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賽琴
九江市都昌縣中醫(yī)院婦產科 (江西九江 332600)
剖宮產與其他分娩方式相比,在侵入性、創(chuàng)傷程度上較為顯著;部分產婦在剖宮產術后常因切口組織愈合不良、殘留經血組織清除不當?shù)惹闆r而繼發(fā)陰道異常出血、切口瘢痕憩室等嚴重并發(fā)癥,而以上情況的出現(xiàn)被認為與切口縫合疏密度控制不當、感染源殘留等情況有關[1]。切口縫合不當會增加細菌侵入宮腔內部的可能性,同時促使產婦較易受到術后組織水腫的影響。為解決以上問題,臨床致力于搜尋安全性較高、切口愈合質量好的縫合方式。常規(guī)間斷縫合雖可實現(xiàn)有效的切口對合,但此縫合方式的美觀度較差,部分產婦經常規(guī)間斷縫合仍出現(xiàn)局部空腔的情況。研究指出,皮下美容縫合可達到與常規(guī)間斷縫合相當?shù)闹寡Ч?,且此縫合方式在美觀度、消滅橫行間隙等方面較具優(yōu)勢,合理應用該縫合方式或對減少剖宮產術后切口瘢痕形成產生積極作用[2]?;诖?,本研究探討皮下美容縫合技術在剖宮產術后切口處理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臨床切口縫合質量的提升提供支持,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行剖宮產分娩的8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別歸入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年齡23~37歲,平均(29.68±4.02)歲;切口長度12~17 cm,平均(14.62±1.29)cm;孕周為36~41周,平均(39.03±1.01)周;體質量指數(shù)22~27 kg/m2,平均(25.11±1.42)kg/m2。試驗組年齡23~38歲,平均(29.77±3.93)歲;切口長度12.5~17cm,平均(15.07±1.31)cm;孕周為37~41周,平均(39.12±1.02)周;體質量指數(shù)為23~27 kg/m2,平均(25.19±1.36)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產婦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單胎足月妊娠且存在高齡、橫位等剖宮產指征。排除標準:剖腹處肌膚有仍未緩解的皮膚感染、破損等癥狀;合并肝腎綜合征、凝血功能障礙、精神功能障礙;術后采用藥物或其他方式處理過切口瘢痕;凝血系統(tǒng)異常;存在傳染性疾病。
對照組術后行常規(guī)切口縫合:按照由內到外的順序依次縫合腹膜、筋膜、皮下脂肪、表層肌膚,采取1-0線行間斷褥式縫合,縫合約4~5針,1周后拆線。
試驗組術后采用皮下美容縫合技術處理切口:縫合時采用4-0可吸收縫線,自切口皮下脂肪層左或右側頂端開始,作間斷縫合,深進淺出,縫合至對側時淺進深出,一直縫合至切口對側頂端;縫合脂肪層后,于真皮層選擇切口組織較松弛的一端皮內組織作為進針點,首先將縫線末端打結,后將線結埋入皮內組織,行減張縫合;最后,采用褥式縫合方法,對皮內組織進行連續(xù)縫合,確認雙側頂端切口均獲得有效縫合;縫合期間注意控制進針深度,進針至接近皮下脂肪層為宜,確保切面平整對合后打結縫線,剪斷余線,術后采用外壓沙袋及腹帶進行加壓包扎,48 h 后恢復正常包扎方式,術后無需拆線,縫合過程中嚴格控制進針、出針深度,手術助手協(xié)助牽拉縫線,確保切口對合整齊;在創(chuàng)口愈合后,根據(jù)產婦身體狀況,在不影響機體血液循環(huán)的情況下,對產婦腹部進行加壓治療,維持壓力為1.33~3.33 kPa,持續(xù)加壓治療1個月。
兩組縫合后均配合抗生素治療以預防感染,定期消毒切口處肌膚,囑咐患者及家屬清潔切口時需嚴格控制水溫及擦拭力度;觀察期間若出現(xiàn)切口紅腫、感染、疼痛等并發(fā)癥則及時采取對癥處理,視患者疼痛情況予以適量鎮(zhèn)痛藥物治療。
比較兩組切口愈合用時及術后3個月的溫哥華瘢痕評估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評分、并發(fā)癥(切口瘢痕增生、滲液、紅腫)發(fā)生率、切口愈合情況。(1)VSS 評估內容包括瘢痕處的瘙癢(按瘙癢程度由輕至重依次計0~2分)、疼痛(按疼痛程度由輕至重依次計0~2分)、血管(觀察瘢痕處血管色澤與周圍皮膚相似度,由相近至血供異常升高依次計0~3分)、硬度(由柔軟至組織無彈性依次計0~3分)、厚度(觀察瘢痕處組織與周圍肌膚的高度差,差值由小至大依次計0~3分)、色澤(視瘢痕處肌膚色澤加深程度由淺至深依次計0~3分)情況[3]。(2)切口愈合分為3個等級,分別為甲級(切口愈合狀態(tài)良好,無并發(fā)癥發(fā)生)、乙級(切口有炎癥反應,愈合狀態(tài)欠佳)、丙級(愈合極差,切口感染化膿,需要進行切開引流)。
試驗組切口愈合用時為(8.80±1.33)d,短于對照組的(10.79±1.26)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64,P=0.035)。
試驗組術后3個月VSS 各項指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3個月VSS 評分比較(分,±s)
注:VSS 為溫哥華瘢痕評估量表
組別例數(shù)VSS 評分瘙癢疼痛血管試驗組400.84±0.210.73±0.180.97±0.31對照組401.13±0.271.09±0.241.42±0.37 t 2.5743.7122.727 P 0.0380.0260.035組別例數(shù)VSS 評分硬度厚度色澤試驗組401.01±0.340.88±0.300.94±0.50對照組401.54±0.451.20±0.291.56±0.46 t 2.8962.0392.378 P 0.0340.0440.041
試驗組術后3個月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試驗組術后3個月切口愈合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3個月切口愈合比較(例)
影響剖宮產術后產婦生命質量的因素較多,其中切口愈合質量是對其術后腹部肌膚美觀度影響較大的一個因素;子宮下段切口肌膚愈合不良易誘發(fā)宮腔局部擴張、囊狀突起等癥狀,此類癥狀不僅會對產婦的肌膚狀況造成影響,還是月經失調、產后出血量增加等事件的潛在誘發(fā)因素,提升切口縫合質量對控制以上不利因素尤為重要[4]。常規(guī)間斷縫合易導致肌膚出現(xiàn)連接薄弱點,且單層縫合較考驗切口肌層張力,若切口對合不良則易形成皺褶甚至圓形缺損[5]。為避免發(fā)生以上情況,縫合時應在不過度增加肌層張力負擔的基礎上化除誘發(fā)宮腔疾病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就皮下美容縫合技術在剖宮產術后切口處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與常規(guī)縫合相比,此縫合技術較能夠促進切口部位肌膚色澤、柔軟度的恢復,同時減輕肌膚表面瘙癢、疼痛程度;此結果提示該縫合技術對提升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質量具有積極作用。常規(guī)間斷縫合僅對皮下脂肪層進行縫合,鑒于剖宮產本身已對脂肪層淺表組織造成損傷,此時內層血運較差,單層縫合或難以借助血液循環(huán)加速切口組織新生,而長期維持較松弛的縫合狀態(tài)還可能導致脂肪層液化、增加組織感染的可能性。皮下美容縫合技術分別從皮下、真皮等多個層面對組織予以縫合,自組織較松弛處開始縫合可達到較為理想的游離皮片縫合效果[6];在皮下美容縫合多層緊密縫合的影響下,切口真皮層與脂肪層之間的橫行間隙得以消除,無效腔得以充分閉合,該措施可顯著降低腹部脂肪層液化風險。既往縫合中采用的普通縫線,即使采用皮下包埋的方式進行縫合仍可能導致產婦出現(xiàn)異物感。本研究所利用的可吸收縫線不易與身體組織產生互斥反應,生物相容性較好,并能促進纖維性結締組織向內生長;同時,可吸收縫線質軟、手感好,使用時組織拖拽低、牢固,無斷線之憂,應用于剖宮產術后切口有利于減輕腹部不適感[7],且使用此種生物相容性優(yōu)良的縫線進行合理縫合,切口處組織得以逐漸恢復正常血運,空腔的消除為腹部組織新生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加以減張縫合弱化縫線處壓力對組織的壓迫作用,切口愈合質量自然得以提升;此外,皮下美容縫合技術對縫線與組織間的張力平衡作用可避免皮下纖維結締組織受到外部刺激而出現(xiàn)增生、液化,阻止細胞異常代謝增生,從而降低切口腫脹、組織增生的可能性,為切口內組織的良好愈合提供強力支持。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切口愈合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皮下美容縫合技術可減少剖宮產術后切口處理導致的并發(fā)癥,改善切口愈合情況。剖宮產切口使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都發(fā)生創(chuàng)傷,受損皮膚需經過局部組織再生、修復、重建,從而產生一種固有的防御性適應性反應,恢復其功能[8]。該縫合技術嚴格控制進針、出針深度,保持切口對合整齊,在皮下層的縫線不會因為外露而對皮膚造成傷害,避免了縫合壓線對皮層組織造成壓迫性傷害,影響愈合效果。常規(guī)縫合術后一周拆線,但由于術后一周時創(chuàng)口正處于修復期、使用的縫合線較粗,拆線過程刺激體積組織發(fā)生防御反應,因此可導致機體發(fā)生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反應,影響肉芽組織形成,從而影響創(chuàng)口修復。皮下美容縫合技術使用4-0縫合線可避免拆線過程,可固定皮下組織,被人體通過水解的方式吸收后并不影響肉芽組織形成過程,并可加速切口組織愈合。美容縫合術使用的4-0縫合線比1-0縫合線更細,有助于縫合組織對位,減少死腔遺留,從而提高愈合效果[9-11]。皮下美容縫合技術不受切口種類、縫合者體質、術前有無陳舊傷等因素影響,對所有產婦皆適宜。
綜上所述,于剖宮產術后切口處理中應用皮下美容縫合,有利于縮短產婦腹部切口愈合時間、提升切口愈合質量,并提高術后切口處理工作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