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充分考慮其內(nèi)在學習體驗和認知水平,選擇更為多元和有效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引導;同時要重視課堂互動,在有效的交流中為學生傳授豐富的知識,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穩(wěn)定發(fā)展。本文以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重點分析了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師生互動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師生互動;途徑
作者簡介:葉良怡,福建省武夷山市朱子學校。
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落實素質(zhì)教育理念、推行新課改的主陣地,更是師生圍繞具體的知識內(nèi)容展開探討、交流的場地。此時,教師有意識地采用師生互動教學策略,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使他們圍繞具體的學習目標和任務展開探索,同時可以不斷激發(fā)他們的潛能,使之獲取更多靈感,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進而不斷強化他們的學科素養(yǎng)。
一、師生互動概述
(一)主要特點
1.教育性。師生互動是圍繞教育工作開展的,且能夠促進師生雙方尤其是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和吸收各種文化知識,并針對性發(fā)展其關鍵能力,使他們具備全面發(fā)展的條件。另外,教師在設計師生互動方案時,也常以教育為導向選擇互動內(nèi)容和形式,還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榜樣作用,以便給予學生更好的示范,通過持續(xù)、長久地引導推動學生良性發(fā)展。所以說,師生互動具有十分明顯的教育性。
2.連續(xù)性。師生互動不是一個瞬時活動,不會因為某一次教學活動的結束而結束,其具有明顯的循環(huán)往復特點,所產(chǎn)生的影響也是連續(xù)的、不間斷的。一般而言,師生互動行為在課堂中時有發(fā)生,但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且不受時空影響,會以語言或者非語言的形式不斷推進。
3.雙向性。互動是一種雙向行為,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相互影響和交流的行為,互動行為產(chǎn)生的影響不只針對學生,也會面向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不能脫離學生實際進行規(guī)劃設計,學生也不能被動接收而不加以反饋,雙方必須及時且平等地交流,通過雙向分享來獲取相應的信息,繼而保證教學活動順利推進。
4.差異性。師生互動行為還具有鮮明的差異性特點,即教師在與學生互動時,必須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然后針對性地選擇互動內(nèi)容和形式,確保其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引導他們展開思考與探究。只有這樣,課堂互動才能真正產(chǎn)生實效,推動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與發(fā)展。
(二)基本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形式可以分為兩大類。其一為語言互動形式,即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圍繞具體知識所開展的語言交流活動。一般來講,準確、生動的語言可以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而感染性強、啟發(fā)性強的語言則可以激活學生思維,促使他們更加深入地思考與探索,同時教師所用的語言應當簡潔易懂,以便更為高效地傳遞信息,提升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其二為非語言互動形式,包括面部表情、手勢、眼神等,它們是對語言互動形式的補充,可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構建更加融洽和溫馨的氛圍,且可以反作用于教師,促使其及時調(diào)整個人的教學思路。
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一)未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影響互動效果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他們的學習水平、內(nèi)在需求,并據(jù)此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確保教材、課程目標和學生發(fā)展有機統(tǒng)一起來,通過有效指導順利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然而,當前仍有部分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未準確把握學生的喜好和心理,也未充分考慮他們的發(fā)展需求,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時,還是以個人的經(jīng)驗為主,將自認為比較重要的、學生比較喜歡的內(nèi)容作為教學重點,以至于授課內(nèi)容與學生的需求存在較大出入,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進而影響雙方互動的效果,不利于課程的順利推進。
(二)互動方式單一,教學手段缺乏實效
在設計師生互動教學方案時,初中英語教師應采取多元方式和學生一起探索知識,以便讓他們獲得更加豐富的體驗,不斷強化其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但實際狀況是,很多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的形式比較單一,他們認為課堂提問是最好的互動方法,因而會設計較多問題,在不同環(huán)節(jié)頻繁地提問學生。這樣雖然可以加快課堂節(jié)奏,讓學生參與到知識探索過程中,但也會讓學生在被反復提問的過程中產(chǎn)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同時形成排斥心理,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心態(tài),且過多的提問會讓學生思維混亂,不利于他們理解知識和建構知識,導致最終的教學效果不佳。
(三)互動缺乏深度,不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
有效的師生互動應當具有深度,即不僅側重于基礎知識,還要向縱深延展,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并將新舊知識串聯(lián)起來,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以此推動其全面發(fā)展。然而,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對于師生互動的理解相對比較淺薄,認為只要在課上與學生進行交流就算是互動了,但是沒有根據(jù)交流過程和結果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等進行判斷,也沒有以此為契機引出其他知識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拓展分析,導致良好的互動機會被浪費,同時影響學生的學習深度,不利于他們思維和能力的發(fā)展。
三、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師生互動的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氛圍,提升師生互動成效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在初中英語課上,教師應當圍繞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問題,并將其與生動的情境結合起來,以便增強提問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使得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互動,進而推動教學進度,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下冊“Entertainment and Friendship”一單元的Topic 3“I will remember our friendship forever”的教學為例,在指導學生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播放一段視頻資料,并提問學生:“你認識視頻中的人物嗎?有哪首名曲與這個故事有關?”以此引導他們說出“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這些答案。然后結合本課的主題繼續(xù)提問:“你認為朋友是什么?你會怎么去交朋友?”借助開放性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然后根據(jù)他們給出的觀點引出新課,在良好的氛圍中促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好奇心。這樣有助于推動教學進度,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設計趣味游戲,凸顯互動效率。結合初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英語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趣味游戲來喚醒他們的學習熱情,以便使其在參與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同時收獲豐富的知識和技能,繼而順利提升課堂互動的有效性。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The birthday party”這一單元中的Topic 1“When is your birthday”的教學為例,為了使學生準確記憶課本中出現(xiàn)的關于“月份”的單詞,英語教師可以設計卡片游戲,即先為參與游戲的學生分發(fā)寫有不同字母的卡片,然后迅速發(fā)布指令,如“六月”,那么手中拿有字母“J、U、N、E”的學生就要立刻反應,用已有的卡片拼成單詞;若不能,就要尋找拿有自己所需字母的同學組隊,拼好之后還需大聲、準確地讀出該單詞的讀音,再由教師評判其讀音是否準確、拼擺是否正確。通過在游戲中互動,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不斷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繼而在互動中提升教學效率。
3.組織實踐活動,保證互動成效。作為一門重要的語言類學科,英語課程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來促進師生互動,以此幫助學生內(nèi)化知識、發(fā)展能力,順利推動其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以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中“Food festival”的教學為例,教師講完整個單元的知識以后,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材料,如面粉、糯米、蒸鍋、各種餡料等,帶領他們制作不同的美食。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美食小組,如有的小組負責包餃子,有的小組負責做月餅,有的小組負責包粽子,而教師則需輪流到各組進行體驗,同時在制作期間與學生互動,引導他們使用學過的知識描述自己制作的美食或制作美食的過程。實踐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樹立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能夠為學生提供練習口語的機會,針對性地提升他們的英語素養(yǎng)。
(二)引導學生合作,優(yōu)化師生互動方式
在落實生本理念的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并針對性地訓練其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參與學生的合作,通過良性互動促使他們高效學習,不斷完善其學習思路。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Having fun”這一單元的Topic 3“What time is it now”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依據(jù)教學目標設計對應的合作任務,如:熟讀并翻譯1a部分的對話,從中提取重要的單詞和句型;根據(jù)這段對話編寫一段新對話;完成1b部分的表格。學生們會積極分析和探索教材內(nèi)容,而教師可以輪流走入不同的小組,并參與到他們的合作過程中,及時提問或提示,以便引導其更加全面地學習。之后,英語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各小組展示學習成果,并及時補充,完善其學習思路,在互動中提升課堂效率。
(三)鼓勵學生質(zhì)疑,引導其積極參與課堂互動
學習不僅是學生吸收和內(nèi)化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質(zhì)疑探索的過程,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學生的實際學習收獲,鼓勵他們在課堂積極質(zhì)疑和提問,以此促使其主動參與課堂互動,不斷強化他們的英語素養(yǎng)。以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Keeping healthy”這個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講完這個單元的所有內(nèi)容后繪制思維導圖輔助學生梳理和回顧重點,并預留時間鼓勵學生質(zhì)疑和提問。此時有些學生會問:“‘should’和‘would like’到底有什么區(qū)別?應該用在哪些場景?”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討論,然后再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點,借助表格為學生展示兩者的區(qū)別。要表揚提出疑問的學生,肯定其認真思考和求知的態(tài)度,從而營造良好的氛圍,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互動。
(四)抓住機會拓展互動,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
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不能一味地按照提前設定好的環(huán)節(jié)和流程推進,而是要保證大方向不變,基于現(xiàn)實靈活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與形式,以便“對癥下藥”,給予學生更加有效的指導。初中英語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xiàn),抓住各種生成性資源進行拓展,通過與學生展開互動來完善其知識體系。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Saving the Earth”這一單元的Topic 2“All these problems are very serious”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詞匯、對話以及閱讀文章時,可以根據(jù)設定好的流程推進教學內(nèi)容,但也要關注學生當下的反應。如有些學生對于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重視度不足,很難在閱讀文章后有所觸動,教師就可以為他們播放綜藝節(jié)目《小小的追球》中的相關片段,使之通過鏡頭感受人類活動對于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的破壞,同時可以和學生探討近年來本地氣候的變化,從而通過拓展式互動豐富學生的認知,促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五)優(yōu)化教學評價模式,保證課堂互動的有效性
教學評價是整個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一種有效的師生互動方式。初中英語教師可積極調(diào)整互動形式,使學生在互動中不斷完善個人的知識體系,強化自身能力素養(yǎng),進而增強他們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自我評價、互相評價,使之在互動過程中更為客觀地了解自己,明確個人的優(yōu)勢和不足,同時確立學習目標。而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和他們的學習成果對其進行綜合評價,給予學生更加科學的指導和建議。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圍繞課堂和教師的教學活動展開評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有效的評價互動促進教學相長,切實提升英語教學質(zhì)量。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師生互動,可以活躍教學氣氛、拉近師生距離,同時可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在自主探究中豐富自身的知識、強化個人的能力,繼而從根本上形成良好的學科素養(yǎng)。鑒于此,教師應當立足學科教學實際,依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積極探索各種具有實效的師生互動形式,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創(chuàng)新,使之充分發(fā)揮作用,為學生提供發(fā)展自我、突破自我的機會和平臺,進而從根本上提升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曾麗航.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策略[J].名師在線,2021(36):64-65.
[2]陳潔.初中英語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的途徑分析[J].中學生英語,2021(42):85.
[3]李開亮.師生互動策略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1(23):99-100.
[4]孫丹丹.教師提問策略對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影響的調(diào)查研究[D].渤海大學,2021.
[5]楊彥珍.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啟迪與智慧(中),202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