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月
我的童年時期,不愛哭,不愛笑,相貌平凡也沒有一技之長。家里來了客人,挖空心思只能夸一句“文靜懂事”。媽媽只是淡淡一笑,然后把我不著聲色地拉到她的身后。
大家一定玩兒過一個游戲,叫過家家。小朋友們爭相舉手,搶奪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等我終于鼓起勇氣想要舉手的時候,只能蹲在最角落,充當(dāng)可有可無的“小草”。那天我傷心極了,回家忍不住抱著媽媽哭了起來。我本以為會得到安慰,沒想到受到了媽媽的斥責(zé):“為什么別的小朋友可以當(dāng)‘媽媽’?為什么學(xué)習(xí)比不過,就連玩兒游戲也搶不過?為什么你這么不爭氣?”
10歲那年,我第一次懂得“討好”。課堂上,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我猶豫許久舉起手。老師聽完我的答案,皺了皺眉,叫了另外一個同學(xué)重新回答,我尷尬地把頭埋在臂彎里。過了一會兒,班級哄堂大笑,我偷偷抬起頭。那人不會回答,干脆抱起拳說了句:“小的不才,請見諒!”班級同學(xué)都笑了,老師的眼睛也彎了起來。
到了初中,我已經(jīng)能用這項技能討好許多人。同學(xué)在討論爆火的韓劇,我默默記在心里,晚上回家百度好信息,第二天也能和她們說上一句:“都教授好帥!”這時候她們會說,“哇,原來你也知道!”在媽媽的社交圈里,我也變成了有名的貼心孩子。我從大人們的聊天中總結(jié)她們對好孩子的定義,慢慢地把自己塑造成那個模樣。
高中的時候,我的偽裝第一次出現(xiàn)破裂。我瞞著媽媽,在分科志愿上填寫了文科。表格交到學(xué)校,一切塵埃落定后,我重重地嘆了一口氣。這是我15年來,做過的最“離經(jīng)叛道”的事情。等到媽媽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來不及了。大家都替我惋惜,和媽媽說著:“學(xué)文一樣有好前途的?!?/p>
高二那年,我的成績起起伏伏。到了假期,我直接把自己埋在書堆里,睡醒了隨手從床上撈起一本書站在陽臺不停地背。假期參加媽媽朋友孩子間的聚會,我依舊會抽出時間來做“討好的準(zhǔn)備”,讓自己不被圈子排斥。
高考成績公布那刻,我攥著手機在臥室角落號啕大哭。我用成績證明,學(xué)文依舊有光明的未來。
這次媽媽做了充足準(zhǔn)備,查好志愿書,熟練地登陸我的志愿系統(tǒng)輸入了她所希望的理想大學(xué)。我搶過鍵盤,毅然決然把她填報的大學(xué)全部換掉。
媽媽一臉震驚,半天才緩過神來,一巴掌甩到我的臉上。
我左手捂著臉,泣不成聲:“你以前問我,為什么學(xué)習(xí)比不過別人,為什么會被排斥,為什么那么不爭氣。這些問題,我也想知道!既然沒人告訴我,那我就去努力地迎合你們。你難道還不滿意嗎?
“沒錯,我才不是那個好孩子,我的本性就是這樣,自卑又敏感,像個傻瓜一樣瘋狂提升自己去獲得所謂的尊重。演得太久了啊,我自己都信了?!?/p>
媽媽哭了,這是我這么多年第一次看見她哭。
媽媽,我想對你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小宇宙,自己要做這個宇宙的主宰,從身體到心靈,不要活在別人的眼里,不應(yīng)因外物改變自己對自己的看法。做好自己,是完成心底目標(biāo)的一切前提。
一學(xué)就會:
可有可無的“小草”是如何從討好別人到成為自己內(nèi)心的小宇宙呢?小作者敘述了他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的事情:從10歲那年學(xué)到的討好到初中時塑造別人眼中的“好孩子”,再到高中的“離經(jīng)叛道”再到覺察自己的情緒與母親的爭吵,最終一個自卑敏感的“我”開始意識到要做自己內(nèi)心的宇宙主宰。文能言聲,這篇文章是作者心靈的反映,細(xì)膩的筆觸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情感真摯自然,其中運用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為文章的高潮部分增色不少,結(jié)尾部分文字溫暖,引人思考。想到一句話,“種自己的花,愛自己的宇宙”。你就做你自己,愛你的人自然愛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