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翠 程亞偉 張永杰 丁一 陳磊 武素 邱曉堂
(海南省中醫(yī)院 1內分泌科,海南 ???570203;2治未病中心;3國醫(yī)堂)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以微血管病變?yōu)橹饕攸c,以蛋白尿、浮腫為主要表現(xiàn)的腎臟疾病,好發(fā)于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約20%患者可發(fā)展為糖尿病腎病,長期存在蛋白尿可對患者的腎功能造成進行性損傷,疾病晚期可引起腎衰竭,增加患者死亡率〔1〕。糖尿病腎病患者早期會出現(xiàn)腎小球肥大,隨著病情發(fā)展毛細血管基底膜逐漸增厚,最終導致腎小球硬化〔2〕。治療方面,控制蛋白尿是臨床治療的重點,纈沙坦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可有效減少蛋白尿,但單用時效果有限〔3〕。中醫(yī)認為糖尿病患者因陰虛日久累及腎陽,加之苦寒藥物應用亦可損傷陽氣,最終形成脾腎陽虛證。金匱腎氣丸源于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具有溫腎助陽、補益精血功效,是中醫(yī)治療腎陽虛證的有效方藥〔4〕。本研究探討加味金匱腎氣丸在早期糖尿病腎病(脾腎陽虛型)治療中的價值,觀察其對纖維化、炎性指標、腎功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納入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脾腎陽虛型糖尿病腎病患者96例,進行隨機分組,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會審核。對照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齡45~72歲,平均(53.78±4.61)歲,體重56~91 kg,平均(73.05±5.87)kg。糖尿病病程8~19年,平均(14.05±2.15)年。合并腎病病程2~42個月,平均(14.95±2.64)個月。合并疾?。汗谛牟?7例,高脂血癥27例,甲狀腺功能減退癥5例;觀察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齡46~73歲,平均(53.39±4.41)歲,體重53~90 kg,平均(72.62±5.64)kg。糖尿病病程9~19年,平均(14.62±2.41)年。合并腎病病程1~39個月,平均(15.47±2.84)個月。合并疾?。汗谛牟?9例,高脂血癥25例,甲狀腺功能減退癥4例。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診斷標準〔5〕患者多有10年以上2型糖尿病病史,輔助檢查提示腎功能異常,24 h尿蛋白、肌酐升高,6個月內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檢查連續(xù)2次>20 μg/min。脾腎陽虛證〔6〕:主癥:乏力明顯,浮腫;次癥:①食欲降低;②腰膝酸軟,舌淡胖,脈沉細。
1.3納入標準 ①符合診斷標準;②患者年齡40~75歲,且簽署受試研究知情同意書者;③中醫(yī)證型脾腎陽虛型;④既往未接受過糖尿病腎病相關治療者;⑤1個月內未接受其他臨床研究者。
1.4排除標準 ①受試藥物過敏;②合并慢性腎盂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等腎臟疾病者;③需要血液透析維持治療者;④患有嚴重精神疾病者;⑤孕婦及哺乳期患者。
1.5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纈沙坦膠囊(北京諾華制藥,80 mg/粒,國藥準字H20040217)80 mg,1次/d,口服。應用胰島素制劑降血糖,根據血糖水平及時調整胰島素制劑劑量,必要時改變劑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加味金匱腎氣丸,組成:附片10 g,肉桂10 g,熟地黃15 g,淮山30 g,澤瀉15 g,山茱萸10 g,懷牛膝15 g,枸杞20 g,丹參10 g,炙黃芪15 g,金櫻子15 g,菟絲子15 g,炙甘草3 g。乏力明顯者加人參10 g;食欲降低加砂仁6 g;畏寒肢冷可加大附子劑量至15 g;大便溏薄加茯苓15 g。取汁300 ml,每日1劑,分2次服用,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2 w。
1.6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視黃醇結合蛋白(RBP)4、白細胞介素(IL)-6水平,清晨空腹采集3 ml肘靜脈血,離心半徑10 cm,離心速度維持在3 500 r/min,離心10 min,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試劑盒由上海酶聯(lián)生物公司提供;(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轉化生長因子(TGF)-β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糖原合酶激酶(GSK)-3β改善情況,采用ELISA測定,檢測試劑盒由南京建成公司提供,離心半徑8 cm,離心速度維持在3 000 r/min;(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改善情況,囑患者留取清晨中段尿,采用比色法檢測;(4)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肌酐(Scr)改善情況,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 AU5800型)測定。24 h尿蛋白正常值:≤150 mg/24 h;(5)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改善情況,包括主要癥狀總積分及次要癥狀總積分〔6〕。食欲降低、乏力、浮腫、腰膝酸軟程度根據癥狀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次要癥狀分別用1、2、3表示,主要癥狀依據輕中重分別用2、4、6表示;(6)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7臨床療效〔6〕顯效:治療后總癥狀積分(包括主要及次要癥狀)降幅≥75%,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降幅≥50%;有效:治療后患者總癥狀積分降幅≥30%且<75%,UAER降幅≥10%且<50%;無效:治療后患者總癥狀積分及UAER未改善。
1.8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雙側檢驗、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RBP4、IL-6、尿NAG比較 由表1可見,治療后兩組RBP4、IL-6、尿NAG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RBP4、IL-6、尿 NAG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RBP4、IL-6、尿 NAG比較
2.2兩組TGF-β1、SOD、GSK-3β比較 由表2可見,治療后兩組TGF-β1、GSK-3β降低,SOD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TGF-β1、GSK-3β顯著低于對照組,SOD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3兩組腎功能比較 由表3可見,治療后兩組24 h尿蛋白、BUN、Scr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24 h尿蛋白、BUN、Scr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GF-β1、SOD、GSK-3β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比較
2.4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比較 由表4可見,治療后兩組總癥狀積分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總癥狀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比較(分,
2.5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1.67%,顯效27例,有效17例,無效4例)高于對照組(70.83%,顯效19例,有效15例,無效14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838,P=0.009)。
2.6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18.75%,肝功能異常1例,頭痛3例,惡心3例,咳嗽2例)與對照組(16.67%,頭痛2例,惡心4例,咳嗽2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經濟快速發(fā)展,糖尿病發(fā)生率不斷升高,預計到2030年糖尿病腎病患者則可升至1億,而早期發(fā)現(xiàn)對于控制病情具有重要意義〔7〕。糖尿病腎病病機復雜,目前認為患者發(fā)病是因為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同時還受細胞自噬、細胞因子等其他因素影響,共同導致發(fā)病〔8〕。
纖維化是促使腎小球硬化發(fā)生的重要因素,參與糖尿病腎病發(fā)生及發(fā)展,TGF-β1是一種多效性細胞因子,參與纖維化進程,還是導致纖維化的原因之一〔9〕,經檢測發(fā)現(xiàn)本病患者腎臟會大量分泌TGF-β1,導致腎間質中細胞外基質代謝障礙,導致腎臟ECM沉積。李承德等〔10〕發(fā)現(xiàn)高血糖狀態(tài)是形成纖維化的重要因素,動物研究時發(fā)現(xiàn)大鼠處于高糖環(huán)境48 h內纖維化進程快速進展,腎小管上皮細胞中TGF-β1表達活化。尿NAG主要分布于近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大分子溶酶體,生理情況下NAG可被腎小球濾過膜阻擋,因此正常情況下尿液中NAG含量極低〔11〕。當腎小管上皮細胞因受到多種因素而變性、損傷、壞死時NAG可被大量釋放至尿液,因此尿NAG對于腎功能評估具有重要意義〔12〕。研究表明,較肌酐、尿素氮等常規(guī)腎功能指標而言,尿NAG對于早期腎損傷具有更高的敏感性〔13〕。研究表明,RBP4有助于鑒別腎小球或腎小管損傷,是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較敏感指標,同時對于糖尿病眼底病變診斷有積極意義〔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血清TGF-β1、NAG顯著低于對照組。
糖尿病患者機體存在炎癥反應,而此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表現(xiàn)更為明顯,IL-6由Th2細胞分泌,可激活小膠質細胞、巨噬細胞功能,促使IL-8等促炎性因子水平分泌,從而加重炎癥反應〔15〕。同時,IL-6還可激活靜止狀態(tài)的T細胞,促使活化的T細胞發(fā)展為終末分化,加重免疫損傷。趙雪杉等〔16〕行動物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腎病大鼠血液中IL-6水平明顯提高,并認為IL-6直接參與了糖尿病腎病病情進展,是蛋白尿形成的重要因素。GSK-3β參與葡萄糖代謝,是糖代謝中的關鍵酶,研究表明GSK-3β還參與調控腎集合管主細胞及腎小管、腎小球上皮細胞的生長增殖,在腎小球硬化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7〕。另有研究表明,GSK-3β不但參與胰島素信號轉導及機體內糖原合成,還是調控腎臟炎性損傷及核因子(NF)-κB通路激活的關鍵因子,有學者在動物造模時發(fā)現(xiàn)通過抑制GSK-3β活性有助于改善大鼠病情〔18〕。受到炎癥反應影響,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引發(fā)高凝狀態(tài)甚至微血管血栓形成,從而使相應供血區(qū)組織缺血缺氧,自由基大量生成〔19〕。SOD是機體內重要的抗氧化因子,國內較早時期已證實SOD與人體衰老關系密切,目前認為SOD水平降低時抗氧化能力降低,而大量堆積的自由基又可對患者腎小球、神經組織等造成直接損傷,促使并發(fā)癥發(fā)生〔20,21〕。
中醫(yī)認為陰虛燥熱是糖尿病發(fā)病的關鍵,但糖尿病腎病患者多由10年以上病程,糖尿病早期陰虛明顯,因而表現(xiàn)為多飲、口干。糖尿病依據病情發(fā)展可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中消及下消時正虛的矛盾更加明顯,累及臟腑為脾腎為主。陰陽互根互用,隨著病情發(fā)展陰液虧虛日久可損傷陽氣,形成腎陽虛證。腎為水火之宅,腎陽虛則五臟陽氣不足,脾為后天之本,脾胃損傷則氣血生化不足,無以濡養(yǎng)全身臟器,加之患者既往長期陰液虧虛,久用苦寒之品可進一步損傷脾胃,從而形成脾陽虛。脾屬土,腎主水,脾虛則水失制約,腎虛則膀胱氣化不利,水液代謝失調,從而形成浮腫。脾腎陽虛則固攝不利,故見蛋白尿,因此治療當以溫補脾腎為法,辨證論治,不可盲目應用滋陰清熱而犯“虛虛實實”之過,從而使病情更加纏綿難遇。
本文采用加味金匱腎氣丸取得較好療效,方中制附片回陽救逆,溫三焦陽氣,為全方君藥;肉桂溫腎助陽,加強附子溫陽功效;山茱萸、熟地黃滋補肝腎,補益精血,與溫陽之品合用則陽氣化生有源;淮山補益脾腎,止瀉;黃芪健脾益氣,固表,利水消腫,促進脾胃功能修復;丹皮涼血散瘀,消腫;枸杞滋補肝腎、明目;金櫻子、菟絲子溫腎助陽,收斂固攝,促進精微物質重吸收,上述藥物合為臣藥;懷牛膝補益肝腎,利尿消腫;陽虛則寒凝,血行不暢,瘀血內生;澤瀉利水消腫,且可避免附子、肉桂過于溫燥;炙甘草益氣健脾,調和諸藥。
加味金匱腎氣丸作用機制復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內容〔21~25〕:(1)其可降低IL-6水平,抑制炎癥滲出,并具有較強的抗纖維化功效,延緩病情發(fā)展;(2)其具有抗氧化功效,并可調節(jié)葡萄糖代謝。綜上,對于脾腎陽虛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而言聯(lián)合加味金匱腎氣丸具有重要意義,可為臨床醫(yī)師在本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面提供新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