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WANG Juan),薛淑敏(XUE Shu?min),尹 姣(YIN Jiao),劉曉陽(LIU Xiao?yang),史 敏(SHI Min),秦海紅(QIN Hai?hong)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西安,710038;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Tangdu Hospital,Air Forc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710038,China)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為最常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發(fā)生率為0.4%~2.0%,易形成左心耳血栓并脫落,造成患者心功能不全、腦及外周血管栓塞,最常見為卒中[1]。 臨床采用經(jīng)皮左心耳封堵術(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LAAO)隔離血栓源,避免發(fā)生房顫卒中和長期應用抗凝藥物,但全身靜脈麻醉、抗凝強度、左心耳血流速度、左房消融、竇性停搏等因素均會導致術后血栓形成[2]。 本文探究分析經(jīng)皮左心耳封堵術的非瓣膜心房顫動患者的預防性護理對患者術后血栓發(fā)生率的影響。
1.1 方法 選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收治的98 例行經(jīng)皮左心耳封堵術的非瓣膜心房顫動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分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兩組,每組49 人。 對照組男25 例,女24 例,年齡65 ~82(72.98±5.34)歲;觀察組男24 例,女25 例,年齡65 ~81(72.76±5.53)歲。納入標準[3]:①所有患者均為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符合經(jīng)皮左心耳封堵術適應癥;②房顫病人中風風險評估(CHADS?VAS)評分≥2 分,心房顫動抗凝治療出血風險(HAS?BLED)評分≥3 分;③≤75 歲患者有華法林禁忌證;④心功能(NYHA)分級I 級~III 級;⑤患者或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②術前行經(jīng)食管超聲心動圖(TEE)檢查可見左心耳、左心房血栓附壁者;③急性心肌梗死、凝血功能異常者;④近期有卒中史者。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各項常規(guī)檢查,心電圖、血常規(guī)、生化檢查、心臟彩超檢查、食道超聲等,采用左心房肺靜脈增強CT 明確左心房、左心耳、肺靜脈解剖特點,行飲食、鍛煉指導。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預防性護理。 ①術前護理:給予患者及家屬常規(guī)健康教育。 術前禁食禁水,控制高血壓、心力衰竭治療,手術當日停用華法林抗凝治療,術前仔細核對患者近期INR 值是否為正常值范圍,行全麻評估、血氣分析、肺功能檢測、左上肢建立2 條靜脈通路。 ②術中護理:體位準備:平臥。 儀器準備:檢查氧氣、約束帶、吸引器、微泵、封堵器等儀器設備,做好心電監(jiān)護,準備足夠大治療碗行肝素鹽水浸泡及沖洗,封堵器釋放前后反復測量,確保封堵器釋放位置、大小、牢固性、是否有殘余分流堵塞左上肺靜脈。 嚴密監(jiān)測記錄患者呼吸、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出現(xiàn)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心率加快、心前區(qū)劇痛、壓迫感等情況,采取心包填塞、迷走反射治療。③術后護理:全麻蘇醒后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 持續(xù)低流量吸氧2 L/min。 飲食護理:食用溫涼流質(zhì)飲食,禁食堅硬、多刺食物。 皮膚護理:彈力繃帶包扎右股靜脈穿刺部位6 h,術側肢體伸直,患肢制動12 h。密切監(jiān)測患者術后心率、血壓、尿量、凝血4 項等生命體征和皮膚狀態(tài)、出血情況等,囑抗凝治療,出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發(fā)現(xiàn)誘因并糾正。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血栓發(fā)生率、護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標、護理滿意度。
采用RAC?120 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患者纖維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 ②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包括對護理方式、態(tài)度、技巧、預防效果的認可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一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χ2檢驗比較血栓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等以頻數(shù)和百分比描述的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比較凝血功能指標等以(±s)表示的定量數(shù)據(jù),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統(tǒng)計軟件為SPSS23.0。
2.1 兩組患者術后血栓形成發(fā)生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術后血栓形成發(fā)生率26.53%(13/49)高于觀察組6.12%(3/49)(P<0.05)。
2.2 兩組患者凝血指標變化比較(表1) 護理后兩組患者aPTT、PT、TT 水平均升高,F(xiàn)bg 水平降低,且觀察組更顯(P<0.05)。
表1 兩組患者凝血指標變化比較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表2)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1.83%)高于對照組(75.51%)(P<0.05)。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術后血栓形成發(fā)生率(26.53%)高于觀察組(6.12%),說明預防性護理可有效降低非瓣膜心房顫動患者經(jīng)皮左心耳封堵術后血栓發(fā)生率。 護理后兩組患者aPTT、PT、TT 水平均升高,F(xiàn)bg 水平降低,且觀察組aPTT、PT、TT 高于對照組,F(xiàn)bg 低于對照組,說明預防性護理可有效改善非瓣膜心房顫動患者經(jīng)皮左心耳封堵術后的凝血狀態(tài),血栓與血液高凝狀態(tài)有關,手術、麻醉、術后臥床等均可導致血液高凝[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1.83%)高于對照組(7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