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虎,安玉燕,姜 柯
(濟南市長清區(qū)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發(fā)展服務(wù)中心,山東 濟南 250399)
近年來,濟南市長清區(qū)蔬菜產(chǎn)業(yè)發(fā)展較快,大拱棚由于投資低、面積增速較快,在設(shè)施蔬菜生產(chǎn)中占有較大比例。但在大拱棚蔬菜生產(chǎn)中存在由于蔬菜茬口銜接不科學、不合理導致蔬菜產(chǎn)量低、效益差等問題。濟南市長清區(qū)安亮家庭農(nóng)場成立于2013年3月,流轉(zhuǎn)土地面積20 hm,建設(shè)大拱棚128個,設(shè)施面積17.33 hm。農(nóng)場順應(yīng)蔬菜產(chǎn)業(yè)發(fā)展趨勢,篩選出了大拱棚“早春大白菜—春末大白菜—芫荽—青蒜苗”種植模式,茬口安排緊湊,統(tǒng)種統(tǒng)收,用工量少,產(chǎn)品適銷對路,每年可生產(chǎn)蔬菜大于400萬kg,取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示范帶動長清區(qū)及周邊約66.67 hm的蔬菜種植,現(xiàn)將技術(shù)總結(jié)如下。
早春大白菜—春末大白菜—芫荽—青蒜苗1年4作4收模式茬口安排及每茬蔬菜產(chǎn)量、經(jīng)濟效益見表1。該模式全年667 m經(jīng)濟效益4.84萬元左右,高于常規(guī)栽培模式(一般大拱棚1年2茬,667 m經(jīng)濟效益在2.5萬~3.0萬元),該模式茬口銜接緊湊、產(chǎn)量高、效益好。
表1 早春大白菜—春末大白菜—芫荽—青蒜苗1年4作4收模式茬口安排及經(jīng)濟效益
選擇耐低溫、耐抽薹的品種,如菊錦、似錦等。
選擇保溫效果好且具備加溫條件的日光溫室或大棚作為育苗設(shè)施。用50~72孔穴盤進行育苗。
基質(zhì)按照體積配比為草炭∶蛭石∶珍珠巖=6∶3∶1,基質(zhì)中加入氮磷鉀含量15%的三元復合肥1.0~1.5 kg/m、生物菌劑1 kg/m,混拌均勻后備用。
將穴盤裝滿基質(zhì)后用壓穴器打眼,播種的深度為1 cm,每穴播種1粒,播種后蓋蛭石刮平,噴水,蓋薄膜來保溫保濕。
溫度管理:播種后白天溫度25~30 ℃,晚上15~20 ℃。當50%的種子開始“拱土”時,及時揭去薄膜。當溫度達不到白天20~25 ℃、晚上10~15 ℃時,要用加溫設(shè)備進行加溫。
水肥管理:子葉展開后開始噴水,保證基質(zhì)水分不滴出苗盤為準。植株開始長出心葉時,結(jié)合噴水,噴施1 000~1 500倍液育苗肥。苗齡20~25 d,3葉1心時定植。
每667 m施入腐熟的糞肥10 m或氮磷鉀復合肥75 kg作基肥,深耕細耙,每667 m施生物菌肥80 kg。按行距50 cm起壟,壟寬30 cm,壟高20 cm。
定植時大小苗分開,利于后期管理。定植行距50 cm、株距40 cm,每667 m定植3 300株。
定植后采用4層覆蓋。在拱棚內(nèi)距棚膜30 cm架設(shè)1層二膜,在二膜下30 cm架設(shè)1層三膜,然后覆蓋地膜,進行“4膜”覆蓋保溫。
溫度管理:定植至緩苗期一般不通風,以保溫為主,當棚溫超過30 ℃時要通風降溫,一般經(jīng)5~6 d即可緩苗;緩苗后當溫度超過25 ℃時適當降溫,溫度白天控制在22~25 ℃,晚間不低于10 ℃;立春前后,溫度回升,白天通風降溫排濕,早上先打開順風方向的封口,以免冷風吹入,導致白菜生長不良;隨著逐漸升溫加大二、三膜通風量;當外界溫度穩(wěn)定在10 ℃以上時,逐步去掉二、三膜,白天溫度控制在26 ℃以下,有利于白菜包心。
肥水管理:白菜定植后,滴灌1次,要滴透;緩苗后要以蹲苗為主,以促根系生長;進入包心期之后做到肥水齊攻,一般7~10 d滴灌1次,第1次667 m追施水溶肥2 kg,隨著植株的生長每次每667 m施1 kg水溶肥,隔1次水追施1次肥,追施4次肥,收獲前10 d停止施肥。
大白菜生長期蟲害主要是蚜蟲,可選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8 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6~7 d噴1次,連噴2~3次。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和軟腐病,霜霉病用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霜霉威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每6~8 d噴1次,連噴2~3次;軟腐病用46%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1 500~2 000倍液、50%喹啉銅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60%噻唑鋅水分散粒劑500~800倍液防治,田間一旦發(fā)現(xiàn)植株侵染軟腐病,應(yīng)及時將病株連根清除,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并對病穴進行殺菌消毒,以防病菌隨水傳播。
一般在3月中下旬當白菜長至8成熟時即可上市,早春大白菜一般要求凈菜上市,采收時直接去掉根部和外葉后運往銷售地。
選用耐熱性好、抗病力強的品種,如天福F、今錦。
育苗參照第1茬技術(shù)。
夏天大白菜生長期短,要結(jié)合整地,每667 m施腐熟有機肥8 m,過磷酸鈣50 kg。施肥后深耕耙平,按行距50 cm起壟,壟寬30 cm,壟高20 cm。
4月上旬,當大白菜苗3葉1心時定植,定植行距50 cm、株距40 cm,每667 m定植3 300株。
定植后在大拱棚膜外覆蓋折光率60%的遮陽網(wǎng)遮陰,用滴灌將水澆透。3 d后小水勤澆,每天滴灌0.5 h。
緩苗后,要逐步掀開遮陽網(wǎng),使白菜逐步加大光照,同時減少供水量,進行蹲苗。
遮陽網(wǎng)管理:團棵期后白菜進入包心期,外界溫度不斷升高,要進行降溫并加強肥水管理,晴天10:00—15:00需覆蓋遮陽網(wǎng)進行降溫,陰天無需蓋遮陽網(wǎng)。
水肥管理:一般5~7 d滴灌1次,第1次隨水667 m追施平衡水溶肥2 kg,隨著植株的生長,每次每667 m施1 kg水溶肥,隔1次水追施1次肥,共追施4次肥,收獲前10 d停止施用。此外,每7~10 d葉面噴施鈣肥1次,預(yù)防白菜干燒心。
6月上旬適時采收。
選擇耐高溫、耐抽薹的品種,如鐵桿青。
重施基肥:每667 m施入腐熟的有機肥6 m,生物菌肥6袋,撒施均勻。翻耕:翻耕深度要求在25 cm以上,整平土地,做成1.2 m寬的平畦,畦面耙細、碾平、壓實。
清理精選種子,把種子用可降解物用編制機按6 cm間距編織成寬0.3 cm種子帶,也叫“種子繩”,種子帶不用間苗,省種、省工,把編好的種子帶在晴天的中午進行暴曬3 d。每667 m需要芫荽種子0.5 kg左右。用播種機進行播種,行距15~17 cm,株距6 cm。播種后用微噴進行噴灌。
出苗前管理:在棚膜上覆蓋上遮陽網(wǎng)遮陰降溫,芫荽出苗前根據(jù)墑情早晚噴淋,保持土壤濕潤,有利于出苗。
中耕除草:芫荽出來后及時劃鋤中耕,結(jié)合除草,要及時把芫荽行中的草拔掉,以免影響芫荽生長。
出苗后管理:晴天10:00—15:00覆蓋遮陽網(wǎng)進行降溫,陰天不蓋遮陽網(wǎng)。由于夏季炎熱,每天傍晚要進行噴淋,保持土壤濕潤,當芫荽苗長到5 cm時結(jié)合噴淋進行施肥,10 d左右施肥1次,第1次每667 m追施平衡水溶肥2 kg,以后每次施肥比上次增加1 kg。
主要病害是軟腐病、根腐病。用枯草芽孢桿菌+氨基酸防治,每7~10 d噴施1次,每667 m用枯草芽孢桿菌、氨基酸各1 kg進行噴施;中后期結(jié)合噴淋每667 m施入多粘類芽孢桿菌5 kg,預(yù)防根腐病。主要蟲害為菜青蟲,用蘇云金桿菌600倍液進行防治。
長到商品菜標準時及時采收。
選擇耐熱、耐寒、抗病的品種,如安徽早苔、萊蕪早苔等。
每667 m施自制漚制發(fā)酵腐熟糞肥10 m以上,施入后深耕40 cm。在大拱棚內(nèi)按行距55 cm開溝,溝兩邊形成壟,以后便于回填土,可增加青蒜苗蒜白的高度。
將蒜頭的蒜須剪掉,拔掉老梗。種之前蒜種用杜邦包衣劑進行拌種,每0.5 kg拌種劑拌蒜種50 kg。具體操作方法:把50 kg蒜種放在一塊塑料布上,把拌種劑撒于蒜種上,混拌均勻,晾5 min后播種。
每667 m用種230 kg左右,整頭播種,做到上齊下不齊。株距根據(jù)蒜瓣數(shù)多少,按1瓣1 cm計算,栽種后覆土厚度2 cm,邊栽種邊覆土,種完后滴灌4 h以澆透。
蒜頭播種后溫度較高,全棚覆蓋遮陽網(wǎng),溫度管理以降溫為主。9月初,天氣轉(zhuǎn)涼,將遮陰網(wǎng)逐步向上揭至9月中下旬逐步揭開;10月中下旬,外界氣溫降到15 ℃以下時,覆棚膜以增溫。
苗期保持土壤濕潤,每3 d滴灌1次水,每次0.5 h。播種后20 d開始出苗,苗出全后適當進行蹲苗,減少澆水量。天氣轉(zhuǎn)涼后,蒜苗進入生長旺期,每10 d滴灌1次,每次1.5 h,每澆1次水追1次肥,每次每667 m施水溶肥4 kg。
為加長蒜苗蒜白的長度,10、11月份需要對蒜苗進行2次覆土,覆土以不埋沒蒜苗苗心為標準。
青蒜苗一般在12月上中旬開始收獲。