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向紅(TAN Xiang?hong),張建平(ZHANG Jian?ping)
(1.鳳翔區(qū)醫(yī)院放射科,鳳翔,721400;2.銅川市婦幼保健院影像科,銅川,727007;1.Department of Radiology,F(xiàn)engxiang district hospital,F(xiàn)engxiang,721400,China;2.Department of Imaging,Tongchu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Tongchuan,727007,China)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常見類型,其發(fā)病概率在所有肺癌類型中占80%以上,但有將近有25%患者因未及時進行治療而發(fā)展為局部晚期NSCLC[1]。 放化療治療是局部晚期NSCLC 患者治療的標準方法,但由于腫瘤特異性、患者個體差異等因素的影響,不同患者間的放化療敏感性差異較大,治療效果也存在差異[2]。 血清標志物檢測是常用的腫瘤生物化學診斷,增強CT紋理分析是一種新型的圖像后處理技術,二者均是腫瘤診斷中的重要手段[3]。 為提高局部晚期NSCLC 患者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對血清標志物及增強CT 紋理參數(shù)分析與患者的放化療治療的敏感性的相關性進行觀察。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8月~2021年3月我院行同步放化療治療的60 例局部晚期NSCLC 患者納入研究。 納入標準:①經(jīng)病理學、影像學檢查診斷為NSCLC[3];②TNM 分期為III 期;③Karnofsky 評分≥70分[4];④肝腎功能良好;⑤治療前1月增強CT 資料及治療前1 w 血清標志物治療內(nèi)容完整。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它腫瘤;②處于妊娠或哺乳狀態(tài)女性;③既往曾接受放化療或靶向治療等;④合并其它嚴重的內(nèi)外科疾病。 將符合上述標準的60 例NSCLC 患者根據(jù)放化療治療效果分為治療敏感組(敏感組)35 例及治療抗拒組(抗拒組)25 例。 其中,敏感組男21 例、女14例,平均年齡(64.82±8.74)歲,平均放療劑量(51.46±7.86)Gy,TNM 分期IIIA 14 例、IIIB 11 例、IIIC 10 例;抗拒組男14 例、女11 例,平均年齡(63.85±8.24)歲,平均放療劑量(52.49±7.82)Gy,TNM 分期IIIA 10 例、IIIB 9 例、IIIC 6 例。 以上患者性別、年齡、放療劑量、TNM 分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療效評估標準增強CT 紋理分析[4]所有患者在行放化療治療,治療結(jié)束后后1 個月參照實體瘤反應評價標準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將部分緩解、完全緩解判為治療敏感,將疾病穩(wěn)定、疾病進展判為治療抗拒。
1.3 研究方法 ①采集所有患者治療開始前1 w 的血清標志物數(shù)據(jù):包括D 二聚體(D?D)、NSE、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取平均值;②分析治療開始前1 個月患者的CT 圖像紋理特征,采用MATLAB 軟件在腫瘤病灶最清晰的增強時相勾畫ROI,由軟件自動生成標準攝取值(SUV)、平均值、方差、偏度、峰度、能量、自相關、對比度、熵值。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 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例或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采用±s表示,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下面積(AUC)來評價各指標對NSCLC 患者存在放化療抗拒的臨床價值。P<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清標志物水平比較(表1) 腫瘤標志物D?D、Cyfra21?1 水平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血清標志物水平比較
2.2 兩組患者增強CT 紋理參數(shù)比較(表2) 兩組間SUVmax、能量、熵值比較存在差異(P>0.05)。
表2 兩組患者增強CT 紋理參數(shù)比較
2.3 血清標志物及CTTA 與NSCLC 患者放化療敏感性的ROC 分析(表3,圖1) ROC 結(jié)果顯示:D?D、Cy?fra21?1、SUVmax、能量、熵、聯(lián)合檢測均予NSCLC 患者放化療敏感性存在相關性,其AUC 分別為0.704、0.794,95%CI 分別為0.592 ~0815、0.703 ~0.886(P<0.05)。
表3 血清標志物及CTTA 與NSCLC 患者放化療敏感性的ROC 分析
大多數(shù)NACLC 患者體內(nèi)處于炎癥狀態(tài),導致D?D 水平高于正常人,結(jié)果中兩組患者D?D 水平比較存在差異,提示D?D 水平與NSCLC 患者放化療敏感性存在相關性[5]。 NSE、Cyfra21?1、CEA 均是常見的腫瘤標志物。 結(jié)果顯示,兩組的Cyfra21?1 存在差異,提示Cyfra21?1 水平與局部晚期NCCLC 放化療敏感性存在一定關系。 CTTA 技術可以通過分析腫瘤病灶圖像的分布規(guī)律及特征,判斷病灶的組織結(jié)構(gòu)和生理改變[6]。 SUVmax 是評價縱膈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的敏感指標,能量在CTTA 參數(shù)中反映圖像灰度分布的均勻度和紋理的粗細程度,熵值則是反映紋理分布的非均勻程度及復雜程度的重要指標,三者均能反映腫瘤病灶的異質(zhì)性。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的SUVmax、能量、熵值存在差異,提示兩組患者的腫瘤結(jié)構(gòu)存在差異,說明UVmax、能量、熵值可能與局部晚期NCCLC 放化療敏感性存在相關性。 ROC 分析發(fā)現(xiàn),D?D、Cyfra21?1 水平、SUVmax、熵值、聯(lián)合預測與局部晚期NCCLC 放化療敏感性存在相關性,但血清標志物與CTTS 聯(lián)合預測的準確度更高,這可能與血清標志物檢測可以補充CTTA 檢測單一的病灶結(jié)構(gòu)觀察有關,結(jié)合血清標志物檢測以腫瘤結(jié)構(gòu)特征為基礎,結(jié)合患者體內(nèi)的免疫狀態(tài),為患者的個性化放化療模式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