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菊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口腔診療室,河南 鄭州 450000)
露齦笑為患者微笑時牙齦顯露>2 mm,上下唇無法自然閉合,前牙過度外露,使視覺不和諧,影響交際與生活,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既往多采用口外支抗進行矯正,但口外弓佩戴舒適感較差、生活影響較大,降低患者佩戴依從性,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矯治效果。微種植支抗壓低前牙治療露齦笑效果已經得到臨床肯定。種植體支抗因具有手術簡單、創(chuàng)傷小、體積小、植入部位靈活、價格經濟、患者接受度高等優(yōu)勢受到臨床正畸醫(yī)生的關注,這為臨床應用提供有力依據。本研究選擇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75例露齦笑者,分組探討微鈦釘種植體支抗的使用價值。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露齦笑患者75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對照組。研究組38例,男14例,女24例;年齡16~30歲,平均年齡(22.84±3.39)歲;體質量指數(BMI):18.3~28 kg/m,平均(22.82±1.08)kg/m。對照組37例,男12例,女25例;年齡16~31歲,平均年齡(23.26±3.57)歲;BMI:18.3~27.4kg/m,平均(22.54±1.08)kg/m。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0.05)。本研究已通過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經X線頭影測量等檢查確診為露齦笑;上頜前突,微笑時,上切牙牙齦暴露明顯,暴露長度在3 cm以上;牙冠萌出正常;患者均對治療方案知情,并自愿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認知功能障礙者;存在顳頜關節(jié)疾病者;合并牙周病者;有過其他正畸史者;種植體植入禁忌證;伴有血液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者。
入選患者均在矯治前完善X線頭影測量等檢查,排齊牙齒后,以滑動法使用不銹鋼絲關閉牙間隙,療程以患者實際矯正為準,一般2年左右。
對照組予以口外支抗治療,加強上頜支抗時,聯(lián)合應用口外弓及頭帽或頸帶,施加200~300 g力值(每側),指導患者佩戴至少12 h/d,依據患者下頜平面角度,調整對患者的牽引力方向,而對于正常面角應用水平牽引,低角(<29°)患者應用低位牽引,高角(>40°)應用高位牽引。
研究組予以微鈦釘種植體支抗壓低前牙治療,常規(guī)攝取上下頜X線根尖片,評估牙槽骨骨量、密度,判斷種植體植入方位;采用局部黏膜下麻醉方式,麻醉起效后,迅速將微鈦釘種植體(型號:直徑1.6 mm)植入預定位置(兩側上頜側切牙、尖牙之間根方)進行牙唇側根尖區(qū)矯治,于植入后立即加力,先將牽引鉤置于患者上頜尖牙與側切牙間部位,隨即以100g力值垂直向下牽引,種植體與牽引鉤需采用彈性良好的牽引圈進行連接;復診加力1次/2周,待種植體四周軟組織完全愈合后,調整壓力方向為壓低上前牙,兩側仍給予100 g力值;復診期間待患者口唇部協(xié)調與露齦笑處于美觀健康狀態(tài)時,取出種植體。
(1)矯治前后微笑露齦高度差值。于矯治前及矯治1年后拍攝兩組微笑露齦高度,使用電子數字顯示卡尺測量差值。
(2)牙冠長度。于矯治前及矯治1年后拍攝X線頭顱側位片,使用電子數字顯示卡尺測量上前牙的尖牙、中切牙、側切牙的牙冠長度。
(3)美學效果。牙冠形態(tài)、牙冠外形輪廓、牙冠質地、牙冠顏色和牙冠透明度,使用紅色-白色美學標準(PESWES)判定矯治1年后美學效果,PES包括近中齦乳頭、遠中齦乳頭、牙槽嵴缺損、邊緣齦水平、軟組織顏色、形態(tài)、質地共7個維度,滿分14分,WES包括牙冠外形輪廓、形態(tài)、透明度、質地、顏色5個維度,共10項,總分24分,分值越高,美學效果越好。
兩組均脫落2例,排除脫落病例,研究組矯治前后微笑露齦高度差值為(2.75±0.52)mm,對照組矯治前后微笑露齦高度差值(1.98±0.45)mm,兩組矯治前后微笑露齦高度差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6.664,<0.001)。
兩組矯治前上前牙的尖牙、側切牙及中切牙牙冠長度比較(>0.05);矯治1年后研究組上前牙的尖牙、側切牙、中切牙牙冠長度均短于對照組(<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牙冠長度比較(± s) 單位:mm
兩組矯治前PES-WES評分比較(>0.05);矯治1年后,研究組和對照組PES-WES評分均高于矯治前(<0.05);研究組PES-WES評分高于對照組(<0.05)。見表2。
表2 兩組美學效果評分比較(± s) 單位:分
患者男,17歲。主訴:牙齒存在明顯前突需要進行矯正治療。
檢查:側面貌呈凸面型,下頜后縮,上頜前突,口閉合不緊,微笑時露齦,屬中等程度開唇露齒,顳下頜關節(jié)結構、功能正常,未見器質性病變;且患者口腔衛(wèi)生良好,牙周組織均處于健康水平,磨牙中性偏遠中關系。
診斷:AngleⅡ類1分類,露齦笑,凸面型,牙列不齊,上牙列間隙。
治療:無需拔牙,采用矯治器固定進行正畸矯治,以自鎖托槽,植入微鈦種植支抗釘,上下牙弓排齊整平,將上前牙內收,將上牙列間隙關閉,減小深覆蓋、深覆牙合。磨牙關系:1類,目的:緩解露齦笑癥狀,改善面型。
病例連續(xù)矯治16個月,包括6個月支抗釘植入治療,以改善露齦笑;結果:治療后,患者前牙覆牙合、覆蓋關系及后牙尖窩關系良好,露齦笑及面型得以明顯改善。
理想的微笑不僅是嘴角上揚,面露喜悅,還表現口唇的協(xié)調一致,即微笑時上唇下緣與上前牙牙齦保持重合,上前牙切緣與下唇緣重合,嘴角兩側微閉合,若出現露齦笑,即微笑時暴露牙齦,甚至上頜前牙唇側牙齦也凸顯于面部,會給人一種面部不協(xié)調的感受,不利于建立良好第一印象,影響社交效果。露齦笑發(fā)生主要是由于牙齒牙冠過長、上頜骨前突、口周軟組織活動度較大、上牙槽骨過度防御(垂直方向)等原因造成,是一種常見牙齦畸形,造成露齦笑的因素多樣,與口、唇軟組織、牙齒分布均密切相關,其中口周軟組織活動幅度過大、牙齒牙冠過短、上牙槽骨過度防御、上頜骨出現前突是主要影響因素,嚴重干擾患者微笑,影響口腔健康與生活交際,予以矯正治療十分必要。
對于此類表現在上前牙畸形的口腔問題,臨床常予以口外支抗進行干預,利用口外弓、頭帽等裝置進行畸形矯正,然而在實施應用中,患者往往因佩戴問題而影響矯治效果,且頭帽等裝置可增加面部意外損傷的風險,影響整體支抗效果。
種植體支抗因術式操作簡單、植入組織體積小、植入部位靈活、植入與加載間隔時間短、對面部外觀影響小等優(yōu)勢,被患者所接受,在臨床正畸治療中有廣泛應用。種植體支抗作為一種矯正治療露齦笑的手段,可一定程度改善露齦笑的不美觀問題,且其穩(wěn)定性已得到充分證實。本研究將微鈦釘種植體支抗應用于露齦笑者壓低前牙治療中,結果發(fā)現,研究組矯治前后微笑露齦高度差值高于對照組,且矯治1年后研究組上前牙的尖牙、側切牙、中切牙牙冠長度均短于對照組(<0.05),說明微鈦釘種植體支抗壓低前牙效果確切,可縮短上前牙的牙冠長度。牙齒在受到外力被壓低時,牙頸部的脊上纖維在牽引力的引導下向下延展,牙槽脊頂在壓力作用下,會出現生理性骨吸收,促使牙齦向根方緩慢遷移,緩解牙冠變短癥狀,進而減少微笑時牙齦顯露幅度,這就是露齦笑減少的生理基礎。傳統(tǒng)矯治方法,如片段弓、搖椅弓、多用涂弓無法有效壓低上前牙,且在壓低上前牙的同時還會產生后牙伸長、牙合平面逆時針旋轉的不良反應,治療露齦笑效果并不理想。微鈦釘種植體在矯治過程中很少出現種植支抗不穩(wěn)定的情況,在植入之后即可受力,可直接持續(xù)穩(wěn)定地加力,明顯壓低上前牙,在壓低上前牙的同時牙向唇側傾斜,增大前牙正轉矩,抵抗前牙內收時牙冠舌側傾斜,改善前牙關閉間隙內收時出現的牙根舌向移動,從而整體改善露齦笑。
另外對露齦笑者應用微鈦釘種植體支抗壓低前牙后發(fā)現,矯治1年后研究組PES-WES評分高于對照組(<0.05),說明相較于口外支抗,微鈦釘種植體支抗壓低前牙的效果更為確切,露齦笑患者上牙內收后,上唇長度變長,前突變小,使得上唇松弛,配合采用微鈦釘種植體支抗壓低前牙,可達到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露齦笑者無需利用口外弓等裝置,依從性好,耐受度高,且不會對牙齦組織造成明顯損傷,在改善露齦笑的同時可提高患者對牙齒矯正的美學要求。但本研究納入研究對象數量較小,且隨訪時間較短,還需臨床多中心、多渠道取樣,開展長期隨訪,作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微鈦釘種植體支抗壓低前牙應用于露齦笑者,可縮短上前牙的尖牙、側切牙、中切牙牙冠長度,明顯改善患者微笑露齦問題,提高美學效果,在臨床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