敏感度高的用戶而言非但不會帶來愉悅的沉浸反應,反而有一種被“窺視”的感受,這也會影響到用戶的沉浸體驗。用戶在價值共創(chuàng)過程中感知到了價值的不對等現(xiàn)象,這種感知偏差容易導致參與者的負面情緒,從而影響到主觀利益,產生價值共毀。
過度沉浸狂歡,消解現(xiàn)實意義
“雖然沉浸體驗與上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能夠產生沉浸體驗的行為幾乎都會導致上癮,有著較好享受體驗的用戶更可能去繼續(xù)進行使用行為,而且當用戶增加使用的時間和范圍時,對享受的追求就可能會變成習慣甚至是上癮?!币簿褪钦f,如果過分追求通過某一種手段獲取沉浸體驗,將一定時間范圍內、暫時出現(xiàn)的可控制體驗,變成一種不可控的長期、持續(xù)的欲望,無法自拔而沉溺其中,則會產生負面的上癮。
抖音平臺構建了一個線上的狂歡廣場,其帶來的感官刺激與感官享樂使視頻中的獵奇、娛樂、窺探等要素,以及用戶渴望被認同、被關注的本能欲望放大,營造了虛幻的狂歡假象。而當人們過度沉浸在狂歡中時,現(xiàn)實世界則將變得越來越疏離。抖音平臺極大地延展了人們的社交范圍,拓展了人們相互間的人際關系和人際交流效率,但也讓人們的交流越來越符號化,人們以符號交流代替了在場交流,這種虛擬在場無法改變甚至會加劇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心理區(qū)隔和孤獨。沉浸在抖音帶來的短暫消遣之中,使人們漸漸忽略了真實的大千世界,在現(xiàn)實世界中感到迷失與孤獨,喪失深度思考的能力,甚至會出現(xiàn)人格扭曲。
抖音短視頻沉浸體驗的反思與建議
沉浸體驗作為人類的一種“最佳體驗”,成為人們不斷追求實現(xiàn)的目標,但當過分地追求沉浸體驗,就可能會對自己的行為失去控制,產生不利影響。目前,抖音平臺也認識到在用戶使用、內容引導等方面的問題,并采取了相應的預防措施,如邀請各行政組織與專業(yè)機構的入駐,設置針對青少年的觀看模式“反沉迷系統(tǒng)”以及推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向日葵計劃”。但抖音平臺頁面維持原有設計,算法推薦功能也依然存在,仍然易于營造使用戶沉浸的環(huán)境,對于克制力較弱的用戶來說,仍有淪為上癮的危險。因此,適度沉浸,還需要平臺針對性改進傳播策略,內容創(chuàng)作者充分發(fā)揮個人傳播特點,觀看者提升素養(yǎng)提防過度沉浸。
針對性改進傳播策略,提升用戶體驗
“在現(xiàn)有的內容分發(fā)機制下,把關人只能決定哪些是不能流入平臺的‘危險品’,而‘精品’或‘次品’的判定權完全交予用戶,由算法根據作品的完播率、點贊量、評論量等用戶行為數據決定是否將其推送到更大流量池中?!币胪黄贫桃曨l內容同質化、低質化、娛樂化及“信息繭房”的困境,需要抖音平臺制定相關激勵機制、嚴格內容審核機制、完善算法推送機制。
首先,抖音平臺制定相關激勵機制,積極探尋與用戶進行價值共創(chuàng)的路徑,給內容創(chuàng)作者一定的流量扶持,鼓勵內容創(chuàng)作者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生產出更多有創(chuàng)意的內容,提升用戶在作品的生產與分享中收獲到的情感體驗。其次,在給予用戶內容生產的空間的同時,也要制定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充分利用人工把關和技術把關相結合的雙重把關模式來審核平臺內容,既可以減輕人工把關的負擔,也可以提升整體把關的效率。最后,通過算法技術,既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個性內容,又要注重加強對共性內容的宣傳與推送,加強主流價值觀的引導。將小眾化個性化的內容與公共性全民性的內容相互交叉,為用戶提供全面的內容生態(tài),讓用戶及時關注熱點動態(tài),參與公共議題,避免走入個人完全封閉化的“繭房”之中。
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作者個人傳播特點,提升網絡媒介素養(yǎng)
“在一個高唱內容為王的媒介競爭時代,優(yōu)質內容的供給成為當下新媒體爭奪的新焦點?!比缃裎覀円呀涍M入了“視頻化生存”的時代背景,抖音努力把短視頻的視聽體驗、交互元素等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但若一味盲目地迎合受眾對感官刺激的獵奇心理,反而不利于內容的深耕和用戶的沉浸體驗。
抖音用戶具備創(chuàng)作主體與消費主體的雙重身份屬性。一方面,需要創(chuàng)作者在抖音平臺制定相關激勵機制之下,摒棄盲目跟風、追捧熱點思想,結合個人特質進行內容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觀看者在接觸抖音內容的過程中,要自發(fā)提升網絡媒介素養(yǎng),首先,可以善用“不感興趣”功能。當瀏覽到負面內容或自覺陷入“信息繭房”時,長按視頻內容并選中“不感興趣”,平臺將減少該類內容推薦;其次,合理限制使用時間及使用模式。用戶尤其是未成年人用戶通過開啟“青少年模式”功能,限制單日使用時長及觀看內容類型,把握好度,以防沉溺于短視頻幻象中;最后,學會分辨和甄別不同內容的視頻,在觀看短視頻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審美取向和文化品格。
結語
借助互動儀式鏈理論、價值共創(chuàng)理論和狂歡理論,本文對用戶在使用抖音短視頻過程中的沉浸體驗的狀態(tài)和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相關問題進行梳理歸納,發(fā)現(xiàn)抖音平臺的界面設計和視頻內容可強化視覺和在場體驗,企業(yè)和用戶在價值共創(chuàng)中提升交互體驗,平臺設置熱門話題推送機制為用戶提供共同關注焦點,借助點贊、轉發(fā)、評論等一系列互動方式為用戶打造情感體驗,最終達到用戶群體的狂歡。在此過程中,也面臨著沉浸淺薄空洞,引發(fā)價值共毀,消解現(xiàn)實意義的風險。因此,一方面需要警惕短視頻作品內容同質化、低質化、娛樂化及“信息繭房”的風險,并從制定相關激勵機制、嚴格內容審核機制、完善算法推送機制等方面著手突破困局;另一方面需要抖音用戶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作者個人傳播特點,結合個人特質進行內容創(chuàng)新,提升網絡媒介素養(yǎng),在放松身心、消遣娛樂的同時把握好度,做到適度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