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華
(萬年縣六〇小學,江西 上饒 335500)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持續(xù)推進,數學核心素養(yǎng)理念明確提出:要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升數學能力能夠讓小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更加透徹;能夠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能夠讓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克服困難、探索反思、綜合創(chuàng)新的能力。
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部分教師已固化課堂教學形式,認為故事、游戲、生活的情境太花哨,不愿在課堂上花精力創(chuàng)設相關教學情境,導致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課堂上師生互動較少,學生沒有機會動手操作、主動探究,導致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只會“被動式”學習;學生沒有解題后檢查的習慣,對所犯錯誤反思較少,導致一再犯類似的錯誤;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大搞題海戰(zhàn)術,重分數、輕能力,導致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十分薄弱。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勤于思考,通過有效策略的實施,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將學生帶入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中,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構建和數學問題的解決。數學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思考的教學情境,從而將數學知識切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激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例如,筆者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從紅領巾入手,引導學生探究:“做一條紅領巾需要多大面積的紅布?全班50人,總共需要多大的紅布呢?”學生在經歷思、拼、剪、折等過程后,能相對快速地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讓學生將數學知識和現(xiàn)實情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小學生天性好動。教師要根據這一特點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開展趣味性較強的操作性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收獲知識。這有助于提升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學“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時,筆者提前準備空薯片筒,再根據教學需要,組織學生四人為一小組,讓他們動手剪一剪、量一量、算一算。學生不僅能夠通過推導圓柱體側面積公式體驗學習過程,還能夠提升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在玩中學、樂中學。再比如,在教學“排水法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時,教師布置學生任意選擇一個不規(guī)則的物體,想辦法測量它的體積,并把測量體積的過程寫成一篇數學日記。學生在數學日記中詳細記錄了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多種方法:測量上升部分水的體積、測量下降部分水的體積、測量溢出水的體積等。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對比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教學方法。通過全方位對比,學生會發(fā)現(xiàn)許多以前沒注意到的新知識點。比如,很多分數乘除法應用題都有共性,以下題為例。
學生通過對比,先分析數量關系,快速找到“單位1”,再判斷“單位1”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最后確定解題方法并得出答案。這不僅有助于加快學生解決問題的速度,而且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知識基礎、解題能力、解題方法都有一定的差異。教師應正視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對比優(yōu)化,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積極鼓勵學生思考多種方法。例如,“一個油桶裝滿油連桶一起稱重共有10千克,用去了一半的油后連桶一起稱重還有5.5千克,請問原來油桶里裝的油是多少千克?桶是多少千克?”這道題可以用多種方法解答,第一種方法是先用“10-5.5=4.5千克”得出用去一半油的重量,再求全部油的重量是“4.5×2=9千克”,桶的重量是“10-9=1千克”。第二種方法是可以先用“10-5.5=4.5千克”得出用完一半油的重量,再用去剩下的一半油,則桶的重量是“5.5-4.5=1千克”,油的重量是“10-1=9千克”。第三種方法是可以用“5.5×2=11千克”得到油加兩個桶的重量,則“11-10=1千克”是一個桶的重量,“10-1=9千克”是油的重量。在教學中遇到類似可以一題多解的題目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嘗試多種解法,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設計開放式習題,這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時,學生會提出教師意料之外的想法或問題。這時,教師應及時調整預定方案,對開放性問題進一步拓展和延伸,達到計劃之外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教學“相遇問題”的知識點時,可以引導學生對比“相遇前”和“相遇后”兩車相距情況的異同點,進行開放性的題干設置,訓練學生運用多種思維視角解決行程中的相遇、相距問題,以此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教師在教學數學知識時,應加強數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解答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數學能力,提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