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鳳(WANG Xing?feng)
(營口市中心醫(yī)院門診超聲科,營口,115002;Department ofOutpatient ultrasound,The Central Hospital of Yingkou,Yingkou,115002,China)
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靜脈中異常凝結,造成靜脈血液循環(huán)受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1]。 超聲檢查為診斷DVT 的常規(guī)手段,然而DVT 的癥狀隱匿且無特異性,故早期發(fā)現(xiàn)存在一定的困難,部分學者認為超聲檢查宜結合凝血指標的異常進行診斷[2],故本文利用超聲及凝血指標用于DVT 的診斷及治療評估。
1.1 一般資料 以2018.1?2020.12 收治的120 例疑似LDVT 患者為對象。 納入標準:均接受超聲及靜脈造影檢查;患者對本研究知情。 排除標準:存在出血傾向者;存在溶栓禁忌證;患有嚴重心理障礙性疾?。徽J知功能障礙者。 120 受試者中年齡25 ~74(42.76±8.92)歲,男72 例,女48 例,本研究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下肢深靜脈血管內(nèi)徑、管壁結構及血栓情況,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管腔內(nèi)有無血流顯示、充盈缺損及血液返流情況,必要時擠壓遠端肢體,評估血流是否通暢。
1.3 觀察指標 檢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xiàn)bg)(全自動血凝分析儀)。 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療,療效評價:下肢腫脹、疼痛等消失,下肢深靜脈血流復通為治愈;下肢疼痛消失,腫脹緩解,下肢深靜脈血流恢復,管腔再通30~50%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21.0。 計數(shù)資料n(%)用χ2檢驗。 計量資料(±s)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超聲診斷DVT 的價值 以靜脈造影為金標準,120 例疑似DVT 患者經(jīng)靜脈造影檢查確診115 例為DVT,其余5 例為假陽性。 超聲診斷DVT 113 例為真陽性,1 例為假陽性,4 例為真陰性,2 例為假陰性。 超聲診斷DVT 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度分別為98.26%、80.00%、99.12%、66.67%、97.50%。
2.2 治療效果與凝血指標的關系(表1) 本文中115 例患者中經(jīng)過治療后73 例(63.47%)有效。 有效組Fbg 水平低于無效組,aPTT、PT 水平高于無效組(P<0.05)。
表1 治療效果與凝血指標的關系
本文結果顯示,超聲診斷DVT 的敏感度及準確度均較高,與靜脈造影的一致性較好,結果與上述描述相符,提示超聲診斷DVT 的價值較高。 此前有報道指出,凝血功能在DVT 的病理進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aPTT、PT 及Fbg 為臨床常用的凝血指標。 aPTT、PT 為反映機體內(nèi)源/外源性凝血途徑的指標,其值縮短,提示機體的凝血時間縮短;Fbg 是肝臟合成的一種功能性糖蛋白,可在纖溶酶作用下轉變?yōu)樗蝗苄缘睦w維蛋白,增加機體血液黏滯性,參與機體的止血及凝血過程[3]。 上述結果提示DVT 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現(xiàn)顯著改變,其原因可能為DVT 的形成,消耗機體大量的凝血因子,凝血活性增強,血液凝結的風險升高。
臨床對于DVT 采取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原則,防止肺栓塞的發(fā)生。 抗凝與靜脈溶栓為常用的治療方案[4]。 治療有效組患者aPTT、PT 高于無效組,F(xiàn)bg 水平低于無效組,提示上述指標與患者的治療效果關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