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明
有人說,他是一艘方舟,載著新中國的孩子,避開了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劫難;有人說,他是當之無愧的人民科學家,而他卻謙遜地說:“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顆小小的糖丸?!?/p>
他就是“糖丸爺爺”——顧方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顧方舟由于學習成績優(yōu)異,成了第一批赴蘇聯(lián)留學的學生之一。1951 年8 月,他和另外374 位留學生一起踏上了北京開往莫斯科的列車。
到蘇聯(lián)以后,顧方舟進入蘇聯(lián)醫(y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從事病毒學的學習和研究。為了學到盡量多的知識,他常常一天中有十幾個小時都待在實驗室里,從天蒙蒙亮的早晨一直干到晚上十一二點。他還努力克服語言障礙,利用自己的英語基礎,靠著幾本簡單的參考書就啃下了俄語和日語兩門外語!
然而,1955 年,顧方舟剛剛學成回國,脊髓灰質炎就在中國暴發(fā)了。
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嚴重的話,會讓染病的孩子身體畸形、癱瘓甚至死亡。因為沒有對應的疫苗,人們不能預防這種病,且一旦得病就無法被治愈,疫情一下子引起了全社會的恐慌。
1956 年的一天,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某個實驗室門外,一位母親背著孩子焦急地等待著。
顧方舟剛一出來,這位母親就緊緊地抓住了他的胳膊,眼神中滿含著期待,哀求道:“顧大夫,求你救救我的孩子吧,他以后還要走路,還要參加國家建設啊!”
“這種怪病,全世界都還沒有治愈的辦法……”面對無助的母子,顧方舟的聲音有些顫抖。
這位母親眼中希望的火苗一下子熄滅了,她無助地癱坐在了椅子上。
那一刻,顧方舟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脊髓灰質炎,我一定要戰(zhàn)勝你!
1957 年,31 歲的顧方舟臨危受命,專門研究脊髓灰質炎。不久,他就從患者糞便中分離出病毒并成功定型,為制訂免疫方案提供了科學依據。很快,顧方舟成為脊髓灰質炎防疫和研究工作的中流砥柱。
這一干,就是一輩子。
1959 年,顧方舟前往蘇聯(lián)考察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生產工藝。在征詢了多方意見,謹慎比較了死疫苗和活疫苗的優(yōu)劣以及考慮了我國的國情后,顧方舟為祖國選擇了活疫苗的技術路線。
回到祖國以后,他立刻帶著母親和妻兒,帶著志同道合的科研人員來到昆明一處深山老林里,開始了對脊髓灰質炎活疫苗的研究。歷時近10 個月, 他們在荒地上建成了初具規(guī)模的研究所,也就是后來的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生物學研究所。
顧方舟和同事們在疫苗檢驗“幫手”——恒河猴身上的測試成功了,在自己身上做的成人測試也成功了,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步驟——兒童測試了。疫苗是給孩子服用的,準確地說,是學齡前兒童,只有他們通過檢驗,疫苗的效力和安全性才能有所保障。
此時整個研究所里,適齡兒童就只有顧方舟和同事們的小孩兒。
顧方舟說:“我們生產的東西如果自己都不相信,還怎么讓全國的老百姓相信呢?”于是他抱來了自己不滿1 歲的兒子——顧烈東。在顧方舟的帶動下,同事們的幾個適齡孩子也都參與了試藥,服下了疫苗。
一開始,顧方舟瞞著妻子李以莞,但是同樣身為科研人員的妻子知道了以后什么都沒有說,因為她理解并支持丈夫的舉動。
孩子們服了疫苗之后,研究所的大人們度日如年,他們仔細地觀測、記錄著孩子們的身體指征和測試的各項數據。10 天過后,看到孩子們都安然無恙,顧方舟流下了欣喜的淚水。
緊接著,首批疫苗于1960 年在全國11 個城市推廣開來。
疫情好轉了,但問題依然不少。顧方舟沒有停止研究的腳步,終于找到了解決的好辦法。
他用糖、奶粉和奶油將疫苗液體包裹起來,制成一粒粒奶香四溢的“糖丸”。這種“糖丸”疫苗不僅比液體疫苗的保存期更持久,還解決了孩子們不喜歡吃的問題。至此,陪伴了數代中國人的“糖丸”誕生了,小小的“糖丸”被迅速運送到了祖國的每一個角落。
2000 年7 月11 日,時年74 歲的顧方舟,在衛(wèi)生部舉行的“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報告簽字儀式”上莊嚴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中國正式成為“無脊灰”國家。
從顧方舟臨危受命研究脊髓灰質炎開始,到中國正式成為“無脊灰”國家,中間經過了40多年。在40 多年的漫長歲月里,顧方舟將青春的熱血與汗水都奉獻給了研制疫苗的事業(yè)。他是幾代中國人都該感謝的“糖丸爺爺”,他用小小的糖丸守護了全中國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